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
吴汉(?—44年),字子颜,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上应星宿亢金龙,纵横征战南北有勇有谋,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出身贫苦,锐眼识主
吴汉出身就和邓禹相差很多,他出身贫苦,后来好不容易在县中某得亭长一职,但因他门下宾客犯法,只得逃到渔阳郡,以贩马为业。更始元年(23年),刘玄称帝,派使者韩鸿招降河北各郡。有人向韩鸿举荐吴汉,韩鸿见后大喜,对他非常器重,委任他为安乐县(今北京市顺义县附近)县令。
一年后,王郎诈称汉成帝之子,在邯郸起事,而刘秀也正图谋河北,两人都向军事重镇渔阳抛出了橄榄枝,吴汉素闻刘秀风节,决心归附,并劝说渔阳太守彭宠道:“渔阳的上谷突骑,天下闻名。您为什么不集合二郡的精锐,归附刘公攻击邯郸呢,这是难得的功劳。”
彭宠虽然愿意,但无奈郡中官属都想归附王郎,吴汉只得辞去。但他在路上遇到一位秀才,心生一计,令秀才诈写刘秀的亲笔信,交给彭宠,有了刘秀“亲笔信”的加持,他劝说成功,使渔阳、上谷两郡归降刘秀。
刘秀拜吴汉为偏将军。
英姿勃发,转战南北
偏将军职位虽然不高,但之后的吴汉便开启了战神模式,先是率骑兵攻克王郎都城邯郸,后又持节赴幽州征兵,以20人斩幽州牧苗曾,夺其兵马,幽州各郡降服。
邯郸被攻破后,更始帝刘玄趁机令谢躬率兵数万屯于邺城,名曰协助刘秀攻打农民军,实则监视刘秀,趁机侵吞王郎地盘。而刘秀顺水推舟,一方面自己主力攻击青犊农民军,另一方面请谢躬防范后方的尤来军。
谢躬不知是计,还盘算着如何渔翁得利。尤来军与青犊军交好,见青犊危机,拼命突袭眼前的谢躬部,以期救援青犊,谢躬毫无防备,与尤来军几番作战,大败而归。
令谢躬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在自己和农民军大战的时候,吴汉又是用计悄悄劝降了邺城的守将,当自己败归邺城后,被吴汉轻松擒杀。
勇杀苗曾,计斩谢躬,此后刘秀对这个有勇有谋的小小偏将另眼看待,令他多次指挥部队转战南北,而吴汉果然不负所望,屡次击破檀乡、铜马、五幡、青犊等农民军,得胜之后还将他们大批收编,为刘秀增加数十万的生力军。
在吴汉和其他将领的东征西讨下,山东各处农民军逐渐平定,刘秀又给吴汉一个艰难的任务,率领杜茂、陈俊等南下攻打梁王刘永。
刘永是当时关东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在睢阳经营多年,兵精粮足,帐下苏茂、周建都是世之名将。
两军决战首日,吴汉轻骑接战,却伤膝坠马,只得回营养伤。但他知道第二天刘永军必然乘胜进攻,大战在即,自己要是因伤休养肯定会影响士气,于是他拖着残腿毅然立于阵前,三军将士见后士气大振。他深知敌方苏茂、周建所部战力强悍,安排防御阵型,先抵挡住敌军冲击,然后组织精锐进行反冲击,于是大破敌军,遂平刘永。之后他又攻灭军阀董宪,至此,关东诸郡完全平定。
擅自为战,失陇得蜀
关东平定后,吴汉百战百胜,世人皆畏,但他在陇右的失利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建武八年(32年),陇右隗嚣反,吴汉随刘秀西征隗嚣,与岑彭围隗嚣于西城,令关中诸郡甲卒围城。围城日久,刘秀因故东归,走前告诫吴汉:“诸郡甲卒人数众多,粮食消耗太大,如果有人带头逃亡,部队军心就散了,应该早点遣散。”
而吴汉认为围城应占据人数优势,未遵刘秀命令,后来果然粮食短缺,士卒逃亡。加上隗嚣借蜀兵前来救援,吴汉军因此败退。
建武十一年(35年),吴汉率征南大将军岑彭自荆州起兵六万,马五千匹,入蜀讨伐公孙述。此战本是岑彭担当荆州方向主攻,来歙担任陇西方向主攻,但来歙、岑彭进入蜀地后不久都被公孙述派人刺杀,自此吴汉全权指挥平蜀战役。
第二年,吴汉率部与公孙述大将魏克、公孙永大战于鱼腹津,大破蜀军,北上围武阳,击溃来救的蜀将史兴,攻下广都,兵锋直指成都。
刘秀在千里之外分析战况,虽然连战皆捷,但成都尚有十多万部队,依托坚城易守难攻,下令吴汉坚守广都,待公孙述守军主动进攻;如果敌军不攻,应采取步步为营战术,逐渐消耗敌人粮草和士气,等到公孙述军队精疲力竭,才可以发起攻击。
但吴汉求胜心切,率兵二万军队孤军深入成都平原,无险可依,只得江畔扎营,吴汉驻江北,刘尚屯江南,相距二十里,修筑浮桥联络。
刘秀闻知大惊,遣使责问吴汉:“我对你多次下令,为什么每次都不遵照执行?军队已经轻敌深入,还分兵另建营垒,如果敌军牵制你,而主攻刘尚,刘尚必败,刘尚败后你被围江畔,进退不得,此战必败,现在立即引兵回广都。”
但诏书还未赶到,公孙述已经看到战机,派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牵制吴汉,数万余人攻刘尚,两只孤军不能相救。
吴汉率军与谢丰大战,不胜,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了形势的危机,于是孤注一掷,定了一奇谋。第二日,谢丰、袁吉在吴汉营外叫阵,吴汉大营旗帜高耸,营门紧闭。第三日、第四日都一样。公孙述军以为吴汉军怯战,打算坚守不出,逐渐也就大意了。但在第四日夜中,吴汉军连夜拔营,急行军至苦苦支撑的刘尚军处,两军汇合。谢丰、袁吉发觉后急忙追击,但被吴汉、刘尚合力击败,谢丰、袁吉被斩于阵前。
公孙述军队主将被斩,吴汉趁机退回广都。之后两军屡次激战于广都、成都之间,汉军八战八捷,大军进驻成都近郊。公孙述穷途末路,只得孤注一掷,自率数万人出城迎战。吴汉使用一贯的战术,重盾步兵延缓敌人冲锋,阵后弓箭削弱敌人有生力量,待到敌人精疲力竭,吴汉派护军高午、唐邯率精兵数万人发起反冲锋,一鼓作气,冲垮敌军阵型,蜀兵大乱,高午冲入阵中刺伤公孙述,公孙述返回城中伤重而亡。次日,公孙述大将延岑开城出降。
至此,乱世中最后一个割据势力被消灭,吴汉亲手为这个乱世画上了句号。
终结的乱世,未结的武勋
乱世终结了,但吴汉的传奇还在继续,建武十三年(37年),吴汉刚刚平定蜀地,匈奴进犯边境,吴汉再率马成、马武北击匈奴,把雁门、代郡、上谷官吏人民六万余口,迁徙安置到居庸关、常山关以东。
建武十八年(42年),蜀郡守将史歆在成都反叛,进攻太守张穆,张穆败逃广都,史歆广发檄文,宕渠杨伟、朐忍徐容等起兵响应,一时间蜀地反叛声势浩大。
刘秀考虑到史歆曾经是岑彭帐下的护军将军,精通军事,直接派遣吴汉率领刘尚、臧宫率军讨伐。后辈史歆毕竟不是名将吴汉的对手,吴汉一进入武都,就对成都形成合围之势,不久他再次攻破成都,史歆被杀。
随着平叛的成功,吴汉的军事生涯也终于结束。纵观他的一生,虽偶有败绩,但关东之地除了河北山西几乎全是他平定的,加上两次平蜀之功,此等战功放到后世也堪比李靖、徐达。但他屈居云台第二位,一则因为他是将才而非帅才,宏观战略布局和洞察力不及刘秀、邓禹,二则因为他为将寡德,多次族灭敌将家族,纵兵残杀百姓,与刘秀的延揽人心的政策不符。
而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吴汉在平陇灭蜀过程中多次违逆刘秀指令,作为实权大将不能听从君主指令,自古都是最大忌讳,好在刘秀是历来开国之君中较为仁德的一位,忤逆如吴汉者,最后还能谥号忠侯,并且效法大将军霍光的丧礼,发北军五校、兵车、甲士为其送葬,是其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