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磁灶大埔村吴氏村规民约
不比排场比公益捐资敬老成风气
晋江磁灶大埔村不再大操大办婚丧喜庆,村民将节省的开支捐出作为慈善基金——
大埔村党委书记吴金程
不比排场比公益 捐资敬老成风气
“年轻人放心外出打拼,老年人安心在村里敬老院乐享晚年。”晋江磁灶镇大埔村推行村规民约20年来,村民简办、不办婚丧喜庆活动,将节约下来的资金捐出兴建起当地村级首个敬老院,村里老人拎包免费入住。大埔村党委书记吴金程说,全托敬老院免去了年轻人外出工作的后顾之忧,随着村规民约的实施,移风易俗的观念深入人心,村里已经不见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现象,更多村民将节省的开支捐出作为慈善基金帮助他人。
环境优美的大埔村
据介绍,近年来晋江坚持并不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捐资敬老蔚然成风,目前镇村两级敬老院已建成46座,在建48座。泉州市各地也在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多元化养老模式推行,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敬老院已成为大埔村的一张名片
村规民约促改变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近日,记者在大埔村看到,一座座高耸的楼房,一排排整齐的花园式别墅院落,散落村间的绿地公园,设施齐备的村民广场,宽阔笔直的马路……置身其中,你很难相信这是在农村!
据了解,大埔村昔日是贫瘠的“赤土埔”,如今则成了全省闻名的新农村。作为泉州市、晋江市两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及晋江首个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村容村貌发生巨变的一个原因就是村规民约的实施。吴金程介绍,大埔村自1997年制定并实施村规民约,因为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取得的实效明显。据估计,自村规民约实施以来,每年村民可节约资金上百万元。村民简办、不办婚丧喜庆活动,将节约下来的资金捐给村里的慈善及公共事业,改善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为村里敬老事业提供基金支持,救助村里的生活困难户、病灾户等。
大埔村村规民约结合自身情况,经村党支部、村委会、老人协会共同研究,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而且村规民约与时俱进,内容不断修改更新。大埔村目前在施行的村规民约是2015年重新修订的。“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村规民约对每种婚丧喜庆活动都做了详细规定,违约处理中特别注明,如果是村委干部违反规定,要加重处罚。
建起村级敬老院 老人安居乐在心头
村规民约顺应民心,铺张浪费的钱省下了,捐资敬老、助学扶贫的善款不断增加。作为大埔村的一张名片,大埔敬老院远近闻名。2009年,大埔村自筹资金1200余万元开始规划建设敬老院,2012年重阳节建成投用并成立基金会,全村满70周岁的男性村民和65周岁的女性村民都可免费入住。
“目前全村符合条件的老人有250名,已入住198名。”吴金程介绍,敬老院采取“三餐清”,保证老人每顿都吃到新鲜的食物,并且在每月初一、十五以及传统节日给老人准备营养餐。敬老院聘请十余名家政人员负责日常管理保洁,同时还和镇医院合作,每周固定请医生前来为老人体检、开药。每位入住的老人都有健康档案,现在还在敬老院内设立了爱心小屋,可以对老人进行心血管功能检测。
记者搭乘村里的电瓶车来到敬老院,只见院内整洁安静,一楼设有村史馆、书屋、活动室等公共设施,二楼以上是老人居室。有的老人在看报纸、电视,有的老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他们脸上都露出祥和的笑容。
“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有吃有住还能一起聊聊天。”90岁高龄的王阿婆精神矍铄,她笑着对记者说,敬老院一建成她就搬进来了,不少老姐妹也被她带了进来。敬老院里的每餐饭菜不同,适合老人口味,老人们在一起说说话打打牌也方便了许多。她说,自己平日里会回家看看,但吃住都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照顾得很细心。
婚丧简办成习惯 捐资敬老蔚然成风
“生前‘空巢老人",生后风光葬礼”,闽南人崇尚“爱拼敢赢”,不少年轻一代外出经商,年老父母留守家中老房。如今这样的情况已发生改变,留守老人可以在离家不远的敬老院内乐享晚年。
“不比排场比公益”,如今晋江等地施行村规民约的乡村社区,自觉按规简办婚丧喜庆已成为习惯,很多村民将节省下的钱财捐给当地敬老院,捐资敬老成了风气。“可以说,晋江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开展以来,敬老事业得到了最大的支持与发展。”晋江市文明办主任陈多多介绍,村级建敬老院并非易事,目前晋江市镇村两级敬老院已建成46座,在建48座。
磁灶镇洋尾村利用村民捐资和政府补助,建了一座拥有110多张床位的敬老院,为村里老人提供免费的午餐和午休。晋江英林镇东埔村的让德敬老院,被列为福建省为民办实事建设一百家敬老院之一,内设108个床位,还包括活动室、医护室、中央空调、电梯等现代化设施。磁灶镇前尾村,一座投资900多万元的现代化村级敬老院也已建成,今年重阳节将正式投用,该村的“空巢老人”将搬进“幸福院”。
探索多元化服务 更多老人安享晚年
与晋江相邻的石狮,移风易俗带来的捐资敬老风气同样显著。今年5月,石狮东埔三村敬老院建成投用,厨房、餐厅、医务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值得一提的是,敬老院的300多万元建设资金,其中有200多万元是由村委会和近百名村民捐献。敬老院免费收纳70岁以上的空巢、孤寡老人。据介绍,不少村民以前操办婚丧喜庆力求排场和热闹,铺张浪费严重。开展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后,这种现象减少了很多,村民更多的是慷慨解囊捐资敬老。
敬老院里的老人在愉快地聊天
泉州市老龄办统计显示,泉州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98.7万,约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3%。记者从泉州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共建成545家村级养老机构,晋江等地区通过村级敬老院的建设,让老人过上了快乐的晚年。部分县市区在推进村级敬老院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虚拟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新模式,通过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记者 苏勇 实习生 余俊钦 通讯员 吴锦云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