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亲 工 作 至 德 刍 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卫祖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9/17 23:14:35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宗 亲 工 作 至 德 刍 言
吴卫祖
    一、概 论 综 述
    当今太平盛世,又习近平主席号召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历史传承的宗亲工作,已被提升到与当代宏观社会活动相适应的高度。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对物质、制度、精神等三个层面梳理,弘扬传统文化。纵观我吴氏宗亲工作如火如荼,风声水起,有声有色。
    在组织形式上,改变了原先一族一宗的宗群模式发展为更广泛的地区组织甚至跨区域模式:变机制,由族长制变成会长制,一家一族的传统模式变为地域或跨地域吴氏宗族宗亲的联谊模式,大多宗亲组织都经民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定规范,行动有章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作制约和保障;扩容量,工作及活动的内容涵盖理论研讨、修谱建祠、祭祖敬宗、敦亲睦族、褒臧诫否;明目标,有宗旨、有组织、有计划确定顶层设计并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目标。
    在理论研讨上,我们从研究至德文化、诚信精神、吴氏文化到吴文化与谱牒祠庙文化以及整个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在内容上,不但梳理得与成,而且究索失与败,从源流到缘起,从因到果,由表涉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局部到全面广泛;在人力组织上,充分发挥全体吴氏中热心于吴文化研究的宗亲组织、吴文化研究的组织和人士的作用,与强势的社会吴文化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在具体工作中,有祭祖敬宗活动,恳亲联谊大会、座谈会、演唱会及书画会展等形式。帮困、助学,敬爱抚恤各种实实在在,扎扎实实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宗亲树立起姓氏自信与自豪感、孝敬悌爱心,从而影响社会,激浊扬清,为树立社会主义时代新风,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现 状 评 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同样,认识了宗亲工作的古今才能把当今的宗亲工作做得更好。
    宗亲工作从古有之。传统的宗亲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支一脉的局部活动,以修谱修祠和在族内调处纠纷、扬善罚恶,执行族规家规。而当今的宗亲活动早已变为地域性,甚至有向全体吴氏幅射的跨区域互动共振的全方位的活动,开展理论和信息的互通交流,研讨及更广泛更紧密而又气氛更宽松的联谊活动,族规戒律被提升为深入研究和行动的影响,由有形活动变得有形或无形,无形胜有形的态势。责任由原先的一家一族向吴氏全员、民族利益和社会担当拓展。
    当今宗亲组织的工作,与传统的宗族工作比较,彰显其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有很大的变化和不同。它是一种宗族局部到吴氏全面,专项指向到全面指向,更多地以民族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的演进。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当前吴氏宗亲工作处于自在状态的还不少,宗亲组织及其工作达到自觉状态的虽然也不少,但是有完美顶层设计并朝确立的远大目标扎实有序进行得还不够。有时主观权威多了些,客观权威少了点。而真正工作做得出色,必须主观权威服从客观权威,或者说只有当主观权威与客观权威相一致时,这权威才是真正的权威!
    当今比较大的宗亲组织或文化研究机构,为数也不少。许多地方如我祖地宗亲组织合并重组、整合资源、扩容增能,既增强了团结,又起到了强体固本的作用。大家工作都做了不少,也很出色。这是好的,值得称道的。但要谁登高一呼,看来条件还不成熟。故需要更多的互相尊重并为之创造条件。
    我们老吴家是否要以及能否形成全国性的宗亲核心组织,这还需要我们静心地全面分析和深入细致地论证并从实践中去衡量。这个题目咱不着急,慢慢去做。
    三、举 纲 张 目
    纲举目张,语出东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目者,网上的眼子,纲者,网之大绳也。提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即都张开。意喻条理分明,抓住主要环节,更可带动一切。
    宗亲工作千头万绪,尤网眼。那么,纲是什么?在哪?
    老祖宗留下的至德精神、吴氏家风与家训,家规和一切优良的传统是纲上的股,再集股纽结成绳。而这根坚实的纲绳,核心就是至德精神。
    子曰:太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司马迁作《史记》之所以将泰伯世家列第一,是敬重泰伯公的至德精神。
    历代帝王自东汉桓帝到清康熙、乾隆,留下了“贤哉吴太伯,庆泽弥流长”,“至德无名”、“三让高踪”等等高度评价,历代名人贤士、达人才俊留下了浩如瀚海的赞美篇章。
    至德者,谓德之至极,无以复加也。之让,谓固逊也。无得而称,其逊隐微,无迹可见也。引自朱熹《论语集注》。
    那么,至德精神何以达德之至,至德的涵盖又有哪些?
    至德精神是一种传承。至德精神是由泰伯和仲雍公承继了先祖,特别是父王古公亶父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创立的一种精神,又经列祖列宗的继承和发扬,由十九始祖季札公身体力行,完善而推到极致。这是咱老吴家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至德精神进而融入吴氏家风祖训和吴氏文化、吴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并发扬广大。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让吴家人历破国之灾而浴火再起,由贵族之巅跌落为寻常百姓而自强不息,人才辈出,建树颇丰、丁兴业旺。在相关姓氏及整个中华民族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是惊人与瞩目的。
   至德精神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全面把握之,才能更好地、灵活地、卓有成效地运用之并发挥好。
    当代吴氏族人对至德精神的研究,对至德精神的解读和理解更深入更透彻。下面摘录部分以精要语言进行的表述:
一、礼让仁孝,清廉守信,开拓进取,躬耕为民。
二、谦让和合,开拓创新。
三、孝友、诚信、谦让、自强。
四、礼让、诚信、谦和、忠孝、悌爱、进取。
    精准而又统一口径,似乎这也很有必要在今后的研讨和论证后完成,这里暂且不论。
    我们研究传统文化的目的,是要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为当今的政治、外交、社会、经济等文明的提升服务。
    因此,至德精神和因之产生的文化现象,既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践行至德的必须。高高举起至德大旗,就抓住了我吴氏一切活动特别是宗亲会和研究会等组织宗亲工作的纲。这样,宗亲各项工作之目方能张,方能大张!愚以为,宗亲会践行至德,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四、至 德 六 品
    工作至德,我这里指在我吴氏宗亲工作中,至德精神有哪些方面我们必须把握好,从而指导我们的实践。
    以本人宗亲工作实践体会并管中窥豹(各兄弟组织的工作),觉得宗亲工作的至德主要表现为弘扬传承、责任担当、礼让诚信、忠孝悌爱、奉献无求、开拓创新六个方面,我们暂且称之为吴氏宗亲工作至德六品。
    至德是一种弘扬和传承。泰伯公之至德,是传承了古公亘父及其列祖列宗的美德,再传至十九世祖季札。而这种精神又经二千五百年的承继至今。如何进一步弘扬并传承,责任历史地落到当代广大吴氏后裔肩上而责无旁贷。
    至德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清齐彦槐为苏州泰伯庙所撰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创一抔万古江南。点出了泰伯开吴的伟大意义,也高度概括了至德精神的礼让开拓诸多方面的丰富内涵。而责任和担当是至德精神一种勇于发展、敢于开拓的必备要素。当今吴氏宗亲有许多事要做,涌现出了许多贤达宗仁。他们引领广大吴氏宗亲,共同担当,干着轰轰烈烈的宗亲事业。正是一种弘扬和传承中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种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让我们的宗亲工作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至德是一种礼让和诚信。这体现在宗亲工作的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和服从大局。我们全国及海外有许多吴氏宗亲组织(包括宗亲会、吴文化研究会和吴氏经济组织),无论名称如何,人员多少,区域多大或占有的地理优势如何,都应一视同仁。我们都应视作是兄弟关系,不存在谁大谁小,孰强孰弱,谁领导谁的问题。名称再大也是一个普通的宗亲组织,除非别人从内心里承认你是他的上级领导管理机构的,才是你的二级组织、三级组织。这已经被广大宗亲组织所认可。要比不要比谁大谁小,要比为老吴家做的实事。其实做多了也毋须炫耀。只有自己的实际行动才最有说服力。这也已经形成了共识。想想老祖宗,国家都可以让,就什么都不会在乎了。因此“让”是我宗亲工作“纲”中之“钢丝”!诚与信,是相辅相成的,老祖宗挂剑的典故成为我中华民族诚信的典范。不但言而有信,心许则不欺,这既是咱老吴家人的理念,也是我宗亲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精神。
    至德是一种忠孝和悌爱。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忠孝是我吴氏至德精神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中华民族的传承美德。参天之树必寻其根,浩渺之水,饮之则必思源,孝敬父母,孝敬列祖列宗乃至始祖,体现一个孝字。再往大里说,孝至极便是忠,忠于民族和祖国。小孝服从大孝,大孝服从大忠。在我们宗亲工作中,祭祖思孝是一个主要工作。各宗亲会,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而始祖地及迁祖地宗亲会还为全体吴氏祭祖谒陵、联谊睦亲做桥梁和纽带,大家工作都做得很好。悌爱的全部含义是友悌、友爱。悌,友悌,兄爱弟,弟爱兄。爱,友爱,是对社会的爱,是友悌的延续和发展。宗亲工作的悌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体现了对地域范围内宗亲的关爱。许多宗亲会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如表彰吴氏好家庭、好儿女、好媳妇,向老人发放敬老慰问金,对老弱病残和困难家庭发放救助款,对品学兼优的学子发放奖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助学金等等。
    另一方面,体现在区域范围之外,主要是宗亲组织间的联谊、联动和互动。各组织与人为善,取长补短。从这一层面上讲,工作至德更是一种大度和包容,而不是互相拆台,兄弟阋墙。这与礼让的品质也切切相关。
    至德是一种奉献和无求。这是我们宗亲组织共同的追求。奉献是无私的。财力、人力、才华,奉献出自己的力所能及。我们许多宗亲会和人员,来往联谊或工作,所有费用(包括对外的招待和外出时的吃、住、行一切费用)都自掏腰包,不在会里报一分钱。有许多人默默工作,有的常夜以继日,从无怨言,从不计报酬。因为大家知道,吴氏企业家们与社会贤达们捐献的钱和会员的会员费都来之不易,一定要用在刀口上。所有这些贡献,无人想得到什么回报,只希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更好、更好……
    这让我想起有人对“舍得”一词的误读:有舍才有得。而真正的舍得境界是舍时从不考虑得。或许有得,但不是舍者的初衷,或许有得,那是得到的一种无形的社会效果。
    也让我想起我们泰伯吴氏祖地宗亲联谊总会会长吴立兴常说的“会长就是付账”和做宗亲工作必须“心中无我”。心中无我,是我们宗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是我们宗亲工作至德的重要内容。
    “至德无名”,就是说不求名利才是至德。
    至德是一种开拓和创新。大凡成功者,开拓和创新是必备素质,而开拓创新是至德精神中最重要的元素。敬祖扬德以光前,爱家、爱族、爱人,彰显大爱和承当社会责任以泽今和裕后,是我们宗亲组织工作的宗旨。
    宗亲工作目前的状态和条件,成就了光前、泽今、裕后这些事做得前无古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这高度的攀登,一是传承了传统的吴氏宗族工作,二是更拓展,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很强的创新印记。这些表现在我们的宗亲工作:一、打破我们祖先家族模式,成为了区域甚至全方位的大地域范围的多支多派的联合体——宗亲会、研究会等等;二、理论研究有重大突破,包括内容上的不以成败得失为限制的多方位研究和宗亲“才子”与专业研究社会团体的专家学者相结合的研究队伍;三、宗亲会从分散到组合,合并重组和集约化走向越来越明显;四、与社会研究机构和他姓宗亲组织的合作,打破了原先的小格局,向“大块文章”大手笔大格局发展,更显得富有生机、优势互补且相得益彰;五、实践中创新一定会有挫折和失误,而这些失误被大家越来越认清,更加明白了宗亲工作的正确发展道路。只要我们在开拓创新的路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的工作必定会做得更好,走得更远更高。
    五、实 践 认 识
    在宗亲工作中,对至德精神的把握越好,工作的成就便越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上均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这里告诉我们: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认识是一个辨证的无限发展的过程,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又是具体的辩证统一。
    宗亲工作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高举至德大旗,用至德精神去扎实做好。
    我们必须进一步在实践中认识、体会和把握,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至德精神引领宗亲工作的全部内涵,从而更好地用以指导我们的宗亲工作实践活动。
    管理的四要素 “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与“实践、认识”的理论显示着同样的过程:封闭地、循环地、螺旋式的上升至无穷,以达到进入高一级的程度。我们的宗亲工作在高举至德大旗的同时,运用管理学和实践论指导的工作方法,尽心努力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取得更大的突破,取得更大的胜利!
    综上所述,让我们高举至德大旗,用至德精神把好宗亲工作之“舵”,再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尽心尽责来做我们的宗亲工作,一定会为老吴家,也会为我中华民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一孔之见多有不当,请各方家和诸宗亲教正。谢谢!)
                                       

二O一七年九月十一日


作者简介:吴卫祖,江苏江阴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中学校长和政府督学。曾获江阴市、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嘉奖。退休后热心宗亲工作,现任泰伯吴氏祖地宗亲联谊总会副会长、延陵季子宗亲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