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建国,因“荒三千”是他的发祥地,于是在“荒三千”中央筑一高台,拔地而起,巍然而立,极有灵气,春秋祭天礼地,作为祭祀、庆典之用,取名文台。
经过三千多年风云变幻的故文台,高约十余米,占地约二亩,孤立土丘,拔地而起,位于今旺庄镇香一村后。
泰伯在举行庆典时,都要登台朝拜天地,检阅臣民。传说,台成之日,有凤凰来仪。于是把凤凰栖足之地叫凤凰渚。阖闾迁都姑苏后,亦筑一台,仍名文台,故“荒三千”的文台改称“故文台”。越灭吴,范蠡辞官逃避,勾践探知范蠡隐居吴国,亲自带兵包围泰伯城,无恶不作,最后犁平了泰伯城,吴民奋起抵抗,大多战死,吴民将忠骨都埋在故文台。范蠡闻知,深感吴民之德,特偕西施凭吊故文台。吴民闻西施到来,群情激愤,痛责西施倾国之罪,西施愧对江东父老,悲痛欲绝,才生轻生之念。祭毕,范蠡和西施再去姑苏凭吊,趁船行十余里,遇一荡,西施投身自沉,死于荡中。范蠡将尸体捞起,抚尸三叹,后人称此荡为三叹荡(位于无锡后宅与吴县东桥乡之间,现仍名三叹荡)。范蠡认为,西施以身谢国,应与忠骨同墓,才重返“荒三千”,将西施葬于故文台。后人常把无主尸体葬在这里,才又俗名孤坟坛。
故文台仍在“荒三千”,解放后,曾种植竹木,但无大收获。凤凰渚地形已变化,地名仍在。解放后为治理“荒三千”,曾开挖新河道,过凤凰渚,取名凤凰河。河上建一桥,取名凤凰桥。直到20世纪90年代,造沪宁高速公路时“故文台”才被夷平。
20世纪90年代,“故文台”入《梅里志》。2003年6月2日,无锡市文管会认定并发文宣布此处为商末遗址,即泰伯春秋致祭的“文台”,“土台拔高约10米,面积约两亩……是吴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刻碑立传,成为人们追思三让王吴泰伯的遗址、遗迹之一。
原载于
《古吴风云人物志》 香港文物出版社 2011/6
《回眸古吴》(下) 文汇出版社 2013/1
《回眸古吴》(修订本) 文汇出版社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