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宗亲看日本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鸣镝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18 22:37:43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吴鸣镝
 

    随着吴氏宗亲事业的发展,各地宗亲发出弘扬吴氏文化的声音渐多,将吴文化推向世界的呼声也频频出现,让三千多年前吴祖泰伯的至德精神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世界大同做出贡献,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是事情要一步一步地做,把吴氏文化推向世界的第一步,可以首先把吴氏文化推向汉字圈。

 

一、汉字圈

 

    汉字圈的国家有五个,分别是中国、朝鲜、日本、琉球、越南。其中朝鲜、琉球、越南是中国的属国,1878年,日本吞并琉球,汉字圈国家变为四个,日本在1894年吞并台湾之后,日本于1910年吞并朝鲜,这样,汉字圈国家变为三个:中国、日本、越南,1919年,越南废止汉字,二战以后,越南全面停止汉字教育,同时,朝鲜分为了朝鲜和韩国,朝鲜政府和韩国政府都废止了汉字,朝鲜政府还严令不准夹代汉字。这样,汉字圈国家只有中国和日本。

     当然,朝鲜与越南不使用汉字,但是改变不了朝鲜人与越南人的姓氏,首次让越南独立的吴权,在越南的历史上,如同神一般的存在,而在现代的朝鲜金家政权里面,吴氏的大将就有四个,吴振宇、吴克烈、吴白龙、吴龙方。这一点,任何越南政权和朝鲜政权是永远也抹杀不掉的。

     废止汉字的国家使用拼音文字,然而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表达力非常丰富,所以有人注意到,越南、朝鲜、韩国自从废止汉字之后,就没有出现过文学家,因为这些国家的人失去了一个非常好的表达思想的工具。所以,现在韩国又在渐渐地恢复汉字的使用。

 

二、少康、泰伯、卑弥呼

 

    日本与中国,在文化方面颇有渊源。《魏志倭人传》记载,日本人自称是少康之后,少康是越王勾践的祖先,但是“魏志倭人传”中的倭字,发音更接近于汉字“吴”字的发音。之后,《晋书》记载倭人是太伯后裔,再后的《北齐》《梁书》,都延续了这个说法。魏晋时期,日本人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地位,以“吴太伯之后”自称。而这一说法被日本史书所延续,在《日本纪》这本有名的日本史书中,就将日本始祖归为太伯之后,并用姬氏国之名作为日本国号。直到清朝初期,吴三桂衡阳起兵,建立大周帝国的前后阶段,日本才有人开始著书否认日本始祖为吴太伯。

     实际上,在孙权自封为吴大帝的时期,邪马台国(今日本九州岛东北部)的女王卑弥呼与曹魏就有个外交来往,据吴恩宗长介绍,卑弥呼的意思是姬,卑弥呼女王实为姬氏女王,吴泰伯也是姓姬,这是日本当时的统治阶层属于泰伯之后裔的一个旁证。

     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失败之后,日本开始平视中国清朝,甚至是藐视中国清朝,日本开始宣扬日本是中华文化圈的正统。明治维新后,日本自称是东方古典文化的代表,认为清朝的中国文化己被女真族的满清及满清政府的文字狱所阉割与破坏。在日本的文化作品中,在谈到日本文化时,常常冠名“我神州、我中华”。据称,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最先提出的是日本人,孙中山只是借用了日本的说法。在清末时期与民国初年,也确实有大量的日本汉字被中国人所拿来使用,有人统计,现代汉语中,有关社会科学文化的方面词汇,有百分之七八十是来自于日本,所以有人说,“中国人民共和国”这个词组,有三分之二的词汇是来自日本(人民与共和这两个词是来自于日本)。

 

三、古代日本的等级制度

 

    自古以来,日本从中国文化中学习到很多东西,但是中国男人的太监文化与中国女人的裹脚文化,日本人坚决不学,日本在唐朝时期,为了征兵的需要,学习了中国的户藉制度,与此配套的,也编撰了日本的<新编姓氏录>,这其实是一本日本绅士录,因为日本只有贵族才有姓氏,里面记载了很多姓氏是秦国人的后裔,也有很多姓氏是汉朝人的后裔,同时记载了松野氏是吴王夫差的后裔。

     不过,由隋文帝发起的号称是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虽然日本在唐朝时期予以全盘接纳,但到了明朝时期,日本废弃了科举制度。

     这是因为,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将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搬过去了,中国的封建等级由上而下是士农工商,在明治维新以前封建时代,日本也存在着等级制度,而且比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更加繁密,更加严酷。那个时候,日本的社会等级也是士农工商,但这里的士,是指武士。这四个等级,各个等级有各个等级的服装,衣服不能乱穿,各个等级之间不能通婚,等级内部只有世袭制,等级制度非常严酷。

     显然,这种制度完全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有利于各个阶层的流动与人才的选拔,中国的科举制度,可以使低层甚至底层人士,成为状元,成为官员,甚至成为宰相。而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日本,是不可能出现的。日本的各个阶层,只能在阶层之内世袭,而且,日本的武士阶层,占日本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是完全脱离生产,完全靠工资俸禄为生,占用了大量的财政支出。这也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难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近代日本等级制度与观念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等级制度仍然存在,但是被大大的简化与弱化了。但是,等级现念根深蒂固地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之中。即使二战以后,现在日本社会尊卑观念还是很强。公司里面上级打下级,就像老子打儿子一样习以为常。在日本电影《啊 海军》中,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低年级的学生,也以蛮横残暴为常事,比如前者要后者大声说话,声音不够大时,就说“四年级的学生说听不见,那就是听不见”。这种等级制度及其孕育的等级现念,一方面使日本人“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维持了社会的秩序;另一方面又与日本人优秀论相结合,使日本人用等级现念来看待国际关系问题,进而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给各国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初,日军乘船从海南岛的三亚出发,在袭击珍珠港之前的几个小时,在原马来吴氏王国所在的泰国宋卡登陆,掀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之后日军骑着脚踏的自行车,攻击泰国和马来西亚边境的英国殖民军队。日军在攻占马来西亚的过程中,日军主要攻击英国军队,马来本地武装并不在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英国和日本都是殖民者,无须支持哪一方,只有与英国人关系好的马来的即得利益者,才高喊着爱国而抗击日军。实际上,由于日本国内的等级制度比英国的等级制度更加森严,所以日本的统治与英国的统治更残暴,更不会平等对待当地居民,所以,当时了解情况的马来人,应当帮助英国军队作战。但由于中国正在进行抗日战争,很多马来华侨回国参战,所以日军对马来的华人很严酷,从而马来的华人建立了不少武装力量,起来打击日军。

     人们普遍反映,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期间,日本士兵非常残暴。实际上,底层士兵的这种残暴,是来自于日本严酷的等级制度,在日本兵内部,上级对下级也是非常残暴的,这一点为世人所周知,所以导致了日本士兵对战败国人民以及战俘非常残暴。其结果是,导致了别国军队对日本兵与日本战俘非常残暴。

     可见,在日本侵略战争中,日本兵表现出的残酷,以及引发的被侵略国的人民的深重灾难,是原于日本的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这给别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由此可见,自认高人一等的傲慢观念,都将给别国与本国带来灾难。

    日本占领东亚之时,打的旗号是东亚共荣,把东亚从白人手中解放出来,然而日本给日占区带来的是从日本国内带来的森严的等级制,日占区的居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贷款、税收与工资方面)、文化上成为二等公民,不能被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可见这完全不是解放东亚,而是奴役东亚,日军根本不是解放大军,实际上,所有的不能给占领区居民带来一人一票以及新闻和言论自由的这些平等制度与观念的武装力量,都不是解放大军,只能是奴役大军。

     虽然高人一等的傲慢观念都有现实基础,比如日本人的身高确实与中国的北方人有所不同,日本人的牙齿长得不好的也比中国人多,比如,日本著名电影明星山口百惠,她的牙齿也是没有长好。这当然是以前日本统治阶级对日本平民的压迫过甚,造成日本平民的生活水平很差,所带来的现象。而日本人认为中国是东亚病夫,这种傲慢,在当时同样有事实基础,这也是当时的中国统治阶级对中国人民的压迫,造成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很差而带来的现象。

 

五、现代日本等级观念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等级粗略的划分,可以划分为良民与贱民,这也源于中国文化,唐朝法律有一条,奴婢贱人,律比畜产。而在日本,发展成为,七个贱民的命,才抵得上一个良民的命。一个武士杀死七个贱人,武士才需要偿命,否则不用偿命,所有在日本有武士拿贱人试刀的情况。

     抗战时期,日本曾在中国发放良民证,据称,日本军在占领南京之后,一面发动大屠杀,一面向南京市民发放良民证,后来在日占区,日军控制的华人政权,包括汪精卫政府,也开展户籍登记和发放良民证的工作,据称那个时期的良民证称为身份证,十五岁以上的中国百姓都要自备照片认领良民证。良民证上有中文和日文,还有日军华北司令部的印章。在此之前,中国只有保甲制度,没有户口制度,更没有身份证制度。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等级观念稍有改善,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废除原来的公家(公卿)、大名(诸侯)等称呼,将其统称为华族。取消旧身份制度,将国民分为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等。同时将日本的秽多与非人等贱民,归为平民。简化了社会等级。

     日本维新政府将华族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个等级。一共509个姓氏。包括伊藤、山县、松方等等。但是,夫差后裔松野氏并不在这509个华族姓之中,只有同为夫差后裔的吉田氏,进入了华族,但只在子爵这一等级之中。可见,夫差后裔在近代日本中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

     在政治方面,贵族院议员绝大多数由华族构成,其中30岁以上的公爵和侯爵为当然议员,伯爵、子爵和男爵议员则在拥有本爵位的30岁以上人员当中互选产生。其中伯爵议员定额18名,子爵和男爵议员定额各66名,任期七年。在荣典方面,华族爵位世袭。在教育方面,所有华族子弟均有进入学习院学习的特权。将来只要成绩在学习院中能排到中等以上,便可以进入全日本第一的东京帝国大学。成绩靠后的学习院学生也可以进入京都帝国大学学习,而普通人为了考入这两所大学则不知要经历多少年的煎熬和努力。此外华族们还组织设立了占地五千坪(约一万六千多平方米)的华族会馆以加强彼此间的交际。

     之后,日本平民不仅有了姓氏,而且日本平民被准许骑马,武士被允许散发废刀,武士与平民可以通婚。据统计,1872年,日本有士族425872人,加上家属合计1941286人,他们每年领取的俸禄消耗了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如同中国现代对下岗工人实行买断工龄的制度,从而消灭了武士阶级。一部分高级武士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爵位,成为仅次于皇族的华族。

     二战之后,日本被迫接受民主改革,华族阶层也成为了历史,1947515日上午10点,自岛津忠重公爵以下204名华族齐聚东京皇居表三之间拜谒昭和天皇。在会见中,天皇表示:从今以后华族制度废除,各位要努力不辱没祖先的名声。这之后,过去的日本天皇只能娶华族为妻,现在日本天皇可以娶民女为妻。

     但是在日本的社会生活中,等级仍然森严,以前的日本秽多与非人等贱民,现在被称为部落民,据说人口有三百万人,主要分布的西日本(东日本则没有这个问题),主要分布在兵库,奈良,三重等县,最东只到长野县。这些贱民在就业与婚姻方面,仍受歧视。而且,在日本国会,你很少看到有寒门子弟的身影,清一色都是日本贵族,这是号称单一民族的日本有待进步的地方。

     秽多是从事“不洁”职业的人,比如屠宰牲畜、鞣制皮革、埋葬尸体、行刑、拾荒等,非人则多是乞丐、算命先生、监狱看守。屠宰场的工人、殡葬工、皮草工、清洁工,拾荒者一直被边缘化。这种歧视延续至今,现代日本的部落民也创建了部落民解放联盟,日本部落民中有一些人在地位和财富上成为了社会上流人士。比如做过日本首富的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都是一部落民出身。但血统上对他们在就业及婚姻方面的歧视依然广泛存在。这种歧视导致了一些部落民加入了黑社会,据称,三分之一的黑帮成员来自部落民社区。因为黑社会只要敢打敢杀即可,不在乎出生血统。当今日本黑社会组织最集中的地方,就是部落民最多的九州福冈县。然而这种情况,使一些日本人更加歧视部落民。

     在日本,由于神道教和阴阳教的触秽观念,日本广泛存在有厌恶不洁的“精神洁癖”,认为接解到贱民是一种晦气,对贱民采取隔离政策,所以贱命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

     在过去,日本人不吃四条腿的动物,在肉食方面,只吃鱼类。日本人饲养家畜,主要是用于制作皮革盔甲,宰杀动物,制作皮革的工作,是由贱民去做。日本人提到贱民时,一般不说话,只伸出四个手指头,表示那是吃四条腿动物的人。在明治维新以前,这些贱民,非人和秽多们“因祸得福”,因为日本人不吃四条腿的动物,所以家畜宰杀之后,皮革用于制甲,但家畜的肉全由贱民吃掉,而且,因为日本严禁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所以他们没有土地,所以免除了繁重的土地税和户税,而普通的日本农民,劳动所得的税赋比率是“五公五民”或“六公四民”。但由于丈量方法的关系,实际上农民的负担是“七公三民”(把收入的七成上交),税负非常重。

     二战之后,日本开始真正的民主化,各党派争着向部落民献媚,以争取票源,只要是有关保护部落民权益的法案,没有通不过的。部落民们由于自己过去的惨痛经历,也对政治特别关心。甚至有传说,兵库县选出的国会议员,无论党派,全是部落民出身。现在部落民不用交税,而部落民从事皮鞋业及其他鞋业,为了保护他们,日本海关对皮鞋进口课以27%的重税。但不公开的歧视仍然存在,部落民出身的原日本自民党干事长野中广务在电视台披露,原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自民党总会上公开宣称,野中是部落出身的人,怎么能让他当日本首相?

 

六、中日等级观念比较

 

    在等级森严的情况下,尤其在社会阶层固化的情况下,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压迫更加严重。但是,中国文化的伟大,在于自古以来的反抗文化深入中国人的人心,从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明清时期的“皇帝轮流做”,这样的文化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而且,这样的反抗文化,可能只有在中国文化中才堂而皇之的存在,并被中国人坦然接受,所以两千年来,中国的改朝换代一直不断,既使是在一个朝代的内部,农民起义也是一直不断,这种行为打破了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有利于各阶层的人员流动,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健康与文明的发展。

     从这一点来看,与日本万年一系的没有朝代变更的文化相比,中国伟大的反抗文化略胜日本文化。另一方面,中国的忠君文化,也没有日本的忠君文化强烈,所以在中国,没有形成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忠于天皇到了邪教的程度。这是中国文化优秀的所在。只是到了现代,中国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略逊于日本的工匠精神,这当然也于社会制度有关,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制度,以及从老板阶级资产阶级到工薪阶层的近功急利的思潮,造成了中国的工匠精神的缺位。

     总之,日本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随的傲慢观念,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但是日本文化中,吴泰伯后裔所保持的反抗精神,使日本社会得到发展,比如,夫差后裔吉田松阴,他的父亲只因为他的下级武士身份,终身未能有机会施展才略,所以才有吉田松阴推动的明治维新,以及吉田松阴的思想理念所带来的下级武士反抗幕府的运动。

     中国文化的伟大,除了对反抗精神的歌颂之外,就是等级观念很弱。据说,在马来和印尼,下人用过的东西是不碰的,在泰国,那些宾馆打扫卫生的人,是不敢与你握手的。在英国,从姓氏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在中国社会,虽然人的身高、体重、智力、体力、权力、相貌、财富,都会有较大的差距、但最起码不会有人因为出生和家族而发生歧视。当代的中国人的平等观念强大到了笑贫不笑娼的地步,本来,歧视色情行业的从业人员,是出于传染病方面的隔离需求的考虑,在各个民族之中,一律是受到歧视的。但是中国人对清贫者的歧视更加严重。近年来,中国的等级观念有所抬头,甚至在政府文件中出现低端人口这样的词汇。

     在当代日本,尤其在民主思想浓厚的日本人之中,平等观念也日益加强,如今,各国皇室之中,泰国皇室每年开支是300亿美元,而英国皇室开支是4.5亿美元,日本的皇室和西班牙的皇室更少,而且,具有民主思想的日本人,有人称日本皇室为国贼,2009年,日本皇太子去滑雪,坐车路过东京车站,被一位日本男士挡住,骂皇太子是小偷,偷了国民的税金。在国民的很严厉的视线下,日本天皇形象儒雅和蔼,看不到丝毫的霸气和王者之象。现在的日本天皇是和平主义者。

     总之,从近代历史的教训来看,平等的观念带来和平,反之,等级观念的傲慢带来的是战争与灾难,比如日耳曼人种优秀论,日本人种优秀论,带来的,不仅是大量别国人民的伤亡,更加带来大量日耳曼人和日本人的伤残与死亡。同时,做为中国人,更要防止某些中国人的人种优秀论以及带来的傲慢,自认高人一等,藐视其它国家的人民包括藐视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历史的事实告诉人们,这种傲慢,以及带有这种傲慢的某些人,必将给中国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伤亡,这种傲慢态度,必定是中国人的祸害,也是世界人民的祸害。

     吴氏宗亲在宣传泰伯至德精神的时候,无一不提到泰伯的三让王位,无一不提到泰伯的谦让。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也常常看到他们的谦逊、谦让、谦卑、礼让,似乎比中国人更懂得礼节,但是,日本人的这种谦让,是建立在其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上,与至德精神的谦让有着本质的区别。至德精神的谦让,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表达的是,人不应以长幼之序来继承王位,长幼之间,在继承王位方面,是平等,在这个平等的基础,是按才能和父辈的意愿来决定王位的继承,所以,三让王位的至德精神,本质上是平等精神的体现。有了平等的精神,有了各行各业平等的精神,有了人人平等的精神,才有一人一票的民主的精神,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就会扎扎实实地产生出来,而等级观念包括官本位及官僚等级与特权观念,也将消失殆尽。从而给世界带来和平,之后实现世界大同。

     当吴氏宗亲把吴祖泰伯至德平等的思想与反特权的思想推向世界之时,世界大同的时刻也就不远了。可见,弘扬泰伯精神,宣传吴氏文化,是吴氏族人的美好而高尚的使命,是吴氏族人对人类的贡献。这是吴氏宗亲“怀祖怀德怀天下”的实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