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腊保:挖掘泰伯文化基因 打响吴氏文化品牌
中华吴氏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历经2600多年,历史悠久,数量浩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传统文化是吴氏先祖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典籍记述了历朝历代吴氏先祖在思想、道德、礼让、守信等各方面的成就。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古代大量鸿篇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吴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始终并将永远是吴氏宗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成为维系吴氏宗族血脉精神的重要纽带。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人类历史的发展成果有很多表现形式,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文化的积累。今天,我们利用手中的笔,借用文字书写吴氏传统文化,首先从始祖泰伯文化基因入手。无锡梅里是一个充满血脉延续,一个家风传袭,一个宗族传承的地方。那么,我们怎样看文化基因呢?首先是看祠堂里的两样东西--匾额和对联(又称堂联);第二,看堂号,比如我姓吴,我家就是“三让堂”里吴氏,非常清楚。无论是堂号,还是行第谱,都凝聚着吴氏古代人对于杰出的先祖的崇拜,凝聚着对吴氏先祖的文化基因,享受着吴氏先祖的姓氏,血管里流淌着吴氏先祖的血脉基因。再者,有人问:“你们祠堂里对联是怎么写的啊?”你只回答八个字就行了“世家第一,延陵无双”。有历史知识者一听(看)便知,你是吴泰伯、吴仲雍、吴季札的后裔。你看这些对联的关键词道出了你的血脉基因和文化基因的“根”和“源”。
无锡地区是吴氏传统文化核心区域之一,是吴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吴氏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三让两天下”开华夏文明之先河,启中华文明之先声。无锡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遗址遗存与故事传说,形成了源远流长,光辉璀璨的吴氏根祖文化,凝成了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吴氏精神。铸就了“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与宽厚品格。吴泰伯、吴仲雍、吴季札三位古圣人是我们吴氏的先祖,是文明精神的创始人,也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典范,正是他们创始的基业,使我们吴氏宗族能够成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道德文明的宗族,能够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道德、需要民德的时代,寻宗追源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为后裔”。所以吴氏道德根文化的复兴,势在必行。
“世家第一”、“三让两天下”、“季札挂剑”、“季札听周乐”等家国情怀,都是吴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泰伯、仲雍、季札的故事和传说在华夏广为传颂,经久不衰,声名远播。吴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闪烁着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三让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研究和挖掘泰伯文化基因已成为当今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
《泰伯》是《论语》的第一篇。记载着这么一段话“魏然挺立于世的‘主见’,才成为顶天立地大写的人!”承续先祖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上溯吴泰伯“世家第一”发迹之源,追踪子嗣延续之流;按照无锡梅里泰伯庙修谱的指导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谱为本,以史为鉴;广收博采,认真考证,反复核实、去伪存真;继承发扬、着眼当前、面向未来。开拓创新、复兴中华”。不虚伪,不回避地充分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让历史说话,让事实发言。更不能让吴氏历史埋下伏笔。
只要拥有“吴氏大历史”观,对吴氏历史的判断才会超出一时一势的限制,我们的目光才更有穿透力,才能在书写吴氏文明历史游刃有余,了解吴氏历史的逻辑,才能揭开事实之间秘而不宣的联系。吴氏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渗透融化,继承发展的关系。深入挖掘泰伯文化宝藏,进一步增强中华吴氏宗族认同感与凝聚力,让中华吴氏宗族变成不断线的风筝,让吴氏宗族有生命的根基。
可以说,典籍记载着古吴氏的辉煌历程,铭刻着古吴氏的伟大创造,延续着古吴氏的精神血脉。如何使蕴含在典籍中的泰伯文化基因和历史智慧为当今所用,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是我们每一个吴氏文化工作者都应当深入思考的时代命题。
由此,我们呼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挖掘泰伯文化基因,打响吴氏文化品牌,久久为功,使吴氏宗族托物寄情,托物寄史,托物来寻根访祖,瞻仰未来。
作者简介:
吴腊保,男,1949年12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92年前就职航天部所属单位,后调汉川市科技局任职。现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