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家风精华 涵养社风民风
大溪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家风美德代代相传。今年来,大溪镇党委、政府深入推进家风家训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好家风建设中去,实现乡风民风、思想道德、文化文明的整体提升。
数典不忘祖,饮水必思源……
8月31日,壶嗣村吴氏宗祠报本堂内,传来阵阵诵读声,新学期即将到来,壶峰小学学生们来到宗祠内,齐声诵读《报本堂裔孙自省守则》,以表达慎终追远、勤勉为学之志。该《守则》制定于清代,意在教育后代子孙重耕重读,学礼做人。
吴宸皓:
老师教了我们做人要诚信,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学习要认真。
吴佳蓉:
我们要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壶嗣吴氏历来重视教育,在宗祠内立着一块乾隆年间雕刻的《育才社碑记》,见证了一段吴氏注重教育、以奖促读的历史。
大溪镇壶嗣村党支部书记 吴仕杰:
清乾隆年间,我们的先祖钦赐翰林吴光国先祖,回乡建立了这个育才社,这个育才社主要就是用乡贤筹集到的资金来购买一片书田,把这个书田再回租给我们的村民,用租出去的钱用来给学子奖学助教,鼓励我们学子认真学习。
“书田”制度延续上百年,有力推动了当地教育发展。清朝年间,吴氏族人先后考取了翰林1名,进士1名,举人、秀才近百名,为族人赢得荣耀,树立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榜样。从2010年起,吴氏宗亲会成立奖学奖教金,奖励优秀学子,至今已有180人获奖。
大溪镇家风家训馆解说员 李莹:
数百年来,壶嗣人以“重耕重读 诗礼传家”世代栖居。“报本思源、品德端正、廉洁治家、纲常礼数、和睦相处、诚信待人、乐善好施。”慢慢形成了壶嗣村悠远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壶嗣吴氏第十三世吴凤,24岁任阿里山通事,为阿里山地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为了革除当地遗留数千年杀人祭神的恶习,他苦口婆心说服高山族采用骷髅祭神,以此敷衍了事41年之久。
最后,高山族人以“天罚”为由,继续坚持要杀活人头颅祭神。吴凤在劝说无效之下,毅然决然舍生取义、以身殉职。吴凤的大仁大勇终于感化了山胞,立誓不再杀人祭神。
吴凤舍生取义的壮举正是吴氏族人家国情怀具体体现。此后,吴凤被台湾民众尊为“阿里山神”,建庙祭祀,1986年,壶嗣村创办了“吴凤史迹陈列馆”。近年来,台湾宗亲回乡谒祖日益增多。
大溪镇纪委书记 黄镇平:
我们现在的壶嗣吴氏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包含有报本堂这个家风家训馆本身,还有就是台湾阿里山神吴凤史迹陈列馆,还有延伸的家风主题公园。
良好家风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今年来,大溪镇党委、政府深入推进“正党风、带民风、树新风”系列主题的家风家训建设活动,在报本堂布置家风馆,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好家风的建设中去。
大溪镇统战委员 叶宏圣:
壶嗣村已成为平和县乃至漳州市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沿基地,是大溪镇对台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大溪镇收集整理壶嗣吴氏的好家风、家训、家规,汇编成册,免费发放给当地干部群众。镇党委、政府依托家风家训馆开展教育活动,把良好的家风建设作为党员的必修课。
大溪镇组织委员 黄秀清:
我们以“树家风,正党风,促民风”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自觉树立良好的家风,以家风建党风,以党风促民风。自觉养成崇尚道德的良好氛围。
大溪镇宣传委员 蔡志光:
大溪镇开展“一村一赛”健康生活活动,以村居为单位,开展“远离牌桌酒桌,近书桌球桌”等活动。发动群众参加书法,棋艺健身等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
大溪镇还举办道德讲堂、微型党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促进当地群众移风易俗,婚丧喜庆简办,每年为村民节约三四十万元;成立奖学奖教基金,形成浓厚尊师重教氛围。
壶嗣吴氏宗亲会会长 吴水响:
将节约的资金投入到公益事业,投入到(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上。
大溪镇纪委书记 黄镇平: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现有的壶嗣吴氏家风家训馆,继续深入挖掘大溪本地的好家风家训,搜集整理叶姓、陈姓和江姓等其他姓氏的好家风家训,建设大溪四大姓氏家风家训陈列馆。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风教育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承好家风好家规,引导群众参与到家风建设中去,形成党风带家风,家风促民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文章来源:平和县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