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总排《吴氏宗祠》额匾孖宝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3/7 8:31:44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记住乡愁》:总排《吴氏宗祠》额匾孖宝

当你走进总排《吴氏宗祠》大门前,举头一望,只见《吴氏宗祠》四个大字,到处可见,实在平常不过,本不稀奇。

当你细看,祠堂石额《吴氏宗祠》四个“字”,好像变了“颜色”。过去,祠堂是属于“阴宅”,《宗祠》是个“祭祀”的禁地,闲人是不能乱进去的,我们小孩进去,也不能喧哗乱跑,所以用“深蓝色字”;现在可不同了,《宗祠》除了“祭祀”外,还可以是个各种活动的场所,“旧貌变新颜”,“蓝色”变为“金色”了!

当走近再细看,看到四个大字后有落款人和两个印章,那就“非同小可”!因为书法家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除以示郑重外,还有防止伪造的双重保障。当停步细看,那落款人写的是“王守仁书”,此时此刻,本不“稀奇”顿变“稀奇”!再细想,扪心自问,难道这是明朝著名哲学家、书法家王守仁不成?

事后,我查过有关王守仁资料:王守仁字伯安,初名云,更名为守仁。曾建舍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任兵部主事。因病告归后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讲学,创立书院,世称"阳明先生"。病愈后复职,正德时期因反对太监刘瑾遭廷杖,流放贵州。至刘瑾被诛,复官,封新建伯,世称"新建先生"。官南京兵部尚书。明嘉靖六年(1527 年)王阳明曾奉命兼任都察院左都御使并两广及江西湖广四省军务,征剿思田叛乱。追封“新“新建侯”卒,谥文成。由以上资料可知:王守仁曾于明嘉靖六年到过广东,两年后去世。

王守仁到广东前,他将绍兴阳明书院的一切事务交给门人钱洪德和王畿暂理,并特意书写了以上的《客座私祝》帖。告诫书院诸生要注意德业向善,刻苦攻书。  “客座,指招待客人的房间;私祝,即私嘱。所谓《客座私祝》,就是悬挂于客堂的一幅字,是告诫弟子及昭示来访客人的告示。此文现藏于浙江余姚博物馆藏。《客座私祝》与《吴氏宗祠》之落款人名“王守仁书”四个“字”对比,确有相似之处。《吴氏宗祠》落款的两个“钤印”,有没有王守仁曾用过的 “字”或“号”?如“伯安”、“阳明”之类,原照片显得模糊不清,我请总排的吴校辉重拍一张,得到的结果,使我喜出望外,甚至得到意外惊喜!

《吴氏宗祠》石额落款的两个“钤印”,与网上所得的“钤印”对比结果显示:【王守仁印】基本相似,足以证明,《吴氏宗祠》石额,确是明 王守仁所书。而意外惊喜的是,还有一个“钤印”,不是“伯安”、“阳明”之类,而是罕见的官印【新建伯章】,这个“伯”,是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伯爵”。

“新建伯”,是明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驾崩,由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世宗。世宗听说了王守仁平定宁王叛乱的不凡功绩,很受感动,晋封王守仁为新建伯,兼南京兵部尚书。隆庆初年(1567年)追封为新建侯,允许世袭伯爵位!

王守仁终于嘉靖八年(1529年),也就是说,王守仁以官印新建伯章书总排《吴氏宗祠》石额的时间,只能是在明正德十六年(1521)至嘉靖八年(1529年)这八年时间里,而更准确的时间,应该是明嘉靖六年(1527 年)王阳明奉命兼任都察院左都御使并两广及江西湖广四省军务期间,才会采用新建伯章作题额的“钤印”,为总排书写石额《吴氏宗祠》

王守仁以新建伯章作“钤印”的书法作品,现还存留于世的,可以说总排的《吴氏宗祠》石额题词,是绝无仅有 ,稀世珍宝,要更加珍惜啊!

当我们步入“中堂”,又看到高悬的《永思堂》堂匾。族中长老告诉我,堂匾《永思堂》三个字,原来也是王守仁书的!我惊喜之余,长老又告诉我,王守仁书的堂匾《永思堂》,早已于文革时被销毁,却又使我悲喜交集!“喜”的是一个小小的总排《吴氏宗祠》,竟然能获得明理学家王守仁,同时赐予 :“石额”与 “堂匾” “孖宝”!“悲”的是“堂匾”得而复失!

这“孖宝”,现在虽然是“二缺一”,但王守仁书的总排《吴氏宗祠》石额,仍是“镇祠”之宝啊!试想:明朝理学家王守仁撰写的《吴氏宗祠》四个大字,我们认“第二”,希望还有人认“第一”!总排《吴氏》有什么“魅力”吸引他,为此而付出?钱财?非也!关系?非也!“谜”一样的答案,有待我们进一步深挖。凭我的直觉,他是“慕名”而来?此话怎讲,且听下回分解!

一般来说,每个祠堂都有一个“堂号”,总排《吴氏宗祠》堂号《永思堂》,顾名思义,堂号就是祠堂的名号。是族人议事,决定族事之所。总排《吴氏宗祠》祠堂,是三进式的祠堂,堂匾一般是悬在中座

总排《吴氏宗祠》取其堂号为《永思堂》,是有其用意的,按现代流行语说,就是“不忘初心  方知始终”的意思。具体来说,就是永远不要忘记吴氏祖德:“至德仁让”精神!永远不要忘记,乐安吴氏开基始祖丹七公的“开拓 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