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吴藻溪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40周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志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4/18 14:53:58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纪念吴藻溪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40周年


吴藻溪先生是我国现当代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思想家、作家。他活跃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年代,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用笔作刀枪,投身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为千百万劳苦大众的生存呐喊,为时代讴歌。

一、少小怀志

吴藻溪先生1904年6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崇阳县古市老屋畈(现崇阳县青山镇水库村)。父亲吴仙桂,教书先生;兄妹6人,他排行老三。少时家贫,遇年成不好,吃过观音土,睡过稻草房。

4岁入馆,父亲影响,接受中国古典文学启蒙教育。8岁入家乡栎树铺国民小学,父亲在此教书。藻溪崇拜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人物。

10岁逢二次革命,讨袁总司令李烈钧隐居栎树镇国民小学内,受秘密追杀。藻溪父子与师生们一块护送李烈钧脱险。11岁随父亲转泉塘公立国民学校学习,在父亲引导下,积极开展反袁世凯宣传活动。13岁武昌求学,祭弥衡,作诗《谒弥衡墓讨曹吴》。弥衡,东汉时山东人,为人狂放不羁,敢于击鼓曹。诗曰:“骂贼鼓声今已稀,我来展拜倍欷歔”。表达自己敬仰之情。19岁考入武昌楚材中学。20岁入省立国学馆。26岁赴日留学,先后入东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结识共产党人董必武,参加中共领导的左联东京支部,主张抗日反蒋,不幸被捕后押解回国。30岁任北平中国大学、朝阳大学教授。

吴藻溪出身于崇阳县贫困山区的贫困家庭,少小怀志,勤奋苦学,直至出国深造。他的人生目标不是为自己出人头地、当官发财,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二、叱咤风云

1927年回故乡崇阳组织农民运动,吴任县农会白霓桥区特派员。1934年吴与唐嗣尧等人在北平发起成立“世界科学社”,该组织由数十人发展到百余人。并创刊“科学时报” 吴任主编,主旨宣传科学、宣传抗日、宣传革命;积极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吴与19位教授联手,发表联合声明,拥护中共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公开发动侵华战争,北平沦陷。吴藻溪、王克诚夫妻回到故乡,在湖北崇阳地下县委书记王佛柄领导下,开办抗战学校,成立儿童抗日服务团,受到日伪县长郎维汉迫害。郎维汉之流扣压吴藻溪、王克诚夫妻来往书信报纸几十捆。吴藻溪愤而写诗抗击,《斥郎维汉》“一勺污泥水,几个小鸭儿。国难当头日,暝顽不知耻。”

1938年11月,大汉奸汪精卫投日叛国,吴藻溪愤而斥责《讨汪精卫》“一望汪洋血海深,此仇世世永相寻。救亡汝愧无长策,误国何曾间寸阴?”

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吴藻溪愤而作诗“妖云兴海岛,铁火憾山城。”“幸有毛朱在,龙蟠大本营。”

1945年根据中共南方局关于“迎接抗日战争胜利,科技界要作准备工作”的指示,吴藻溪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中国科学工作协会”。

1946年5月4日,吴藻溪与许德珩人发起成立“九三学社”,他亲自起草了《成立宣言》、《基本主张》等文章,担任理事、常务理事。

1947年在董必武等人支持下开办重庆西南学院。

1949年9月吴藻溪作为“九三学社”6人代表之一,受邀参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吴藻溪先后任国务院参事、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华东土改委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

他公开出版著作30余部(含译著)。主要著作有:《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科学运动文稿》、《世界合作运动史》等。

中青年时代的吴藻溪,凭着他的非凡才华和明锐的眼光,加之政治智慧,积极投身风云激荡的各种社会活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了建立新中国,呕心沥血在所不辞。

三、蒙冤遭难

天有不测风云,吴藻溪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被秘密押送回原籍劳动改造。

《午日吊屈宋斥张林》吴藻溪1971年6月作。“风雨传来粽子香,方知今日是端阳。可哀屈宋遭污蔑,奇冤抑郁沉江低。”他自叹与屈原、宋玉遭遇一样,衷心爱国,却遭小人暗害。

《重游金匮山》吴藻溪1974年9月作。“天地一逆旅,人生白驹过。”“我志兴中华,挥笔伐豺狗。”“未灭林四尽,反而陷网罗。”“押回故乡土,幽禁三年多。”“引领向北望,久久不能休。”

一次公社召开四类分子大会,通知吴藻溪参加。吴来到会场,但不进去,只坐在外面。有人问,他申辩说:“要我劳动改造是愿意接受的,但我不是真右派分子。我一生赞成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即使把我身子磨成粉末,我还是拥护共产党,忠于人民的。”

1971年至1977年,吴藻溪被四人帮从上海幽禁于故乡——湖北崇阳雷城公社、华陂公社和古市公社。一度搭茅棚、筑土坯房居住,孤苦寂寞,但他以顽强的生命力与命运抗争着,始终坚信“天有阳光”。

四、破茧成蝶

历史终于迎来了拨乱返正的春天,人民政府对于吴藻溪的所谓错误,进行了彻底平反。1978年4月为吴藻溪平反的文件下达,1979年9月安排在湖北文史馆,同年调回上海文史馆。

由于他前后遭受长达20余年迫害,身心受到级大的催残,1979年12月24日病逝于上海。上海市中共市委统战部为吴藻溪召开了追悼会,对于他为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贡献作出高度评价,称吴藻溪先生为学者、教授、进步的社会活动家。

2012年8月,湖北崇阳县委编辑“崇阳文史第十五辑”《吴藻溪诗集》出版发行。中共崇阳县委书记杨良锋写序,崇阳县政协副主席陈熙利任主编,崇阳县文联副主席吴梅芳任执行主编。

《吴藻溪诗集》收集了吴老自1917年到1977年间,时跨60年中的诗作46首。特别收录到1975年10月14日,吴老落难于崇阳古市公社老屋畈亲笔《小序》“1912年在栎树铺小学学诗,迄今63年了,奔波五湖四海备尝咸酸苦辣:或在东京街头支援市电罢工、参加国际劳动节示威;或在重庆群众大会上,当面谴责蒋介石,反对法西斯独裁,要求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或在大学讲台上授课;或向毛主席倾诉自己的冤屈……”

吴老的大儿子吴维扬,年近80旬,患帕金森病,住上海电力医院已五载。行动不便,吐词不清,吞咽困难,日常生活全靠护工,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于2019年3月21日整理完成了300万字的《吴藻溪传》,以此纪念父亲。

2019年清明,七十多岁的吴氏宗亲吴楚望、沈旭云夫妻从崇阳出发,乘车前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向吴藻溪墓敬献鲜花,寄托哀思。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是一座名人陵园,国家前副主席宋庆龄墓就在吴藻溪墓附近。

今年吴藻溪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40周年,回顾他坎坷艰辛的人生历程,心潮起伏,不禁潸然泪下。他的一生与我们伟大时代脉搏紧紧相扣。他关心人民的疾苦,关注祖国的存亡,并勇敢地投身于水深火热的残酷斗争之中,成为一名热血战士。他经受了时代的严峻考验,终于破茧成蝶,得到了社会的尊重。

事实证明,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故乡和亲人也没有忘记他。他是人民的好儿子,是我们吴氏族人的骄傲!

吴老的作品长留人间,品德光照后人。

崇阳吴志刚敬书

2019年4月16日

附:   湖北省崇阳县青山镇水库村吴藻溪血脉吊线图

(来源:《崇阳吴氏宗谱》  吴铭、吴志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