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察克治 积健前行
——第四届吴泰伯论坛文集序言二
吴先辉
泰伯论坛自2014年奠基无锡祖居地伊始,已历四届,她集结了一批热心吴文化的专家学者、志士仁人,对源远流长的泰伯文化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和理论上的探索。其文化成果是必须肯定的,其需要完善的空间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任何事业都难于十全十美,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长进。然而,看不清现实的罅隙,就找不到前行的路径。追求更多的精彩,实现更高的境界,是族人寄于我们的殷切期望,应该是通过共同努力去追求的目标。
“泰伯论坛”的命题,应该是吴氏的高端文坛。她肩负着泰伯文化的理论建构、学术交流之重任,承载着指导、引领族人发展进步的重大使命。
四届泰伯论坛,制定四个主题,汇集了四本《泰伯论坛文集》。每一本文集的建树,都代表着组织者、参与者的水准与境界,凝结着他们的汗水与智能。在此,我们向所有的组织者参与者表示诚挚而崇高的敬意。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丰富理论。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良性提升过程。本届泰伯论坛旨在以抽象思维,从理论、学术两个层面,追溯探究吴文化在不同时代如何引领社会发展进步,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思想文化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时空坐标中,个体局限性总是影响对历史大转折的感知,即使亲历者,也往往在事后才幡然醒悟。四十年前,改革开放之春雷炸响,父辈们筚路蓝缕,用一代人的时间,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也让百年中国告别积弱积贫,重拾伟大复兴的民族自信。饱经忧患之邦,人世沧桑、变化巨大;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们的普遍追求,从物质层面逐渐走向精神文化层面。
然而,文化的繁荣与进步也在拷问人们:传统与现代、现代与未来?面对列祖列宗、面对子孙万代?我们怎样以新时代的眼光,以抽象思维、理性思考来做出让历史接受的答辩,来诠释自己的历史、自己的选择、自己的作为,无疑意义重大而深远。
泰伯论坛是研究吴文化、弘扬至德精神的文化阵地,她承载着理论建构与学术研究的重大责任,承载着为吴氏家族积累思想理论成果的崇高使命。她的终极目的在于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之境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实现追求卓越、止于至善。
历史经验弥足珍贵,她使我们成熟,她使我们理性,她使我们登高望远。她是我们智慧的源泉,她是我们前行的指南。回望近几十年乃至千百年来吴文化的发展历程,深刻反思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困惑,清醒地认识需要改进、完善的方面,形成思想理论成果,以指导我们继续前行;这是吴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使命。
历史表明:不管政治如何变幻,文化之光始终如黑夜中的明灯,指引、照亮着我们的前程。从历史上看,1949年之前有民国,上去是清政权,再上是明政权,元政权,…… 直至秦政权。每个朝代(政权)的衰亡,都是必然的,但到哪一年月衰亡?又是偶然的。然而中华文化却生生不息。这就是政治的万花筒。
泰伯文化历千年而不朽,至德精神经百世而弥新,原因何在?原因在于她的合乎人性,理性;人道,天道;无害万物,有利苍生;原因在于这是优秀的文化,其优秀在于有利建构社会的和谐,在于有利促进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在于符合普遍的人性追求,符合理性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她流芳至今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不完美,是世事之必然;追求完美,是人性之必然。合乎人道天道的追求,是促进文化进步与文明提升的重要推力。社会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人心不古、世风浇离,腐败泛滥、浮躁狂妄。面对我们的历史成就,面对社会的负面存在,应有足够深刻的认知,作出历史接受、后代认可的交代,而非推卸责任欺骗历史;这是成熟与理性的表现。历史会歌颂真善美,惩罚假恶丑,历史没有伤天害理之罪的避难所。超出历史允许之为,必然遭到历史的遣责。故此,我们应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举氏族之力,和衷共济、通力合作、同心同德把吴家事做好,把我们的泰伯论坛办好。
本届泰伯论坛旨在以抽象思维从理论、学术两个层面,探究总结吴文化在不同时代如何引领社会发展进步,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思想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社会对吴文化价值的认知与践行。从而不断促进社会风气的良性发展,建构更高层次的公平公正、包容和谐、诚信创新、文明理性的社会。
第四届泰伯论坛理念是:“集思广益,追求卓越,积健为雄,力臻至善”。文章质量要求:理论深刻,逻辑统一,修辞准确,记述真实。秉持:踏实、严谨、独立的学术精神。在文章内容方面,要求在政治上必须坚持有利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本着上述精神理念,厦门市吴文化研究会认真组织对投稿的审核工作,安排二套审稿班子。其中既有参与过历届泰伯论坛的审稿者,也有来自厦门大学、岳麓书院的资深教授。
鉴于现代网络之便,集中审稿已显落后。无论从效果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考量,集中审稿都无法匹敌网络审稿之优势。故此,本届审稿工作安排网上审阅。这样的安排有几大好处:一是时间上充裕,安排二十天审阅时间。二是审稿时间可以自我调节。白天有急事要办,可以晚上弥补。三是审稿者在家里审阅,遇到问题可以查找自己收藏的资料进行核对。
本届论坛秘书处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96篇来稿,其中作者有吴文化专家学者、吴文化爱好者。在此,首先对所有来稿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届论坛文集仅收入64篇文章。由于篇幅所限,仍有32篇来稿未能入集。在此让我们96篇来稿作者一起,秉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君子之风,共同预祝第四届泰伯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论坛秘书处对未入选的32篇文章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您的参与、感谢您的汗水、感谢您与大家同样的热诚!无论台前台后,本届论坛都有您的足迹。你们亦可谓都是各地翘楚,是你们的参与,而使本届论坛更丰富、人气更旺盛。论坛秘书处对你们表示深切地感怀!让我们大家一起,以建设性情怀,把今后的泰伯论坛推向更高的境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虽然敢说付出了辛勤与汗水,作出了极大的努力。然而囿于水平所限,决不敢说尽善尽美毫无遗憾。这些非尽善尽美的遗憾,就是需要继续努力的依据,就是需要下一届泰伯论坛为之弥补的空间;从而使吴文化的理论建构和学术研究,再攀登一个新的高峰。这是共同的期待,这是时代的期待、历史的期待,更是事物发展之必然。
让我们以古仁人之心——“进亦忧 退亦忧”的高尚情操,摈弃浮躁,秉持理性;反求诸己,和衷共济;省察克治,砥砺前行。为探寻吴文化理论,推动走向一个更好的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吴先辉 厦门市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