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 吴其璋烈士入祀国民革命忠烈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9/2 10:15:45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吴鸣镝
 












国民革命忠烈祠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圆山的一座忠烈祠,建于1969年,隶属于“国防部”后备司令部,兼任首都忠烈祠之功能。
主建筑型式仿北京故宫太和殿,落成启用时由蒋中正亲题为国民革命忠烈祠、在一般民众之间则习称台北忠烈祠、圆山忠烈祠或大直忠烈祠,是台湾地区崇祀国殇位阶最高的场所,也是国际人士来台访问时,向殉难英烈致敬的代表场所。
入祀烈士经国防部造册报请总统明令行之。该祠奉祀殉职官兵共39万余人。

按照1978年台湾“国防部”公布的《国民革命忠烈祠入祀办法》,能入祀者除辛亥革命各次起义烈士外,还包含讨袁、护法、东征、北伐、“剿匪”、“讨逆”(处理“闽变”、“两广事变”)、抗战及“勘乱复国”等几个时期阵亡或殉职者,入祀烈士经“国防部”造册报请当局领导人核准,共计30多万人。宋教仁、廖仲恺、秋瑾、张辉瓒、张自忠、张灵甫、戴笠等,皆位列其中。
在基隆河畔的圆山忠烈祠,占地5公顷,内分文、武烈士祠。武烈士祠供奉东征、北伐、抗日等各时期牺牲的三军将士。将军级别的牺牲者,有单人牌位供奉;校尉级的是百人合用的牌位;士官、士兵则以集体名册藏置在箱子里,每箱1万人名单。现供奉武烈士共396622人。
文烈士祠里,领导人和具有特殊贡献者设个人牌位,余下设百人牌位,现供奉2536人。文武差别在于,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文职人员外,文烈士祠囊括了所有在黄埔建军之前不分文武的国民革命烈士。
逝者要入祀忠烈祠,须遵照两条法则进行申报。军人申请入祀的条件有三条,符合其一即可:一是作战时地,为争取胜利,冒险犯难,攻成身死者;二是作战时地,恪尽职责,慷慨成仁者;三是因执行特殊危险任务死亡,经“总统”明令褒扬者。

2014年8月24日台湾军方迎灵小组重返缅甸北部密支那主战场“招魂”,灵鹫山心道法师则邀请众多高僧于当地寺庙举行隆重的超渡仪式,合力诵经,以酬慰漂泊异域70载的忠魂。
2014年8月27日下午1时30分,台湾军方迎灵小组人员搭机返抵台湾,台军少将黄情捧英灵牌位入境,台军方象征性地在入境证件查验台盖章,表示英灵入境,典礼庄严肃穆。

2018年8月30日,吴其璋烈士、康法如烈士、倪国鼎烈士、张鸿烈士、祝炳言烈士,奉总统核定入祀国民革命忠烈祠享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