聚边村村史(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4 11:16:19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admin
 

聚边村村史(二)  

                                    吴良本  

五、 婚姻   

婚姻是人生大事,差不多是人生必经之路。方式源古礼「三书六礼」。何谓「三书」、「六礼」?「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亲书」,「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可谓规矩多多。首先,经媒婆介绍,合双方生辰八字;查三代;讲礼金、茶礼;订婚;过大礼;最后迎娶。在此首先说明一下,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要选好吉日时辰。开厨当日第一件大事就是「安床」。请同房中父母健在、儿女成群的人做主持,在红边的竹窝上放入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并把竹窝放在床上,取开枝散叶、百子千孙之意。 后拜灶 君,就是开厨大吉之意。饭后,一众会友帮手,升字、贴喜联、挂喜帐。升字就是用太公的字辈联,属自己辈分的这个字,改一个有意义的名。在此说明一下,我绍德堂的字辈联是这样的「植本培基嘉祥永锡,显仁茂德美荫长锦」。改大名是隔代先叫的,例如植荣、德本、培正、永基如此类推。话又说回来,以前大名是用木框表上的,两边有对联框,如:上世其昌、百年好合等。父亲大名另用一木框装裱,字架上插金花披红绸非常醒目。父亲字架挂在出门左手边墙上。仪式庄重堂皇。   

凌晨后,上头参花挂红。先前选好一个父母相全的「叻仔」到龙眼树上采摘一株多枝茂盛的回来,插于盛有米的黄盘上,盘面贴上红纸,上面配有莲子、红枣、桂圆等喜果。将黄盘置于神案上。台上放檀香盒,燃起檀香,点上神香、龙凤喜烛。新人戴上礼帽,穿上礼服,足穿绒面鞋,官仔骨骨,非常帅气。向上天参拜,答谢神恩,开始上头,吃汤圆。首先戴上舅父送来的红绸条,在礼帽上插上舅父的金花,燃放炮竹。后依次亲疏顺序,插一次花放一串礼炮,直至礼毕。以上种种仪式都是象征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阶段,组织新家庭,肩负起开枝散叶的使命。随后就是新娘入门了。在办喜事前一般雇请了大妗姐。大妗姐带着一到两个助手,打点一切。如大妗姐「叻马」,整个婚礼会生色不少。大红花轿临门前,有随从通报,两个童男各提灯笼引路,寓意一路光明。众会友哥陪伴新郎、新娘入门前,门口放置一聚宝火盆,此时大妗姐好话连连,一对新人相相进入门庭。从此,平安和顺白发齐眉共度一生。在此亦谈谈新娘子的穿戴。头梳蝴蝶髻,耳背金耳环,头戴红冠,面前有珠帘掩面,身穿红袍,配闪闪饰物披肩,下衬闪闪龙凤红裙,脚穿绣花鞋,非常美丽,楚楚动人。 闲话说完,接着升堂拜祖敬茶。首先,新人双双先拜祭祖先,跟着敬茶给父母双亲,答谢养育之恩。然后舅父舅母,最后依次亲疏逐一敬茶道安。受茶者,父母亲赠送有金器或家传之宝;舅父舅母叔伯婶母各亲戚如负担得起,也赠送金器玉器,一般的是钱币。(以上各样物品用红纸包裹,做利是赠送。)这仪式完成已是正午时分了。   

午后,拜祠堂。说到拜太公另有一番情趣。在大座石级至中门门槛搭一条喜桥,高约一尺五寸,用木梯、木板做成。中门上方挂一串大炮竹,炮引用盐作了「手脚」备用。拜太公赠金以一百斤稻谷为价作利是置于神案上的麒麟口中。新娘拜祭礼毕,在福兽口中取出利是。诚然一般蹬高脚尖都不怎么够高取得的。得想办法,如果搬张凳,穿上礼服的新娘有失仪态。到此时,只见有经验的大妗姐双手抱高新娘子,完成这有偿的壮举。引得在场的族人一阵欢欣。礼毕,退出祠堂要过喜桥。虽说是喜桥,要过用木梯、小木板架的桥还是很不容易过的。首先要够胆量,够灵敏,取得平衡,又要不失仪态。好难哦!后来还是借助大妗姐的参扶下,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慢慢地到达中门。这时,大妗姐点来长寿香给新娘子点燃喜炮。就算是男孩子都害怕,何况是女儿家!很难下手呀!但是一定要完成才算是完满的。心惊惊地经数次点燃都不成功,怎么办?姜还是老的辣,大妗姐灵机一动,在新娘子耳边咕噜几句,两人鼓起勇气向上一些「搥」落去,果然凑效。随即快速离开。炮竹点着了。「呯呯砰砰」地响彻云霄。公德完满,子孙昌盛!随即到同房族人各户拜祖,凝聚亲情,为繁荣族群共同努力!旧时每逢娶「新抱」都是在祠堂摆酒席的,自己屋企只设两到三席作至亲享用。亲人由开厨食到「三朝」,即六至七餐。正日中午酒席由大妗姐与其随从每席斟茶招待。傍晚谢酒,首先「烧」串炮象表示酒席开始。席间由新郎每席敬酒,会友哥陪伴。随后新娘子敬茶,多谢各亲戚、兄弟、朋友的光临赏面。酒席后,敬送各贵宾愉快回去。后又烧大炮象,喜筵完满结束。然而好戏还在后头。晚上还有一个晚会叫「玩新抱」的节目。   

顾名思义,「玩新抱」就是以新娘为主的节目了。但是有时也耍新郎的哦。先前各会友哥已选定内容安排好。以免到时阵脚大乱。晚会在主人家厅堂举行。厅中摆一到两张八仙枱,两边放满四脚横头凳。在此简单讲一讲节目的全过程。当时老少齐聚一堂。开始大妗姐陪新娘子每人敬茶;后要新娘介绍姓乜名乜,住在边弗;接着提四句古谜语及小什洒等。新娘子若猜不到或做不来,就要罚了。最简单是饮杯茶,但是饮茶也是不好受的,很咸的。诚然「咸」也是人类的生存乐趣也!讲到提「四句」原来有本书叫做《苏州大四句》供喜庆用的。在此回忆两首供欣赏。一是「高升字架甚光辉,辉映华堂佳偶成,成就姻缘昌世代,代代儿孙乐华年」;二是「烧肉分明是皮红,新娘一见便心松,花被盖龙龙盖凤,想来都是凤乘龙」。最谐趣的莫过于食喜果「榄」了,所谓「揽子揽孙」。首先在榄中间切一条界,束上小红绳,系于小竹竿上,主持人拿着放于肩膀上,坐在另一张八仙台上,背对着新人,作姜太公钓鱼状。新郎、新娘各企于八仙台左右两边。这时轮到新人表演吃喜榄节目了。谈何容易!猎物左右摆动。经过一番周旋与思量,得选定时机,一啖咬住,另一新人随后咬住另一边,「嘴对嘴」食完至得完成。此时整个晚会进入高潮招致满堂高兴,满堂生辉。把多天的劳累消解在欢声笑语中。随后,在一次向各位敬茶食喜糖果饼之类。晚会完满结束。此时午夜了。新人一对才能进入洞房花烛夜。   

以前办喜事,族人多数都要经过多年积蓄。加上「埋会」的方式,即现代集资的方式筹钱。往往要多年后才能还清完毕,真是用到山穷水尽了。但是为了族群的兴盛强大,就算再难再苦也是值得的。   

有娶必有嫁。简单谈谈嫁女的风俗吧。看来与娶新抱差不多,大同小异。特别之处是待嫁前五至七天已不出门了,俗称「闭日」。在这段时间是接受长辈和大妗姐教唱待嫁歌和离别歌——又称「哭嫁歌」,音律独特,以清唱为主,内容主要是新娘表达对父母感谢养育之恩,对兄弟姊妹的寄望,以及如何做一个好媳妇和好好孝顺双方父母等等。其主要是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孝德」。   

   

六、 生活和文体   

从前其实族人外出购物买卖东西都很方便。农业种籽买卖,由西头闸门出梯云里,经田边坊到张槎村嶽廟前有「嶽廟墟」,逢「三、六、九」日为墟日,只十五分钟就已经到达。日常消费、买卖农产品及各种家具、农具就到上沙,亦是十五分钟左右路程。如果有瓜菜出售,早上五时就到瓜园摘瓜菜,完毕马上挑或用艇仔运到上沙愿丰菜市销售。卖完货物,就到茶楼叹一下茶,补补「中堂」后就「称钩甘手」买番餐餸返屋企享用。如果经济许可到上沙饮下午茶,或到鸡墟廊听阵「古」后回瓜园农作至「以黑为号」返屋企晚饭。一复一日,乐观做人。在此亦讲一讲上沙昔日的繁荣。首先上沙是归张槎「体口」的差不多是管辖。珠北窦一带,云集农具家私包括大小水车、犁耙、钊板等各类店铺。三鸟鸡墟长廊逢四、七、十为墟日,非常之兴旺!在墟日还有一特色是卖棍头膏药了。在一条长约五尺的木棍一端绕一团跌打膏药,一头用手扛于肩上,高高地竖起,沿着鸡墟各处高声叫卖:「棍头膏药啰!」非常搞笑。增添了墟日热闹的气氛。   

上沙西街,打铁铺、粥粉面店云集。最主要的是有个叫「愿丰农市」的农产品市场。当时张槎地大部分农产品经水道或陆路到此销售。省港商人亦到此采购。特别是上午十分繁忙。中街各种肉类、水产品、烟酒、饼食、柴米油盐酱醋茶,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举不胜收。东街各种手工产品,如竹器制品、五金杂件、蓑衣、雨帽。上沙还有大戏院一间,茶楼四间。最可笑的是在金栏桥侧有一间猪郎店叫「江田记」!好了,言归正传。   

从前,我们族人虽然清贫,但也懂得苦中作乐、快乐为本、乐观做人。晚上空闲时间,男人们都往更馆坐一坐,谈天说地乐也融融。有事大家商量一下,予以解决。应该在清朝或更远的年代,绍德堂已组建了「金声祖会」,十番、醒狮各一队。当时男丁兴旺,亦可从全村共有七口水井分布全村各方,证实人口是稠密的。我们金声祖会的醒狮是很出众的。如每年三月二十六天后入廟(现西街祠堂侧卫生站为「天后廟」),张槎地 五月初六 車公「出色」等都是我们金声狮行头,甚至佛山镇有节目都请我金声狮作表演的;逢有表演都是压轴表演的。为什么我们的金声狮这么受欢迎呢?主要是「玩耍」的技艺超群,形神兼备、静中有动,动中威猛犹如猛虎下山,气派非凡。所以深得大众的赞赏。一直延续至廿世纪四十年代末。后因时代变迁等原因,渐渐息微及后失传,真可惜!每年五至六月有个叫「观音案」打照,亦叫「摆神恭」(可以讲是妇女节目,男人不怎么参加),全村各家集资,四方闸门「消幽」拜神。还请多个喃無先生打照祷告,全村阖家平安、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凝聚乡情共同进步,创美好明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