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宣公之八:吴溥
吴溥是谁?吴溥是吴与弼的父亲,他是宣公后裔吗?一直是我想寻求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介绍:吴溥的曾祖讳景南,号南窓,工诗,吴文正公序其集。祖父讳审,号楚江,博学,词藻清丽。父亲讳泾,号逸遇,徙居崇仁之莲塘。本身讳溥,字德润,号古崖,国子司业,刚介自守,所录诗文有《古崖集》。吴溥出生于这样的五代书香门第之家,难得一见。根据上述资料,整理出吴溥世系如下:
??--景南(南窓)-- 审(楚江)-- 泾(逸)-- 溥(古崖)-- 与弼(康斋)--??
据有关资料介绍:吴溥刚介自守,他“为官清正,不附权贵,二十年间官居原位。许多大臣因其多年不得晋升让其少针砭朝政,他却说:“是否能够得到知遇是人的天命所注定的,我不会为了自己的官位屈枉自己的内心”。
吴溥并没有像南城伸伦兄弟那样富有,他所得官俸,大概比七品芝麻官的“五斗米”多不了多少,但他仍能遵祖遗训“赈恤鳏寡孤独贫乏,久而不怠”,他把自己的“官俸”,大都散济亲友故旧之贫困者,以至死去无以为殓。其情可悯可泣!吴溥虽没有南城伸伦两兄弟那样富有,但他以微薄之“官俸”,仍能谨遵祖训“散济亲友故旧之贫困者”,而自己则“死去无以为殓”,这种“舍己为人精神”,尤为可贵!
吴溥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卒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江西省崇仁县人。偶得一份吴溥洪熙元年乙巳(1425)撰写的《吴氏族谱序》。(详见附件)
该《谱序》伊始,便说:“吾族在故元时有家谱,有祠堂,遭壬辰之变,焚毁无复存焉。” 这段描述告诉我们,吴溥家族于元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壬辰年间,也如金斗窠宋天圣五年(1027)丁卯年一样,遭遇了一场大火,原有的“家谱、祠堂”,均“焚毁无复存焉”。为了重写《家谱》,他付出了一生精力:
吴溥童年时,他就从父亲那里知道“吾族本出盱江,乃经讳府君之后。”又从叔父那里知道:“吾族乃唐左庶子兢公之后。”又从同宗兄弟那里,看到了他们的“家谱”,乃知:“种湖始祖实自杨溪而来,杨溪始祖则自彭泽而来”。因公出差,他也常搜集同宗兄弟的“家谱”作参考比对,还到他们“所祀祠堂中神主位次写为一图”(世系图)。
吴溥到了20出头,他的思明叔,便开始教他编写“家谱”:将父亲、叔伯等“考妣生卒婚葬”等内容,令溥一一书之,极为详备。可惜,后因 “客邸被火,并二先生之图焚毁无余,”深感痛惜!
到了永乐辛丑岁(1421年),他已年近60岁,从朋友妻子口中得知:“盱江之吴与临川之吴皆出宣公一府君之后,家谱俱在可考。”并从抄录中得知:“其谱以唐大史兢公为第一世,至宣公为七世孙也。讳经之子仁为九世。盖讳仁府君乃临川彭泽之始祖,与先君子及思明叔之言皆合。”喜出望外。这样,吴溥家族远祖世系渐清楚,吴溥家族是属经公-- 9仁公派系:
1兢公。。。。。。7宣公-- 8经公-- 9仁公 --?????--道谦--????--景南-- 吴审-- 吴泾--吴溥--与弼
大喜过后,他还有忧虑,他考虑到“宋未之乱,旧谱亡逸,无事考据故”,仍有许多遗留问题,如:“道谦府君之父为谁?”“四九府君以下又缺一世”等等,仍加小注于其下说明,他对编谱事宜,极具严谨,精神可嘉!很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他语重深长留言:“溥今年已六旬,老病缠绵,不能久于人世,成斯谱者,尚有望于后人也。”此言,我深有同感。
吴溥撰写的《吴氏族谱序》,最后的署名,也没有写上宣公第几代裔孙,估计,他还没有“成斯谱”,是个极大的遗憾,不知道他的“后人”,有没有完成他的“遗望”呢?我查过《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第300页,有仁公世系图,但没有:景南-- 吴审-- 吴泾--吴溥等,请问江西吴氏宗亲,有谁能补上“成斯谱”呢。:
69宣公-- 70经公—71仁公-- 十八(道谦?)-- 72豪-- 73守端-- 74安定-- 75四九-- 76十四--????
附件:吴氏族谱序《吴溥序》
吾族在故元时有家谱,有祠堂,遭壬辰之变,焚毁无复存焉。
溥为儿童时。常闻先君子云:吾族本出盱江,乃经讳府君之后。杨溪汝宗先生则吾兄弟行也。又闻先从叔思明先生云:吾族乃唐左庶子兢公之后。若山泉先生则于南甯解元为侄行,洪武丙寅岁(1386年),予游崇仁县庠,始获识子固通判先生,一见曰:吾宗也,因邀至其家,出谱相示,乃知种湖始祖实自杨溪而来,杨溪始祖则自彭泽而来也。
其后溥又以公务过杨溪,假宿于公厚先生家,公厚,汝宗先生子也。一见以兄弟相呼。其族谱出见,则与往岁通判先生所示相同。昔在洪武初(1368年),先族伯显卿先生,与叔思明先生,常以所祀祠堂中神主位次写为一图。
溥弱冠(20岁)时,思明叔始于授溥,是以先君子、又以思明叔、以南甯解元于下一派,考妣生卒婚葬,令溥一一书之。极为祥备,后因客邸被火,并二先生之图焚毁无余,痛哉痛哉。
永乐辛丑岁(1421年),有大学生江源者,盱江人也。其妻吴氏妙善,及故处士伯高之女,颇读书,能医药问,常语吾。其妻曰:盱江之吴与临川之吴皆出宣公一府君之后,家谱俱在可考。因命有子绍祖,录以相示。其谱以唐大史兢公为第一世,至宣公为七世孙也。讳.经之子仁.为九世。盖讳仁府君乃临川彭泽之始祖,与先君子及思明叔之言皆合。
但山泉先生所修杨溪之谱止云:道谦府君自彭泽迁杨溪,不云道谦府君之父为谁。盖因宋未之乱,旧谱亡逸,无事考据故也。今斯谱之作,以唐大史兢公以下十世,具列于前,据盱江旧谱而书,断然有误矣。则以某字易之,不敢仍其误也。道谦府君以上缺而不书,乃今修查明也。录前代后世,载次其明今亦缺而不书者,以不知四九府君之父为谁?亦无所系也。四九府君以下又缺一世者,以先族伯显卿先生,即思明叔所写之图有不敢以也,仍小注于其下者,以二先生之所传闻不敢泯也。自后隐府君以下止祥本源,而未见及他者,据见怜所及,而书不能祥也。
溥今年已六旬,老病缠绵,不能久于人世,成斯谱者,尚有望于后人也。
洪熙元年乙巳(1425)仲春月下浣五日
赐进士会元国子监司业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