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吴入海 与 夫差东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鸣镝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4/22 10:34:02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吴鸣镝
 

    从地图上看,长江入海口到日本九州,有八百多公里。而那个时候,吴国的船,可以装载六十到九十个人,还可以装载三个月的粮食与淡水。而且吴国的船是用几十个桨来划动的。我们现在端午节看划龙舟,可以看到,几十个桨同时划动的龙舟,速度非常快,几乎等同于一个人短跑冲刺的速度,时速应该有三十公里。起码也是一个人骑自行车的一般速度,时速十五公里左右。实际上,如果船上有九十人,分三班,每班三十人,这样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划船。如果以这个速度的话,从长江口到日本,只要两三天的时间。可见,吴国的人到日本,有很大现实性。

    当然,在海上即使有吃有喝,但是吃喝拉撒睡也是很不舒服的,这个过程很艰苦。但是只要有熟悉航线的人,就可以成功到达九州。

    而且,吴国入海,应该是在农历十一月份左右,这个时间是勾践攻破吴国都城(现在的苏州)时间,是冬天,地点可能是在苏州(吴都),更可能是在扬州(邗城),因为经过夫差的多年经营,邗城(扬州)己经是一个比较大的都市,而此时的苏州己被越军所围,吴国船队很难从这里启航。吴国船队从扬州启航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在扬州启航,从大运河(邗河),或经过长江,或经过淮河,入海到日本。

    在驶往日本的船中,可能大多数是青壮年男性,一定有不少是吴国王室成员(夫差的堂兄弟或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后代和家丁)。句吴入海到日本,可能如同当初的泰伯奔吴,毕竟含有出征与冒险的成份在里面,所以入海到日本的人群里面,女眷应该比较少,青壮年的男性比较多。这样到了九州之后,与当地土著通婚,三代四代之后,语言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后代所说的语言,与吴语就不完全相同了,但是还可以听得出来有吴语的成份。所以东汉建国时期以及三国时期的魏国人,与日本人还可以勉强用语言交流。

    写有《解开古吴国之谜》的吴恩宗长认为,在日本,有四十多本文献介绍,是吴王夫差本人率船队撤退到了日本九州。所以,可以推测,当时的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达成和解,吴王夫差仿照吴氏先祖古公亶父,为了和平,让出国土,从而彻底结束两国的纷争,让吴越两国人民休生养息,不再因为两国王室之间的仇恨而引起两国人民之间的仇恨。

    因为当时的吴国的疆域非常广阔,不太可能因为国都被围就一战而溃,吴国在都城之外的兵力与实力还存在。如果要血战到底,只能增加两国人民的伤亡。而吴王夫差,此时己成霸主,人生的终极目标己经达到,无须再为此而流血奋斗。这时夫差所要做的,是向道德的至高点冲刺,所以,吴王夫差仿照吴国先祖传统的至德精神与德行,与围城的勾践达成和解,让出王位,让出王土,做出让国之举,象《道德经》的老子那样,远离红尘,切断与原有土地的所有联系,另辟乐土。象先祖们那样,为了和平,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如果这样看来,春秋吴国的历史确实需要重写,句吴入海,则实为夫差东渡。而吴族始祖亶父与泰伯的至德精神,则在吴王夫差这里,得到了极致的传承与发扬。而且,因为有吴王夫差这样的大德与举措,春秋吴国并没有亡国,而是搬国,春秋吴国从未亡国,只是搬了家,并延续到了今天,如同吴恩宗长所认为的,至德泰伯所传承下来的大吴国,永远长存。

    据称,日本九州鹿儿岛县神宫,是纪念吴泰伯的地方,附近的冈山原称泰伯国,冈山附近是日本的吴市(以前是日本最大的军港,日本最早的海军军校也在这里,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的联合舰队就是从这里启航,发动日本海大海战,全歼了远道而来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


 

 

 

----------------------

 

附 日本电影 日本海大海战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3OTY4OT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