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应福  文章来源:厦门泰伯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6 12:57:38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厦门泰伯论坛系列报道之二十四

浅谈新时期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吴应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充分表明了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是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持续发展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吴姓是中华民族中的优秀氏族之一,他源于吴文化的涵养哺育而发展壮大。源远流长的吴文化彰显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其“孝友、诚信、谦让、自强、崇文、济世、创新、致远”的文化价值,一直激励着人们开创新的局面、勇攀新的高峰。吴文化研究虽然成就斐然,有目共睹,应该得到充分肯定。但是在当前吴文化研究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平淡化、重复化、局限化等现象。一些有待发掘、拓展的领域和课题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做好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为此,谈几点看法,这只是个人的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做好新时期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必须进一步将吴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相结合,成为引领吴文化大发展的风向标
      吴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恬静的生活方式,谦谦君子之风,诚信谦让处世,重视文化知识的崇文重教理念,这些重要特征,成为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诚信的道德品格。从自然特性方面看,吴文化是一种水文化;从外部特征方面看,吴文化是一种崇尚文明的柔性文化;从思想方法方面看,吴文化是一种精密精细型的文化;从行为方式方面看,吴文化是开放融和型的文化。上述特点,表明吴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成为了先进的文化。然而只有先进的文化,才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文化,才是真正和谐的文化。历史事实表明:只有和谐的文化,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因此,我们应该从具体现象与史实出发,进行理论抽象,把握精神实质。
      自晚唐、两宋以来,吴地一直处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状态,虽有起伏,但未曾衰落。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一千多年中三吴大地也历经自然灾害与战争劫难,那么吴地、吴人何以具有强大的修复、创造、发展能力?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不能脱离物质环境、地域条件,但又不可拘囿于此,还要回到人文精神上来。要注意主体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博弈、张力,研究人文精神中的态度、理性、视野、格局,从人文精神上找到战胜自然灾害与战争劫难的经验。
      我们今天在广泛传播吴文化的当代价值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采用“互联网+传统”的“双引擎”传播形式,创新宣传工作的方法,向世人全面展示吴文化的优秀价值,传播吴文化蕴含的文明理念,提升吴文化的影响力。
      二、做好新时期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吴文化的理论研究,成为推动吴文化大繁荣的催化剂
      吴文化在商朝末年泰伯奔吴之后,以先吴文化为基础,开始引进中原文化,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历经各个朝代,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峰,逐渐与灿烂的华夏文化融为一体而又显示其特色,曾数度领跑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展成为独具异彩的吴文化。直至今天,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吴地仍然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理念超前,发展迅猛,表现着吴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和优秀文化价值。
      吴文化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与中华文化一起成长。要充分了解并发挥吴文化的优秀价值,就必须探本求源,必须系统梳理、揭示、挖掘吴文化的本质内涵,全面把握吴文化的理论体系。泰伯孝父友弟,千里奔吴的孝友谦让品格;融入荆蛮、文身断发、以诚相见的诚信品格;带领荆蛮人开伯渎、兴农桑,自强不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伟大实践,被孔子称之为“至德”者。其“至德”在于“三以天下让”,它源于泰伯的孝友思想、诚信品格、谦让情怀、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这就是泰伯至德精神的四大思想理论体系:孝父友弟,诚挚守信,谦让不争,自强不息。这些思想价值,仍然是我们今天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是我们永恒的共识价值。
      三、做好新时期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必须进一步把弘扬吴文化与现实发展结合起来,成为助推吴文化影响力的助力器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吴地人创造了灿烂的、丰富多元的吴文化。在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曲、评弹、绘画、书法、工艺美术、园林艺术、民俗民风等方面的成就多姿多彩,璀璨夺目。如吴地的昆剧、苏剧、锡剧、吴歌等。在民间工艺方面,宜兴的紫砂壶、苏州的刺绣、无锡的泥人等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苏州园林已经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是吴文化与时俱进的传承方式。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推陈出新的思想,不断发掘、研究和利用吴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的观点,努力实现吴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四、做好新时期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必须进一步深入挖掘吴文化资源,成为丰富吴文化软实力的发酵剂
      千百年来,吴文化以尚德为灵魂,以务实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兼容并包融合吸收外来文明,以其灵动的智慧、兼容开放的心胸,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文化动力。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吴文化区域的长盛不衰、一路辉煌,已经给予了我们殊多的启示,这就是:成功源于行动,行动源于思想,思想源于文化的塑造。
      我们既要深入挖掘本地吴文化资源,对吴文化的资源进行保护与发展、整合与重塑,深入了解和掌握遗落在民间的吴文化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将其发扬光大;又要结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地把握现代流行的文化元素,与吴文化充分地整合起来,以此不断地促进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活态吴文化博物馆,这是对那些不容易被收藏的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方式。这样就可以在动态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广泛、深入地开采文化发展内容,以此来从根本上更为广泛地实现吴文化传承发展的效果,让吴文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让吴文化中易于消逝的部分得以永久地传承和发展。
      总之,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给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带来了新的传播和发展空间。只要我们拿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工匠”精神,对吴文化中适合于调整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就能让吴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于人类,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从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吴应福: 笔名悟梦。江西省上犹县小学高级教师退休,曾多次被县、乡两级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从小热爱文学。有散文、诗词、小说、报告文学、新闻报道、教学论文等几十万字作品散见于相关报刊和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