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宣公后裔追根溯源首届座谈会
2017年劳动节之际,吴氏宣公支系追根溯源首届座谈会在湖南浏阳市文家市镇梅树村吴氏宗祠举行。
由队长训玉率领的一行5人修水代表,早上7点,在修水香格里拉集合,乘坐远进宗长的小车出发,一路畅通无阻,于9点半平安到达目的地。
这里彩旗飘扬,垂联挂彩。一幢古建筑映入看帘,白墙,青瓦,红柱。两面用白色条状瓷砖粘贴的围墙,上盖朱红琉璃瓦,不锈钢宇门,把院内围得严严实实。祠堂有三扇大门进入殿内,公祠分上下两重,天井不大,却采光明亮,殿内香烟枭枭,烛光辉煌。祠堂座北朝南,屋靠青山绿竹,门对肥腴膏田,周围居民族拥。祠堂占地面积2.6亩,建筑面积1.65亩,规模不大,但显得舒适,适合中小型会议、联谊、祭祖、节目聚会、凡红喜事等活动场所。本祠堂为分祠(总祠位于文家市),该祠于2009年重新复,堂下有裔孙5000余众,分两个支系。
来自各省市县的吴氏宣支宗亲代表欢集一堂。我们先行签到,接着会议仪式开始,首先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旗和吴氏徽旗,同时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坐前先向列祖行三鞠躬礼,礼毕,正式进入会议。
主持人法观先生致开场白宣布会议开始;湖南省浏阳文家市总祠理事长孝长先生致欢迎辞;宣公支系追根溯源座谈会发起人尧凤先生作主题讲话。尧凤先生:“首先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迎来阵阵掌声。尧凤先生主要提出几点;1有关宣公世系的缺陷和错误,在他二十余年的刻苦钻研和多方的资料查找考证中,发现湘鄂赣边陲的各县宗谱上,宣公为泰伯六十九世基本一致,在远些省分的宗谱宣公为泰伯七十世,七十一世不等,不知道他们哪里多出来了,还是咱们哪里漏了?对于这个问题一直让其耿耿于怀。所以今天召集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开展一个空前的座谈会。2 要求在坐的各位不要急于修谱,要把世系弄准确无误再进行,力争做到完美无缺,不与后辈留下遗憾。3 老谱的错误与缺陷固然理解,由于过去交通,信息不便,但先祖的这种精神是可佳的,是我们后裔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继承传统,缅怀先列。4 有一宗亲在微信里说到:“我是一个流浪在大街上无家可归的孩子,哪儿才是我的家,谁能领我回家”。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是一句多么感人的话语。这就是修谱的缺陷和遗漏造成,让宗亲无家可归。祖辈的遗憾,在我们这代人要竭尽全力把它做好。在这个太平盛世,信息科技发达的年代,对做各种事情都大大提供了方便,我们没理由不把事情做好,我们要让离家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等等重要话题。让全场鸦雀无声,大家全神贯注地听着。湖南省总会荣誉会长吴氏文史编委会主任增魁先生也相继发表了讲话。各支代表发言接踵而至。
修水代表向东宗长讲话,他讲到:“本人对家族宗谱深有研究,对于宣公世系的错误,就拿我们修水来说,各支世系相差甚远,走的快的已经到了一百零几世,走的慢的才九十几世,差距上十代,按照本人的推算,一百零世的平均每25岁一代,是有可能的,是有据可查的;而九十几世的平均47岁一代,这是不可能。希望大家多多查找有益资料”。向东宗长的讲话头头是道,慷慨激昂,他对宗族间的文化历史了如指掌,很多宗亲向他求经问宝。
会议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最后在湖南省浏阳文家市吴氏宗亲前任理事长孝炳先生的总结讲话中落下帷幕。
此次的吴氏宣支后裔追根溯源座谈会,让我感触不少,使我更深了解了修谱的意义所在。
本次活动,由文家市吴氏宗祠理事会,吴氏文史编委会接待,宴席十分丰盛,席间宗亲们互相探讨和交流、自我介绍、敬酒,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感谢东道主的感情款待!
饭后各自返程,我们一行参观了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和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故居。
晚上7点到家,晚饭向东宗长作东。这次浏阳之行,远进宗长年过古稀,负责往返四百公里的里程驾驶,实在辛苦了,我们本应给他点燃油费,但他分文未取,让其人力、财力、物力大大亏损,在这里对俩位宗长的无私奉献和慷慨的付出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