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南头吴氏》从“头”说起
1979年2月,南头蛇口的一声“炮响”,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序幕,深圳市诞生了!深圳从此蜚名中外。隆隆的“炮声”,从此掩盖了深圳曾经的历史,人们只知道“鹏城”和“深圳墟”,而忽视了昔日的“南头古城”和“南头墟”,还有,曾煊赫一时的“南头吴氏”,也显得无声无息!
翻开《新安县志》和《宝安县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头自宋以来,一直是深圳的根,也是香港的根。深圳的前身是宝安;宝安的前身是新安;新安的前身是东莞。自明万历元年,新安从东莞分治以来,南头就一直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而处在这个中心的“南头吴氏”,则伴随着新安的变迁,在各历史时期,都曾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翻开南头《吴氏族谱》,“南头吴氏”太始祖洪渊公,原是翰林院侍读讲师,因避战乱,约在南宋中业,随南迁大军,经南雄珠玑巷,游学至东莞恩德乡,“筑舍置产编籍”建村开基。因村后有座“黄龙岗”,故取村名为“龙岗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至明朝中业,“南头吴氏”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在隆庆年间,行谊吴祚,曾向巡道刘公历陈东莞分治,最后达至新安建县,功不可没。建县之初的大规模建设:“赤湾天后庙”、“乡贤祠”、“二公祠”等等,无不有“南头吴氏”的祖迹;“南头吴氏”一门“四乡贤”,还有名宦吳预、解元吴国光,更是名噪一时。
细看“南头吴氏”,堂号:《五聚堂》。“南头吴氏”始迁祖洪渊公,在横龙岗开基,至四世国阊公,下分五房,散居五地:长房凤孙后裔,仍居龙岗村,以守祖业,农耕为主;二房龙孙与三房麟孙后裔,合居南园村,则重科举兴家;四房骥孙后裔,居大冲,从商为主;五房骝孙后裔,居南头古城,则多从军。
“南头吴氏”五房族人,800多年来,都是南头的原住居民,土生土长深深扎根于南头,在南头的工农商学兵各方面,都有“南头吴氏”族人的影子,在历朝历代,都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南头吴氏”与南头的历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由于“南头吴氏”在历史上的成就和贡献,在《广东通志》、《广州府志》、《新安县志》、《东莞县志》等《志》书上,都有详细的记录,或简单的陈述,《志》揭开“南头吴氏”的历史谜团,千古流芳。
由于历史的原因,南头《吴氏族谱》,历经沧桑,现今幸存下来的或流传海外回归的南头《吴氏族谱》,多是手抄《家乘》副本,内容多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而缺乏详细的陈述。
《志》与《谱》互补,还原了“南头吴氏”已被遗忘的历史。
话说《南头吴氏》,抚今追昔,本着“去伪存真 正本清源”原则,凭借“县志”的史实和“族谱”的源流,让我们从“头”说起。
“人间正道是沧桑”,“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