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远祖世系”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9/8 10:53:12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吴氏远祖世系

 

周朝视“后稷”为始祖,《史记》《周本纪》载:“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犇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

史记》《周本纪》,我们得出周朝的先王世系

1后稷--2不窋-- 3鞠陶-- 4公刘-- 5庆节-- 6皇仆-- 7差弗-- 8毁隃-- 9公非-- 10高圉-- 11亚圉-- 12公叔祖类-- 13古公。

 

古公生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 吴氏始祖“太伯仲雍”是周天子的“伯父”,由此可知:周朝的先王世系,也是“吴氏远祖世系”:

1后稷--2不窋-- 3鞠陶-- 4公刘-- 5庆节-- 6皇仆-- 7差弗-- 8毁隃-- 9公非-- 10高圉-- 11亚圉-- 12公叔祖类-- 13古公。

司马贞的《史记索隐》的帝王世纪云后稷纳姞氏,生不窋,而谯周按国语云世后稷,以服事虞﹑夏,言世稷官,是失其代数也。若以不窋亲之子,至文王千余岁唯十四代,实亦不合事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差”问题:从“后稷”至“文王”,“千余年”仅十四代,代差达80以上,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为此,许多历史学者和谱牒学者,往历史堆里寻找答案:

  1. 无名氏著,先秦古籍《山海经》其中有:《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帝喾)生后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据此,对史记》《周本纪》的周朝的先王世系就有如下的增补:台玺、叔均两代。后稷至古公世代增至15代:

    1后稷--2不窋--3台玺-4叔均- 5-- 6公刘--7庆节--8皇仆-- 9差弗--10毁隃-- 11公非-- 12高圉-- 13亚圉-- 14公叔祖类-- 15古公

  2. 无名氏著《世本》,又作 世、世系、世纪、世牒、牒记、谱牒。世是指世系;本则表示起源。由先秦时期史官修撰的, 记载从黄帝到春秋时期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记载帝王的都邑、制作、谥法等。全书可分《帝系》、《王侯世》、《卿大夫世》、《氏族》、《作篇》和《居篇》及《谥法》等十五篇。其中《周谱》有如下的增补:澍桉不窋生鞠陶,鞠陶生公刘,公刘生庆节,庆节生皇仆,皇仆生差弗,差弗生伪榆,伪榆生公非,“公非生辟方,辟方生高圉,高圉生侯牟,侯牟生亚圉,亚圉卒,弟云都立”。“云都生太公、组绀、诸盭。” (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史记》《周本纪》的周朝的先王世系,后稷至古公世代增至21代:

    1后稷--2不窋--3台玺-4叔均- 5-- 6公刘--7庆节--8皇仆-- 9差弗--10毁隃-- 11公非--12辟方- 13高圉-14侯牟- 15亚圉—16云都-17太公-18组绀-19-诸盭-20公叔祖类-- 21古公。

  3. 王利器 王贞珉著的《汉书古今人表疏证》,对公非以下的世代,也有如下的增补:

     

     

    综合以上三点的增补, 周朝的先王世系”,后稷至古公的世次,就由《史记》的13代增至21代:

    1后稷-2-3叔望-4不窟-5鞠陶-6公刘-7庆节-8皇仆-9差弗-10-11公非-12辟方-13高圉-14候牟-15亚圉-16云都-17太公-18祖绀-19-20公叔组-21古公亶父,共二十一世。

    我们知道,吴氏始祖太伯仲雍是季历的兄长,是周天子周武王的伯父,因此,周朝的先王世系”,也就是“吴氏远祖世系”。假如,我们在后稷前面,再加上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四代,就与《中华吴氏大统谱》黄帝泰伯、仲雍世系完全一致了:

    1黄帝—2玄嚣—3蟜极--4帝喾--5后稷-6-7叔望-8不窟-9鞠陶-10公刘-11庆节-12皇仆-13差弗-14-15公非-16辟方-17高圉-18候牟-19亚圉-20云都-21太公-22祖绀-23-25公叔组-25古公亶父—26泰伯仲雍季历,共二十六世。

    其实,国内许多《吴氏族谱》,以无锡1916年《吴氏族谱》为例,早已不用《史记》的《周世系》了!

        虽然,从黄帝至古公世次增加了,但代差仍然高踞50以上,看似不合理,那是因为我们把这些远古世代,看成是“”的“世代”转换,假如,我们看作是“部族”的“替代”,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世本》把一个《史记》的“亚圉拆分,增补了“16云都-17太公-18祖绀-19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拆分亚圉部族”的例子。“后稷”历经千年不倒,不值得怀疑吗?(另文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