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开基大嶝的郑氏族谱揭秘保生大帝帛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 0:14:3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白礁慈济宫的保生大帝像。

 


    大嶝郑氏族谱中的帛书(局部)。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保生大帝文化节在白礁举行。我们在厦门市翔安区大嶝岛采访时意外发现,宋代开基大嶝的郑氏家族族谱上,记载了一份宋代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腹中帛书的内容,这份帛书提供了早期民间保生大帝信仰的情况,并揭示可能早在宋代保生大帝文化就传到了金门。

  文词优美的帛书

  《大嶝田墘村郑氏族谱》记载宋代族人曾将帛书藏于保生大帝神像的腹中,曰:“帛书金字出白礁慈济宫吴真人神像腹中”。帛书的内容具体如下:“伏以神光现瑞,喜六甲之从头,岁序履端,属三阳之用事,人心胥庆,天眼若临,伏念芗火凡几年之席庇,涧溪无一念之非诚。像设庄严,孕出英标于渤海,地灵拥卫,移来佳气于湖山。毓作至和。允符精祷,伏愿寸心昭格。多福骈臻,骥子凤雏,诗礼续家传之训,鹗书虎榜,姓名联仙登之乡。谨丰疏闻,伏惟神聪洞赐。昭觉谨疏。宋理宗景定五年甲子正月元日奉香火弟子信士郑质洎室李氏疏。”这段文字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份帛书的年代是宋理宗景定五年,由大嶝郑氏族人郑质洎以其夫人的名义向保生大帝捐献的。帛书的内容丰富,文词优美,可见撰写此份帛书的人文学修养极高。再者,这篇文章是用帛书写的,据了解,宋代用纸张书写文字已经很普遍,一般的文字书写不用帛这样昂贵的材料。而捐献给保生大帝的赠文用帛书写,体现了捐赠人对保生大帝的尊崇。

  可贵的实物史料

  大嶝郑氏族谱中所记录的帛书有很准确的年代,为宋理宗景定五年,也就是公元1264年。这个时间距离保生大帝羽化成为民众信奉的医神,相隔仅100多年。民俗专家指出,现存有关保生大帝文化早期的史料记载,大部分都是以官方文件或官方人物记述形式呈现。如《白礁志略》云:“绍兴二十年诏立庙白礁,即今之祖庙也。二十一年乡尚书颜定肃公师鲁请于朝,复立庙祀青礁,即修炼处,今之东宫也。”这是保生大帝信仰较早的官方记载。后来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新科进士杨志所撰的  《慈济宫碑》和公元1217年宋兵部侍郎庄夏守漳州府时所撰写《慈济宫碑》被认为是最早、最详细记载吴真人事迹的史料,其包括吴真人的生平事迹、建庙历史、功德信仰等。而大嶝郑氏族谱中所记录的帛书,则是宋代民间有关保生大帝信仰记载的一个实物。帛书的内容相当于对神的颂歌,它表达了捐赠人的一种精神寄托,难能可贵的是,这份帛书是以民间妇女的身份捐赠的。它是研究保生大帝文化的产生、民间信俗、宋代文学的可贵史料。

  保生大帝文化早在金门传播


  大嶝与金门地缘上相近,历史上又长期同属一个县。金门和大嶝鸡犬相闻,互相呼应,郑氏族人往来大嶝、金门就像下厨房。根据族谱记载,宋代郑氏族人中就有人前往开发金门,郑氏族人对保生大帝尤其尊崇,保生大帝信仰也随着两岛地缘上的相近和民众往来的密切,从大嶝传到了金门。这一历史现象在现存的金门一些历史悠久的保生大帝庙宇中仍然可以见到脉络。金门琼林有一些年代久远的保生大帝庙,在庙里的一些楹联上就明确阐述,古庙的香火就是从白礁分衍过去的。金门琼林村的保护庙中殿柱石对联云:“像塑真人位琼林之宝殿;神尊大帝传白礁之香烟”。大门前柱对联亦云:“悟道丹成传白礁;回春法妙济琼林”。由此可见,金门保生大帝的根在白礁。这就形成了一个很真实的现象,大嶝、金门两地不仅地缘上相近,神缘也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