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尋根宋代吳公柔勝、潛公以降福建四溪(洛溪)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洛溪牧兒  文章来源:吴氏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0:16:4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諸位「吳氏在線」宗親宗長:大家好!我是本家吳氏子孫,臺灣雲林人,現旅居臺灣南部的高雄市,從事教職。為了慎終追遠,想藉此大海撈針尋根,找堂號「延陵」德澤流之「福建四溪」--- 堂號「龍溪、梅溪、安溪(清溪)、洛溪」族親,誰能慈悲一下啊!?

1975年乙卯仲春,吾廿二歲,清明節返鄉祭祖時,無意中於寒舍左護龍茅屋頂桷,發現父母所收藏泛黃,以塑膠袋綑綁之文件。打開一看,赫然發現,裡頭竟附有「宗族世系源流圖」。驚喜之餘,如獲至寶,經家父指引,茅塞頓開,心中之謎團,豁然開朗,根源得解,並善加保存。緣因昔時混沌之痛與人文關懷,期能為族人彙整譜牒檔案,以方便大家「尋根探源」之使命感,去年2007丁亥新春以來至清明前,因緣際會,天時地利,吾正全心全力為華夏炎黃子孫吳氏源流及宗族吳氏三堂號「延陵、洛溪與岱陽」人文通史考證研究,廢寢忘食,一如《宣和書譜.卷一七.草書五.南朝梁.沈約》:「少家貧,一意書史,燃膏繼晷,晝夜不倦。」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以期尋根探源,慎終追遠,療傷止痛,凝聚族情,激勵「飲水思源、螽斯和順」之識,如昔風塵僕僕,返鄉祭祖掃墓之際,所見情景,撫今追昔,感慨良多!

清明日午後時刻,抵臺灣中部雲林縣水林鄉公墓---「虎頭山崙」祖墳塋地,現場一看,心涼了半截。翻盆十年後,對祖源「活水魚戲」?兩祖墳無人祭掃。天若有情天亦老,見此狀,家慈幽憤難禁之忿愾,是吾家兄弟(七男一女)自小到大,前所未見。即問吾兄弟曰:「該怎麼辦?大家都不掃,是否拜拜就回去?」兄弟一臉錯愕,愚之方寸亦著實澎湃沸騰,百感交集,然不忍拂然而去,隨即應道:「做了再說!」,兄弟亦對曰:「做就對了!」,面對祖墳邱墟,真覺得忝為後世子孫,情何以堪?想起史冊中,吾氏先賢季札公「延陵掛劍」之美德懿行,今似已奔流江洋矣!感今人性之墮落,嘆人情之淡薄,思禮義道德之淪喪,慨倫理綱常之崩解,挫折沮喪之餘,只好善解一笑。大夥兒弟兄,鼓起精神,動手培墓掛紙,收拾殘局後,行禮如儀,以表慎終追遠之初衷與心意,悵望而回!

吾虛度五四春秋,緬懷祖宗先人之餘,為謀合老家「圍仔內」之宗族情誼,過年以來,一本人文情懷及對宗族之悲憫觀察,根據文獻史料等,考證吳氏源流,枝繁葉茂,尋根索榦發現,當今吾族族人,遠祖近宗,源遠流長!宗族之三堂號「延陵、洛溪、岱陽」,根據台灣吳氏宗長吳銅所編著之《吳氏大族譜》,從堂號「洛溪」追溯,可看出至南宋三父子進士-父柔勝公、長子淵公,及次子潛公(且及第狀元)所衍福建四溪-龍溪、梅溪、安溪(清溪)、洛溪等是延陵德澤流,乃係皆同出黃帝之四十四世孫-史上於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延陵掛劍」之季札公(生於公元前576年至486年卒)血脈,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次子-吳姓傳代始祖仲雍公之一脈也,遠溯更源自華夏之祖,為黃帝次子少昊之後裔,訴請「曉以大義」族情,盼能為祖先尋根探源與宗族和睦,盡點「棉薄之力」。此吾「當為情死,不為情怨」之忱,當年情況,實讓余深感挫折,乃作罷!

今於網際看到「吳氏在線」甚感高興,又燃起一絲希望,因此申請註冊,想藉此留言看看是否能靠我族親宗長仁士大家的慈悲,找到一點線索:

一、                自宋南孝宗淳熙八年(1181)進士吳公柔勝()、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進士吳公淵(長子)、及嘉定年間狀元及第官居宰相吳公潛(次子)等三父子以下所衍《福建四溪─龍溪、梅溪、安溪(清溪)、洛溪等四堂號嗣裔之相關族譜。尤其若有吾家之堂號「洛溪」者,則更是幸也。

二、                我想數百年來之所衍,定是族繁螽斯衍慶,而今不知子孫,是在大陸之何處?若能有點線所索,吾將竭盡所能,跨海親往先人祖籍地或宗親族長之所拜訪考證,以銜接有如斷了線之風箏的家族譜牒。

人之生命,天年有限,俱若蠛蠓,一生勞勞碌碌之後,將盡付流水。昔人已遠矣!然生命之軌跡長河,卻永無止息,而慧命永遠。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謹藉唐人劉禹錫喻吾族:「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請加以珍惜吾族之光與美麗的未來。綜觀現今吾等族親,後進之比,個個積極上進,知書達禮,善良慈悲,通情達理,事業有成。也相信吾族人只要眾志成城,曉以大義,千江明月,眼孔如輪,不處堂燕雀,以誠懇柔軟之心,坦蕩行事,理性溝通,凝聚共識,定有可為,美麗願景亦將指日可待。但願!展敬祖瑩思恩之形式,勿失其節,使「往者靈安,生者心安」。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善用生命與時間,把握當下飲水思源,慎終追遠之餘,取大地之精華,滋吾族之養份,壯吾族之浩氣,謹記「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不陷入倒錯之生命物化危機中,提昇性靈,恬淡中重拾人之價值,使往者與生者皆能圓緣,則功德將更加圓滿。

對吾族宗親之愛,不是表面的美好,而是靈魂的真實;潺潺溪水在心裡匯流,互相瞭解,將變成一種美麗的和諧。電影「紅磨坊」最有名的台詞之一:「The greatest thing you'll ever learn is just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機緣、巧合,要有TRY、有RESPONSE,一起朝著能夠「開始」交往的方向走,始有美好之結果。當我的眼眸充滿您與祖宗的淚,低低切切!對宗族之愛,吾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希望春風吹樹頭,抖落一身愁,諸君若有緣相會,「茶邀閒雲入窗牖,道約清露滴梧桐」,契闊談讌,如何?

借花獻佛,茲此分享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詩篇:「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那不是花瓣,族親啊!那是我凋零的心。」

最後,謹祝海內外諸族親、眾族賢兄弟姊妹  平安吉祥  健康快樂!順分享牧兒之「洛溪花園」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losypark55183-losypark55183/archive?l=f&id=36&page=2,歡迎光臨指教!也歡迎有機會到臺灣寶島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