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见证台湾同胞奔赴大陆探亲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8 23:32:1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众所周知,美丽的祖国宝岛台湾,是中国大陆人民从小就非常向往的地方,台湾岛上生活的人民,是我们的血浓于水的骨肉同胞。同样的是,对于台湾同胞而言,中国大陆美丽的山川河流,是自己的故土、熟悉的身影。无数的台湾同胞多么的想能够自由地来到祖国大陆探亲访友,看看家乡的那一棵树,那一条河流,那一些亲人,想想自己孩童时代生活的往事啊。但是,由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特殊的原因,因此而致使两岸同胞隔海相望,一汪浅浅的海峡,竟然受到人为的阻隔,因此而不知让多少分离的家庭,而泪洒床头。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是中国大陆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再一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整个社会又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根据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更好地处理与解决台湾问题上,也出现了新的思维和相对人性化的主张,改变了过去一种比较僵硬的做法。

  早在1978年的最后一天,中央电视台破天荒地播放了一集介绍台湾风光的纪录片。虽然片子很短,但是画面上有台北鳞次栉比的楼群和车水马龙的街景;为数不多的游人出现在景点时,多是以海滨为背景的长镜头,这些人都衣着光鲜、发型时髦。不仅如此,而且随后在1979年新年的第一天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多年来象征性的炮击也结束了,“解放台湾”的口号不再提及,代之以“和平统一”之新政策。因此,在同年的广交会上竟然第一次出现了公开的台商的身影。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台湾社会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与巨大的震撼力。据做为福建省台联——大陆第一个台湾同胞联谊会的创立者林木老先生的回忆,当时他听到这个广播,“第一句是:“亲爱的台湾同胞’,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兴奋哪,‘亲爱的台湾同胞’,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称呼……”,《告台湾同胞书》最大的作用,就是完全扭转了大家对“台湾同胞”的认识,以前谁如果有“台湾关系”,常会被误解,但是《告台湾同胞书》一发表,台湾同胞就成为我们做对台工作的宝贵资源,是“骨肉相连的一家人”。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给我们各项工作都带来了解放思想的新思维,而新思维的出现又导致了原本已经陷入僵局的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987年是两岸关系中的重要年份,在两岸这一轮互动中穿针引线的是被称为“美籍华裔第一人”陈香梅女士。陈香梅女士在这一年赴大陆时曾受到邓小平接见。邓小平对她说:“你应该让那些已经在台湾的人,让他们回到大陆来探亲。”陈香梅之后在台湾会见蒋经国时,就将这一意见转述与蒋经国:“很多从大陆来的人已垂垂老矣,离别大陆亲人40多年,他们的长辈也七老八十了,如果再不让他们回家看看,可能再也没机会了,这在历史上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蒋后来说“可以考虑”。现在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的马英九先生,则为蒋经国完成了《民众往返大陆探亲问题之研析》初稿。同年11月,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这个消息公布之后,一时之间,台湾岛内外出现了压抑多年在心头的亲情不断涌动。许多感天动地的场面,至今还令人难以忘怀。据媒体报道,台湾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时,在厦门的“整个和平码头弥漫着激动而又感伤的气氛,处处可见亲人相见抱头痛哭的场景”。能不哭吗?“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海峡呜咽,为骨肉情,为离别苦。从此“探亲”、“寻根”成了许多年流行于两岸之间最热炙的词。

  随着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潮的涌现,许多的台湾同胞看见祖国大陆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下,生机勃勃,商机无限,因此就干脆在大陆投资兴办企业,从而为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虽然后来的两岸关系因为李登辉和陈水扁当政,因此而曾经出现了不少的曲折,但是中国历史的发展浩浩荡荡,如同长江之水,奔腾而去,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要求加强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愿望,总是念兹在兹,因此,即使狡猾恶毒无耻如陈水扁极力推行唯台独是举的政治路线的行动,但是也阻挡不住两岸一定要沿着正常健康发展向前进的潮流。

  现在的两岸关系,已经雨过天晴了。而且如今的两岸关系更是因为陈云林的顺利访问台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圆满成功,签定了两岸直航、邮件直达与食品安全卫生等四项协议,因此而标志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顺利恢复了制度化运作,两岸关系进入了新的里程。现在可以预期的是,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中华民族伟大未来的美好愿望,的确是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