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论坛】论泰伯的政治智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朱培  文章来源: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9/28 15:16:50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论泰伯的政治智慧

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朱培

泰伯是远古时期一个充满智慧的政治家。为什么说他充满智慧呢?可以从他的经历上说明这一点。 泰伯是周王国古公亶父的长子,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既有文韬又有武略,而且从周国的君位继承制度而言他也完全可以成为王位继承人;但他的父亲古公亶父在三个儿子中最喜欢的却是少子季历。泰伯、仲雍都很优秀,为什么古公亶父特别喜欢季历呢?原来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自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得宠于祖父古公亶父。古公亶父公开宣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把复兴周国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并意在传位于季历再传姬昌。而泰伯在家庭生活中却很不幸,早早就失去了妻子和三个儿子,没有了后继之人。还有一个原因是泰伯跟古公亶父的政治主张有一定的差异,古公亶父的最终政治目标是推翻商朝,以周国取而代之;季历是父亲政治主张的坚定支持者,而性格相对温和的泰伯就难免令古公亶父有失望之感了。

泰伯洞察到父亲的内心想法后,分析了自己能否成为接班人的优劣之处。但综合评估的结果是令人沮丧的,只要父亲不改变政治主张,自己就不可能成为周国的接班人。在思索怎么办的过程中,泰伯没有轻举妄动,仍然兢兢业业帮助父亲料理国家大事;但另一方面,泰伯也在认真思索,积极寻找新的出路。最终,泰伯选择了一条以退为进的道路:放弃做接班人,到南方的沔水河边为周国开拓新的疆土。这样的抉择,既体现了作为儿子的孝道,又避免了违背长子接班的祖制;同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古往今来,为了成为王位继承人,发生了多少骨肉相残的故事;但泰伯以他的政治智慧以让的方式,妥善解决了这个千古难题。

在一次古公亶父生病的时候,泰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古公亶父被泰伯的爱心和决心所感动,答应了泰伯的请求,还拨了三百名士兵给泰伯。从此,泰伯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也充满希望的开拓发展之路。

泰伯到了沔水,却发现这里并不是可以发展的地方,只得一路向东向南辗转跋涉,最后来到了长江南边的太湖地区。泰伯仲雍落脚的地方就是现在无锡的梅村,当时叫梅里,所谓的荆蛮之地。当地的荆蛮人许多习俗还很落后,断发文身、捕鱼为生,男女同浴、裸身劳作。泰伯带去的那些周人刚开始的时候感觉与当地人格格不入,双方之间发生了文化和习俗的冲突。这时,充满政治智慧的泰伯又站了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首先, 周人人数很少,是无法强行改变当地人的习俗的。然后,必须分两步走,来达到传播文明的目的。第一步,要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学习游泳,下水捕鱼,逐步融入到当地人之中;第二步,引导当地人兴水利、养桑蚕、种稻谷,教化乡民、传播中原文明。正因为泰伯采取了正确的策略,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并逐步站稳了脚跟。后来,泰伯率领民众,开挖了伯渎河,修建了梅里城,发展农耕业和渔业,使江南成为了人人称羡的鱼米之乡。当地人为泰伯的德行所折服,纷纷归附泰伯,并建立了全新的“句吴”国。

应该说,在两次命运的转折关头,泰伯都用他的政治智慧作出了正确的选择,顺利摆脱了困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