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村正月初九《花灯会》“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4/28 18:46:26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罗村正月初九《花灯会》“考”

 

罗村吴氏正月初九乡饮”来历

 

据资料介绍:元宵闹花灯,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灯会多在正月十五 。《南海县志》载:花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九 ,乐安圩 1.1 公里长的大街,挂满各式造型的纸制花灯,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乐安的花灯会选择在正月初九 ,这和乐安的民间信仰习俗有关。乐安的民间信仰是道教,道教玉皇大帝被认为是天界的主宰,尊贵非凡,其神诞之日为 正月初九日,乐安人俗称此日为天公生。乡俗对天公生的注重,比之庆祝新春有过之而无不及。

 

乐安的花灯会选择在正月初九 ,这和乐安的民间信仰习俗有关,这一说法是对的。但为什么偏偏不选正月十五,而选用正月初九?说是“道教信仰”,好像有点“勉强”,因为乐安并没有著名的“道观”或“庙宇”。但是,乐安倒有个吴氏族群,他们就是原西隆堡:总排、释石、冈头、吴边、旺边等村吴氏宗亲,他们的共同始祖是“丹七公”。

 

查总排乡族谱载:始祖讳丹七,字葵忠,号玑源,宋监察御史讳申公之孙,生于北宋靖国甲申年(1104)农历正月初九日,终于南宋绍熙甲寅年(1194)农历九月十五日,寿九十一岁。

因丹七公生于农历正月初九日,故自南宋以来,每年的正月初九日 既是“太公诞辰祭祖”之日,又是“元宵挂灯”之时。

 

 “太公诞辰祭祖”,也算是“道教信仰”之一。西隆堡各村吴氏宗祠,自然是香烟鼎盛,鞭炮齐鸣。附近各乡吴氏宗亲,舞着醒狮,成群结队,齐来“拜太公”。自从明成化年间,总排重建《吴氏宗祠》,得到明理学家陈白沙亲笔挥毫《宋代流徽》牌匾,以及王守仁为《吴氏宗祠》门额亲笔题字,使总排吴氏名声大振。再加上明朝隆庆年间,总排出了个举人光启公,邻近乡绅名士长老,每到农历正月初九日,必然成群结伴前来朝贺,《吴氏宗祠》内,则设宴欢迎贵宾,谓之“乡饮”。除“乡饮”欢宴贵宾外,加上各分祠堂以及各家各户接待宗亲和亲友的“家宴”,筵开数以百计,至今历400多年,仍延绵不断。

 

当时的总排吴氏,靠祖宗宋监察御史吴申的护荫,可称得上是西隆堡的“名门望族”总排的“乡饮”:除有陈白沙、王守仁捧场外,举人光启公的岳父,是嘉靖二年进士郎中司徒;祖父简泉公是广府庠生;光启公长子文宇是南海邑庠生、次子灿宇是番禺邑庠生。此外,光启公与兴贤的宗兄明进士吏部郎中吴中谦,关系密切,加上吴中谦的姻亲邻村叠滘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庞尚鹏的莅临,其“乡饮”,盛况可想而知。

 

解放后,以官僚乡绅为主体的“乡饮”,自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各祠堂以及各家各户接待宗亲和亲友的“祭祖”“家宴”,随着改革开放之东风,“不忘初心”,其规模有增无减。现在的“祭祖”“家宴”,已经遍及各村,为此,除总排还保留正月初九的“祭祖”“家宴”活动外,其他各村的“祭祖”“家宴”活动时间,则作了调整,从总排祠堂前张贴的“总排狮子会春节活动行程”安排表,可见一斑。

 

 

罗村吴氏正月初九挂灯”来历

 

罗村乐安吴氏除正月初九“太公诞辰祭祖”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节日,就是到祠堂“挂灯”,“灯”与“丁”谐音,过去祠堂规定:凡去年一年内生的 “男丁”,父母都要抱着“男孩”到祠堂,挂上一盏“灯”,并报知族长,在“族谱”上,加上名字,谓之“添丁”。无论族人外出多远,这一天,都得赶回来“挂灯”,否则,族谱上就无名字,特殊情况下,可由家人代报,但也得“挂灯”。父母还要拿一埕酒,煮一些茨菇蚬肉、咸榄酸萝卜等放在祠堂,村人共同饮酒庆祝,称为饮灯酒

 

随着乐安吴氏人口的增加,“灯”的需要量越来越多,花灯制作业应运而生,岗头吴边村吴氏族人,几乎家家户户造花灯,被人们美称为花灯工艺村。初时,只是供西隆堡内各房(总排、释石、冈头、吴边、旺边、聚边)吴氏宗亲之用,各色灯笼由简单实用的花灯开始,逐渐趋于复杂美观,花团锦簇,而最受附近村民喜爱的“花灯”,就是那“莲花灯”下带有莲藕和茨菇的“添丁灯”了, 到了晚清期间,“灯”的需要量,已不限于“自用”,而是远销各地,“灯”的需要时间,也不再限于正月初九,从年初一到正月十五,都有订单岗头吴边村制灯师傅,也由“家庭作坊”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先在罗村乐安墟开舖,立稳脚跟,“灯”随后又定时定点远销至广州、佛山、盐步、大沥、平洲等地。也就带旺了西隆堡的“乐安墟”,使“乐安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灯市”。

 

这也许就是《南海县志》所载:花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九 ,乐安圩 1.1 公里长的大街,挂满各式造型的纸制花灯,各地游客络绎不绝。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一天,正是西隆堡吴氏太始祖丹七公的“诞辰”,吴氏宗祠“挂灯”,最需要“灯”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已经不是300多年,而是400多年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