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吴忠敏撰《宣公源流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5/13 17:40:08  文章录入:吴李才  责任编辑:吴李才
 

(宋)吴忠敏撰《宣公源流记》

作者:吴李才(2017-5-13)

关于“宣公究竟是泰伯世系的第几代?”之议题,一直没有正确答案,原因何在呢?应该对《吴氏源流》进行分阶段的辨析,其中从《宣公源流记》文献里,也许能得到一些挖掘寻迹与思考商榷的答案。

吴宣,字宣城,又字守德,江南吴氏鼻祖。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874年)四月十五日未时,卒于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吴宣时居西蜀阆州阆巫锡山(注:原四川保宁府南部县),随父亲到西川上任,后娶西川节度使(注:唐朝在今四川省西部设立的节度使)孟知祥之女,生三子,长子纶,次子经,幼子绍。

美国犹他家谱学会(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网的吴氏文献中,以(北宋)吴忠敏撰写《宣公源流记》为首选版本。它分别收录在以下的文献中:年代较早的是台湾桃园吴寅宾编辑《吴氏族谱溯源记》-1928年版。此后,有台湾吴铜编辑《吴氏族谱》-1963年版、台湾-桃园-吴氏族谱溯源记-1971年版、台湾杨梅吴俊明编《吴姓族谱溯源记》-1978年版、台湾《宜兰县吴氏宗族宝鉴》-1976年版等。还有类似的文献:例如,江西-南城-涵田吳氏宗譜-1836版的《宣公行录》江西-廣昌-吳氏洪公重修族譜-1854的《宣公行迹实录》等等。

我通过上述比照辨析后,现录入1928年版台湾桃园吴寅宾编辑、吴忠敏撰写《宣公源流记》原文资料(图1-图6)及译文(图7-图8),提供给宗亲读者阅读与思考,也许有利于对宣公世系话题的讨论,仅供参考。  

一、吴忠敏撰《宣公源流记》原文

    

                         1、吴忠敏撰《宣公源流记》,载自吴寅宾编辑:

              台湾-桃园-吴氏族谱溯源记-157页-1928,16a2(数码页,自编号)

      

              2、台湾-桃园-吴氏族谱溯源记-157页-1928,17a1

     

                       3、台湾-桃园-吴氏族谱溯源记-157页-1928,17a2

       

                 4、台湾-桃园-吴氏族谱溯源记-157页-1928,18a1

       

                    5、台湾-桃园-吴氏族谱溯源记-157页-1928,18a2

    

             6、台湾-桃园-吴氏族谱溯源记-157页-1928,19a2b1

笔者注:宋明道二年癸酉,指公元1033年;孟春吉日,指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又称孟春、端月、开岁等。曾孙吴忠敏书写这篇《宣公源流记》时,宣公(874-950)巳去世83(1033-950=83)年了,他对家族源流记录得如此清楚矣,为我们寻找后裔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二、吴忠敏撰《宣公源流记》译文 

 

        7、《宣公源流记》译文,载自《南洋吳氏宗譜》-1976年版,30a1b。

  笔者注:为使读者阅读方便,录入载自《南洋吳氏宗譜》-1976年版中的吴忠敏撰《宣公源流记》译文,供参考。  

     图8、《宣公源流记》译文,载自《南洋吳氏宗譜》-1976年版,30a2b。

 

三、《宣公源流记》读后感

     当我阅读各地家谱有关宣公史料之后,发现有不同记载:六八、六九、七十、七十一世。宣公世系与世序到底哪个靠谱呢?而阅读这篇《宣公源流记》给我的答案是本文第一段话:“宣公乃唐玄宗时大史吴競直笔之七世孙也,……季子者乃宣公五十一世祖也(注:指季扎世系),……东吴氏者乃宣公七十世祖也(注:指泰伯世系)。”落款写上“曾孙忠敏拜书”,我理解为他是江南吴氏始祖宣公之四世孙也。

从《吴氏源流》泰伯仲雍为第1世的角度上来看,如果传承至宣公是第68-71世,都未知哪个世(或代)是真实可靠的话,那该怎么办?为避免争议或搁置,我们的先祖巳经是这样安排世序的,例如:江西吳氏族譜记载,称江南(如江西)吴氏一世祖宣公(图9),二世祖纶公,三世祖宥公,(图10),依此类推。由此可见,以始迁祖(迁入祖)安排世序(序次)是较为现实可行的。

 

        

 图9、江南吴氏始祖宣公一世像赞,载自江西-广昌-吴氏洪公重修族谱-1854年版,47a1(数码页)

图10、宣公源流世系,载自江西-南城-江西新城吴氏五修宗谱-1895版,24a1/25a1

图9-10的资料来源:美国犹他家谱学会(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网。

笔者注:类同记载有江西-信豐-渤海堂吳氏族譜1904年版,270a等。

按常理,宣公世系(诸樊支系或季札支糸)和世序(世或代)只能允许在一个支糸传承和一个序次是正确的。为什么出现上述弊病呢?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其中有年代久远,无记载,或记载失实,或攀附盛名,或造假行为等情况时有发生,使后人难以判断世系与世序的正确性。

然而,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今天,我们总不能“各说各的”,“久拖不决”,把宣公“挂靠”在季札支系(征生,或重道支泒),又“挂靠”在诸樊支系(夫差支泒)传承,变成了“老大难”问题,而应该设法去解决它。在《吴氏源流》中,前段找出关键某些人物(例如,吴汉、吴芮、吴如胜等),破解疑点,确认世糸与世序;后段逐步解决各地之间的《接谱》。我们相信:宣公是泰伯仲雍世系的第几代之问题,是有办法解决的。这应该是《吴氏大统宗谱》编辑者、修谱者、专家学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宣公源流》的话题,笔者只能做一些传递文献之工作,敬请指教。真正的“拍砖”者,应该是吴文化谱牒专家学者,由他们评说才有权威性与可信度,也许可以“一槌定音”吧!

     (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