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与城府 --- 吴氏谨慎文化之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7/16 13:46:15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吴鸣镝
 

从《吴氏谨慎文化之一》(/Article/art/suibi/201807/26058.html)所见,梅里的本意是篱笆墙,立国而筑墙筑城,即是国有城府,心也有城府。心有城府,其实是一种成熟,这也是谨慎的表现,而吴祖仲雍即名“孰哉”,意思是仲雍成熟起来了,泰伯可以将国君的位置交给仲雍了。

《吴越春秋·吴泰伯传》载:“吴人或为问:‘何缘而为勾吴?’泰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其当有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勾吴,其非方乎?’”这就是说,吴国之名,来源于仲雍的名字“吴仲(虞仲)”。这是泰伯对成熟的仲雍所抱有的殷切希望,也是秦伯对成熟的仲雍的最大称赞。这是吴氏谨慎文化的最初的也是最大的表现。

德,即是最大的城府。比如中国至德第二人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服付于殷”。可见,周文王是城府极深之人,极为谨慎之人,所以被孔子称之为至德。城府与谨慎,不仅是德的特征,而且是至德的特征。

实际上,现代吴氏所用的族徽是五个吴字组成的梅花,这也意寓着五个吴人组成了一个围墙,形同当初泰伯所筑的篱笆墙,也就是梅里。吴氏梅花图案,本质上就是梅里之形,篱笆墙之形,防御之形,城府之形,谨慎之形。可见,吴氏族徽的本质意义是谨慎文化的体现,是城府文化的体现,是梅里文化的体现,是至德文化的体现。

当初泰伯奔吴,与古代客家人奔闽粤,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泰伯所筑的篱笆墙以及泰伯城,有如客家围屋,都是初来异地而决定不再离开之时,所采取的必然措施---建立篱笆,建立围屋,为了安全,为了生活,为了团结,秦伯与客家人的这种谨慎,同样就是吴氏谨慎至德城府文化的丰富内涵。

秦伯至德而谨慎,巧合的是,现代德国人以严谨而著称于世,现代德国即有“谨”字,也有“德”字,看来,德与谨是完全不可分开的。谨即是德,如同俭即是德(古人说:俭,德之共也)。

古人说吴人“轻生任死”,勾践说越人“性脆而愚”,这都是不谨慎的表征。泰伯带给吴地人民的文明,其实不是水稻(没有考古依据),不是文字(也没有考古依据),不是伯渎港的水利(同样没有考古依据),泰伯带给吴地人民的文明,就是谨慎精神与谨慎文化,就是筑起篱笆墙的城府文化,就是这种成熟,这种心理上的成熟。这是泰伯对吴地人民的最大的贡献,这是泰伯对吴氏族人最大的榜样。

发场吴氏谨慎文化,即是光大泰伯至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