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启昌  文章来源:吴启昌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6/5 16:42:14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延陵行
           (香港)祈葱

 


       时已冬令,祖國的江南却依然是綠色的世界。延陵旅外乡亲的旅行团首次回国參观家乡--泉州延陵的建設新貌。 当旅行车徐徐进入泉州郊区时,只见笋江上白帆点点,兩岸竹林青青。蜿蜒曲径的綠堤边耸立着幢憧新建楼屋,飄来淡淡的炊烟。呵,这里有着一年四季永不消退的春色。 一踏上家乡的大地,最使人感到亲切的是滿眼的荔枝和龙眼树。这里,留着我四十五年前那纯洁、!稚幻的童心。 瞧,这一片依依成荫的绿树,不就是我日夜思念的荔枝林吗?几十年天涯羁旅,几多回把异国的椰林蕉叶权作故乡的荔枝桂圆。如今,可不再是一种虛幻了!此时,我恍恍惚惚又回到了儿时,蹦蹦跳跳地到荷塘里捉泥鰍,而母亲又是一番心疼地责备我那浑身的泥土...... "到了,这就是满堂红中学。"不知车里谁的提醒,使我从久远的年代里恍然醒來,三座栉比的四层高楼矗立眼前,师生们列队相迎,鞭炮和锣鼓声响成一片,直冲云霄。最令人激动的是校门长幅对联:"喜侨胞抚英才春晖永驻;迎嘉客励学志祖泽长流。"我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侨胞,英才,祖泽,春晖!多么亲切啊!" 在校长吳先生陪同下,我们欣幸地參加学校举办的"欢迎侨胞座谈会"。师生们和我们的掌声汇成爆雷,整个会议厅洋溢着热烈、亲切的乡情。 吳校长在欢迎会上激动陈词:"欢迎你们的归来,尊敬的侨胞们!感謝你们拨冗临敝校惠予关心和指导;感謝你们多年来对乡梓教育事业的鼎力扶持,欣欣向榮的学囥,凝結着我们多少海外乡亲的心血,家乡人民感謝你们!"我们的团长也致了词:"感謝家乡人民的盛情款待延陵子弟决心要为乡梓的繁榮昌盛,为乡梓的教育事业貢献自己的力量!" "乔木發千枝共一本;长江分万派同一源。"带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来到岐山,瞻仰袓祠。我们肃立在先祖灵前,奉上一束心香,衷心地祝愿家国兴盛。 尔后,我们尽情地畅游在家乡的田野,远处飘來了娜娜的歌声,好熟悉呀,不,这不是歌声,这是饱含我们故土乡情的南音。 朝着音响的地方走去,原来这是黃石老人会的几位老先生正在兴致勃勃地演奏南曲《因送哥嫂》。呵,这位流传古今的泉州才子陈三,难道不就是那多情笃义的家乡人民的縮影吗?我儿时就嗜好这首曲子,而今一闻,益为欣然,不禁地隨调脫口而出...... 老先生们发现了我,亲切地邀我们一起叙茶,聊天。我喜望着这些快乐,康健的老人贊曰:"多幸福呵,新时代的老年人!" 几天的旅遊生活结束一了,我们又飞上了蓝天,当袓国的海岸在我的视野中消失的时候,故乡的学校、祖祠、荔枝、南音又一一在我的脑海浮现。我的,心头又涌起了离思。于是,我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以慰我思乡的情怀。 (注:該文原载1987年5月31曰《福建侨乡报》,同年荣获一等奖。)江南却依然是綠色的世界。延陵旅外乡亲的旅行团首次回国參观家乡--泉州延陵的建設新貌。 当旅行车徐徐进入泉州郊区时,只见笋江上白帆点点,兩岸竹林青青。蜿蜒曲径的綠堤边耸立着幢憧新建楼屋,飄来淡淡的炊烟。呵,这里有着一年四季永不消退的春色。 一踏上家乡的大地,最使人感到亲切的是滿眼的荔枝和龙眼树。这里,留着我四十五年前那纯洁、!稚幻的童心。 瞧,这一片依依成荫的绿树,不就是我日夜思念的荔枝林吗?几十年天涯羁旅,几多回把异国的椰林蕉叶权作故乡的荔枝桂圆。如今,可不再是一种虛幻了!此时,我恍恍惚惚又回到了儿时,蹦蹦跳跳地到荷塘里捉泥鰍,而母亲又是一番心疼地责备我那浑身的泥土...... "到了,这就是满堂红中学。"不知车里谁的提醒,使我从久远的年代里恍然醒來,三座栉比的四层高楼矗立眼前,师生们列队相迎,鞭炮和锣鼓声响成一片,直冲云霄。最令人激动的是校门长幅对联:"喜侨胞抚英才春晖永驻;迎嘉客励学志祖泽长流。"我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侨胞,英才,祖泽,春晖!多么亲切啊!" 在校长吳先生陪同下,我们欣幸地參加学校举办的"欢迎侨胞座谈会"。师生们和我们的掌声汇成爆雷,整个会议厅洋溢着热烈、亲切的乡情。 吳校长在欢迎会上激动陈词:"欢迎你们的归来,尊敬的侨胞们!感謝你们拨冗临敝校惠予关心和指导;感謝你们多年来对乡梓教育事业的鼎力扶持,欣欣向榮的学囥,凝結着我们多少海外乡亲的心血,家乡人民感謝你们!"我们的团长也致了词:"感謝家乡人民的盛情款待延陵子弟决心要为乡梓的繁榮昌盛,为乡梓的教育事业貢献自己的力量!" "乔木發千枝共一本;长江分万派同一源。"带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来到岐山,瞻仰袓祠。我们肃立在先祖灵前,奉上一束心香,衷心地祝愿家国兴盛。 尔后,我们尽情地畅游在家乡的田野,远处飘來了娜娜的歌声,好熟悉呀,不,这不是歌声,这是饱含我们故土乡情的南音。 朝着音响的地方走去,原来这是黃石老人会的几位老先生正在兴致勃勃地演奏南曲《因送哥嫂》。呵,这位流传古今的泉州才子陈三,难道不就是那多情笃义的家乡人民的縮影吗?我儿时就嗜好这首曲子,而今一闻,益为欣然,不禁地隨调脫口而出...... 老先生们发现了我,亲切地邀我们一起叙茶,聊天。我喜望着这些快乐,康健的老人贊曰:"多幸福呵,新时代的老年人!" 几天的旅遊生活结束一了,我们又飞上了蓝天,当袓国的海岸在我的视野中消失的时候,故乡的学校、祖祠、荔枝、南音又一一在我的脑海浮现。我的,心头又涌起了离思。于是,我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以慰我思乡的情怀。 (注:該文原载1987年5月31曰《福建侨乡报》,同年荣获一等奖。)

 


      敢于以宗族事迹为题材登上省政媒体并夺魁,在姓氏林立的中国中,也许是唯一,这就是我们的吴文化的骄傲,也是我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