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吴氏2018年奖助学金颁奖大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开河  文章来源:小茶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8/13 23:41:45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海南省吴氏2018年奖助学金颁奖大会

        ( 吴开河、吴冠儒、吴崇高来稿)2018年8月12日,海南省吴氏奖助学金颁奖大会在海口锦鸿温泉大酒店举行。来自海南吴贤秀文化教育基金会领导班子理事长:吴清东;副理事长:吴亚周、吴川富、吴晓明;秘书长:吴开河;永远名誉理事长:吴亚荣;海南吴氏各市县公会代表和全省各市县获得奖助的150多名吴氏学子及家长。其中15位同学考取中国名牌院校,获得奖学金4000--10000元/人,130位同学获得助学金3000元。

基金会理事长吴清东宗长致词

      据吴清东理事长介绍,海南省吴贤秀文化教育基金会是2015年经海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非公募基金会,以奖学助学,兴建公益、慈善性文化教育设施,促进吴文化研究发展为宗旨。基金会将不断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重视教育优良传统,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为促进海南吴氏后代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而努力。

      海南省吴贤秀文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吴开河介绍,该基金会今年提供了五十多万元,现场吴亚周、吴川富、吴清东等分别捐款数万元赞助学金大会,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宗亲也纷纷捐款,吴青锦、吴春光、吴清智等宗亲慷慨解囊,支持资助学大会。他们的善举,感动了大家,得到在场的学子的点赞。本次助力吴氏后代教育事业,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下一代的教育,同时,衷心希望各位学子珍惜大学美好时光,不辜负宗亲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抱负的当代好青年,应敢于担当,报效祖国与家乡。

考取清华大学学生吴国昊发言

      颁奖大会上,今年考取清华大学学生吴国昊表示。作为吴氏家族的一员他深感荣幸,获得奖学金也让他感受到了整个家族与全社会的关注与帮助。同时,他也在现场将自己宝贵的学习经验总结成”惜时”“自信”“坚持”三点分享给大家。

       在今天奖助学金颁奖大会,吴氏学子还专门表演了经典文献朗读节目,朗读包括文献《论语》、《史记》、《立籍谱序》、《少年中国说》及中共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等经典内容。儋州宗亲还表演了精彩的鼓乐,使现场气氛热烈喜庆。获奖助学金的学生代表在发言中也纷纷表示,要学习和传承先祖先辈的优秀品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考入大学后要继续努力学习读好书,学会真本领,报答父母、宗亲、乡亲,报答家乡、社会和国家。



为大会服务的志愿者合影

       为大会服务的志愿者吴明日、吴冠儒、吴征、吴海桂、吴美桂、吴玉凤、吴家坤、吴中闻等宗亲及同学。

吴贤秀:吴氏入琼(渡琼)始祖唐户部尚书吴贤秀简介

吴贤秀:吴氏入琼(渡琼)始祖唐户部尚书吴贤秀像
      吴贤秀(742-807),字敬之,号壶邱,原籍(祖籍)福建莆田县人,是吴氏开姓始祖太伯(亦称泰伯)、次子吴氏传代始祖仲雍(亦称虞仲)的第七十世孙。唐乾元己亥年(759)举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于唐永贞元年(805年)奉顺宗皇帝旨赐铜牌迁琼,居琼州府城东十里张吴图都化村(现海口市灵山镇张吴村),为吴氏入琼(渡琼)始祖。
      吴贤秀于唐天宝壬午年(742)生于八代相传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聪明异常,又勤奋好学,唐乾元己亥年(759),年仅十八岁便中进士。初任衡州倅(副长官),次为建宁令(万户以上的县主官),刺史称其能乡民服其公。后为侍御史,纠裴延龄之奸邪,黜李文进之逗留,直声震于时。继为司农卿、大理卿,均有重大建树。简使吐蕃,布诚纳款。为户部侍郎、为尚书,佐庙堂,抚兆姓,国家倚毗焉。奉事四主(肃宗、代宗、德宗、顺宗),躬历中外四十七年。“因弟可端失误朝事,圣旨厚给铜牌而迁琼”(见吴贤秀自撰《立籍谱序》)。唐永贞乙酉元年(805年)三月,奉顺宗皇帝圣旨“朝廷所以待有功地卿吴贤秀,德泽在生民,声名在华夷,勋劳在社稷。朕甚嘉之。兹将远抵琼南,特赐铜牌四面与卿,俾卿子子孙孙守为符券”等铜牌四面迁居琼州。
      吴贤秀祖父吴玄泰公,为博士,选任瀛州刺史。父亲吴先奋公,诰封侍郎,加赠户部尚书。妣大宜人柯氏,生三子,长贤季、次贤奈、三贤秀。双亲和两兄终于莆。唐永贞乙酉年季春,吴贤秀公与肃易王夫人携三子理、玟、现经福建莆田迁移抵琼,俱居琼山县张吴图都化村(今张吴村)。三子均有功名。长理公,以进士第授迪功郎。次玟公,为户部郎中。三现公,为翰林院修撰。
     吴贤秀系唐代入琼落籍较早的朝廷部级官员。吴贤秀入琼后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促进海南文化发展。他的一生除唐顺宗皇帝给予的“三在”之光荣誉外,宋朝苏东坡也有较高的赞誉。苏东坡在《伏波庙记》中说“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居于此,今衣冠礼乐班班矣”。《琼山县志》王国栋记“则知文运之开,肇自唐季。而唐季以名臣迁居海外者,惟吴尚书壶邱(吴贤秀号)公。窃即思文忠公言思之,知吾琼文运之开,惟公称首”可见,吴贤秀是海南较早的文明开启者。《琼山县志》还记:吴贤秀“蓄道德,能文章,八闽耆宿,为海邦儒宗”。
      吴贤秀迁琼三年后,即唐元和(宪宗年号)丁亥年(807年)卒年葬于宠窝。至其三十世裔孙明朝进士、工部郎中吴会期,重筑石冢立碑。题云:“大唐户部尚书吴壶邱公元配肃易王夫人墓”。右刻“赐进士司空大夫裔孙会期重修”。墓前列石牛、石马、石人,后复毁坏。清朝贡生大任邀集各县兄弟于嘉庆丁卯年冬重修,嘉庆己巳年春间竣工。墓四周砌石,左右置二狮,前则石栏杆横列,外则石旗杆对竖,规模颇壮观。因年代久远,经年累月,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原有设施多次毁坏。
      吴贤秀迁琼时还有“永远支派流源,仕宦谱牒一部”与其以掌随发到琼。落籍琼州第二年(806年),吴贤秀续修族谱并撰写《立籍谱序》传流至今。吴贤秀撰《立籍谱序》一文行文优美流畅,记述了贤秀公一行迁琼的历程,文中充满情感的描述了“余出闽莆而居琼岛”“去国离乡之日,故都难恝,满目萧然”及一路艰难的情景,“又回想客岁之程途,履巉岩,披蒙茸,山高月小,水落石现。娱身目、悦心志,曾日月之几何,而前事不可复识矣!越明年丙戌,感春露而凄怆,不禁怦然而欲动。思原籍之景况,能不歔而生悲?”体现了贤秀公的家国情怀。《立籍谱序》还记述了吴氏渊源和贤秀公自身上代世系源流,迁琼原因,以及对后嗣子孙的附嘱“当亦思奋以丕承祖德于万代”等。吴贤秀的《立籍谱序》及续修族谱为后代遗留下宝贵的族谱史料和文化遗产。它也是研究汉唐时期官宦迁居海南和促进海南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文献。

      2015年,吴贤秀墓地被海南省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茔是海南吴姓族人谒祖祭祖、敬宗收族的圣地。每年清明节期间,前来扫墓的岛内外宗亲、海外侨胞都在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