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 击 倭 匪 的 义 勇 吴 景 盛
吴中兴
吴景盛,号岐峰(尊岐峰公,石坑十一世祖,祖聪孙,文铎二子),勅赠忠义公,1525年生,永定石坑人,自幼接受传统的儒学教育,家教严格,为人正直,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身体健壮,胆识过人。因受乡人尊重推举为丰田里湖雷乡兵统领。
古代因永定多山,丘陵山地连绵,土地较贫瘠,处于闽粤交界,又相对封闭,历来贼匪较为猖獗,且这些匪患出没无常,时常和不法之徒内外勾结,为非作歹,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给社会带来不安,更给当地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所以永定在古代是匪患重灾区,人们长期受匪患之苦,迫切希望社会稳定并能过上太平的日子。但政府驻扎的武装力量有限,经常是打击东边贼寇时西边又告急,根本无法应对。当地政府为了有效对付匪患,在原来的武装力量外允许各地组织乡兵,据志记载: “十九图(当时永定设置十九图,‘图’是明朝的一种以人户划分的地方建置,明朝有都、图、里、甲建置。明洪武十四年,定图籍……民以一百一十户为一图, 每图设里长一名)各立千长一名,领其众六名于乡,以时点选,遇警,听县招用”。乡兵是由各地挑选精壮男子组成,纳入政府管理,平时维护乡里社会治安,有匪犯时组织抵抗。乡兵为保家卫乡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当时贼寇的猖獗势头,也弥补了政府正规军的不足,成为了当时抗匪主力。康熙版县志载:“……然则,永兵称勇于八闽者,大抵皆乡兵也。”吴景盛作为嘉靖年间丰田里湖雷乡兵的统领(同时其堂弟吴景聰,号彦山,也参加了乡兵)能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且治军有术,统领的乡兵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深得民心,曾率领乡兵多次击退贼寇的搔扰,为维护一方社会安宁发挥了积极作用。
明朝时由于倭寇在东南沿海不断地搔扰,给我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我国东南沿海倭患始于元朝后期,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使日本封建的统治食禄阶层---武士没落,他们为了生计而大量沦为海盗,甚至和不法商人、海盗一起不断对外抢劫,特别是在明朝嘉靖以后海盗之患更加猖獗,他们和当地不法之徒勾结,向沿海内地抢掠。据史料记载,明朝中期以后倭寇成员中十之七、八是我国东南沿海当地不法之徒,而日本的倭寇只占十之二、三。明朝政府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抗倭,当地居民也自发组织起来打击倭寇的入侵。其中最著名的有嘉靖年间的戚继光、俞大猷的抗倭,他们的抗倭取得的成效也最大。但由于当时统治的腐朽,有些地方官甚至和倭寇勾结,而倭寇又是日本没落的武士阶层和商人、海盗组成,富有战斗经验和善于海上作战,加之和沿海的不法之徒相勾结,常乘沿海防卫空虚或月黑风高之时进行偷袭,洗劫东南沿海一带后又迅速撤往海上,所以倭患很难平灭。随着倭患加剧,不断深入内地搔扰,永定也不能幸免。当地贼匪外加倭患使到永定治安更加雪上加霜,县城多次被攻破,倭匪所到之处居民被洗劫一空,生灵遭涂炭。如永定县志(康熙版)记:丙戌年(明万历十四年,即1586年),广寇(指广东一带的匪寇)攻永定县城,城破,许多妇女为了保住贞节不被贼寇污辱,选择自缢,以示誓死抗匪寇,出现了如“吴门八烈”和“丘门三烈”的许多惨烈感人的壮烈之举。
根据民国十八年版永定吴氏族谱记载,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永定志康熙版记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据我个人考证应该是嘉靖三十七年),倭寇勾结当地贼匪再次来攻永定县,有流寇千余人劫掠湖雷。景盛同堂弟景聰率领湖雷乡勇由丰田追至县城,转战三十多里,杀退斩获甚多,乘胜赶至县城西门寒坡下(地方名),惟欲全歼寇贼,景盛率兵夤夜劫寨,寇觉,一时失计,受难于县城西门王塘下西城庙间。弟景聰见觉,率众挺身奋战,败贼而旋并寻回景盛等三十三人尸骸,景盛被害时年仅三十三岁。
(民国十八年版永定吴氏族谱)
景盛同堂弟景聰等人的抗击倭匪是永定县有史以来的首次较大规模抗击外来侵略,可谓意义重大。据族谱记载:“为了褒奖忠义,嘉靖甲寅年(1554年)(应该为嘉靖三十八年<即己未年,1559年>。因为嘉靖乙卯年<1555年>许文献任永定知县后主持修县志并作序, 其中有: “余于嘉靖乙卯承乏是邑”句,可见嘉靖三十三年<甲寅年,1554年>许文献还没有任永定知县),永定县主许文献申详三司,奏请勅赠同遇难三十三人为义勇,建祠西郊(义勇祠附于永定县城西厉坛前。今之“义勇”即《楚辞》所谓“国殇”也,附于厉坛,……所以报捐躯死义者也),春秋二祭。至清顺治年间,县主沈在湄修祠。迨康熙癸巳年(1713年),湖雷石坑十五代监生吴国周见祠宇渗陋颓废,将神主牌抱回邑中节孝祠内,今天(1713年)失去,遇难三十三人姓名遂不传。”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把祭祀定为国家的隆重典礼,慎重制定祭祀的对象,必须有大功大德于人民,为人民做了许多有益之事,甚至为人民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人,即所谓“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者,才能受国家和人民的祀典。当时政府立祠祭祀吴景盛等人,说明其事迹的可圈可点,值得世人纪念。
但是,由于旧志都没有记载义勇吴景盛等人的名字。族谱记载:永定县旧志(永定县志嘉靖己未版、万历版、康熙壬子版、丁丑版) 虽载义勇吴景盛等人的事迹,却没有具体记载义勇吴景盛等人的名字,实读志者未免有不备之憾焉。如康熙版志记:“嘉靖三十七年,有流寇千余,湖雷乡兵由丰田追至县南,转战三十余里,杀获甚众。”因此,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一月,石坑贡监生员共三十四人具呈地方官,呈文:“因为旧志己载义勇事迹,新修恳烈祖名事,切思集义卫城,既属急公之义,捐躯殉国……姓名宜彰著于简册。欣逢修永定县志,为表式忠孝,褒嘉节义,只得具呈,伏乞纂修之日,于义勇乡兵條内添注吴景盛之名,格外褒扬,不特百余年忠魂,感恩于九泉。……所以报捐躯死义者吴景盛生子科、稳。”(科公,吴景盛长子,因父追击广寇被害,孤幼漂泊在外,不知所终。稳公,吴景盛次子,字子琛,号见岩)。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此建议得到当时修志者的采纳,义勇吴景盛名字终被记载入县志。
吴景盛为抗击倭匪而英勇献身的伟大民族主义精神和高尚的爱乡爱国思想情操,是矗立在湖雷和整个永定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文章括号部分均为作者所注。
参考资料:1.永定县志(康熙版)2.永定县吴氏族谱(民国版)
3. 张艳虎:《戚继光传》4. 沈云龙选辑:《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