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吴氏宗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陈志平  文章来源:福州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1 21:16:4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宗祠是凝聚中华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一座座宗祠书写着各个姓氏的历史渊源,让人感受到他们变迁、发展的轨迹……

    坐落在连江镇东塘村大井路1号的吴氏宗祠,为明朝建筑风格,坐西南朝东北,四扇三间两边夹弄围墙,为木结构,三进,天井游廊。据记载,吴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年间,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

    走进宗祠,你就会被这里精美的建筑构件吸引,门楼中开大门,两边是两扇边门,门上有枋条花饰。大门上方用小段方木叠垒成斗拱,出檐深远,十分华丽。中间挂有“吴氏宗祠”横匾,门两边是楹联:“让国高风裔,从王大义宗。”门前两柱的楹联是:“南京家声远,上元世泽长”。走进二进的大厅,厅的上方挂着“昭穆堂”牌匾,粗壮的柱子被油漆漆得红光发亮,上面挂着黑底金字对联,琳琅满目,十分耀眼。其中大厅中央录写有吴适诗句的柱联:“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日亦虚心。”热情赞颂了毛竹的高尚风格。还有“天地无穷宗祖德,江河不尽子孙孝”、“抚躬衔道义,接武在文章”、“隐轸江山藻,氛氲鼎鼐铭”等,意寓深远,读之让人回味。大厅左右两壁书有硕大的“忠、孝、节、义”,苍劲有力。三进为供神堂,中间有供祖宗牌位的神龛。前柱联是:“军府磨盾志士佐先驱,广州起义功勋复中华。”两边为厢房,左厢房的门联是“高人自与山有素,老可能为竹写真”,横批为“说礼”;右厢房的门联是“墨花点笔晓云湿,芝草入帘春雨香”,横批为“敦诗”。据说此为仿吴适晚年笔迹写的。

    令吴氏宗亲自豪的是,吴氏宗祠是黄花岗起义生还义士吴适青年时期参加同盟会、组织“光复会”、开展革命活动的旧址,2001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连江光复会于1896年成立。1911年3月29日,以吴适为首的光复会成员,参加了广州起义。英勇牺牲的有卓秋元、魏金龙、林西惠、胡应升等九人,他们的英名被刻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上。此战役有“粤之花县、闽之连江”称誉。吴适在广州起义中,不幸被捕,在狱中,他拒绝诱降,保持了革命者的高尚气节,后被判绞刑,等待判决。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吴适释放出狱。1913年“二次革命”吴适率旧部反袁护国,带领部队攻下连江、宁德、政和等,名声大振。之后吴适到广东,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内政部佥事,还组织民军参加护法战争,任连罗古屏大游击司令。后任广州总统府秘书。北伐中,吴适任北伐军大本营十一路军司令,冒险登上永丰舰,向孙中山汇报军情。后历任福建警备司令、后防司令、福建救济院院长等职。孙中山逝世后,吴适隐居福州,靠卖画为生。抗日战争时期,福州两度沦陷,他严辞拒绝参加日伪维持会,趁夜潜往永泰,保持了民族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适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建省第一届政协委员、福建国画会名誉会长。吴适擅长国画,所作人物、花鸟、山水别具一格。其水墨兰竹刚劲有力,用笔有独到处;其诗作意境飘逸,诗画结合,艺术色彩更浓,其书法圆劲有力。1958年吴适逝世。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杨成武将军于1991年12月的题词“黄花岗生还义士吴适纪念馆”,弥足珍贵。如今,吴氏宗祠已经成为人们接受爱国主义的好去处,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