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溪山吴氏民居简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晓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14 17:48:14  文章录入:吴晓阳  责任编辑:admin
 

长溪山吴氏民居简介

 

长溪山吴氏基本上属于千一公后裔。千一公自江西迁入宿松,因此,长溪山吴氏民居颇具江西民居特点。  

总体看,长溪山吴氏民居为砖木结构。砖为青砖,大小有3种规格:一为大砖,厚三宽六长九(寸),俗称“三六九”砖;一为中型砖,厚三宽三长九,大小为“三六九”砖的一半;一为“皮子砖”,厚一宽六长九,是“三六九”砖的三分之一。木以杉木为主,间有杂木。  

整个房屋以木架支撑,俗称“列架屋”。“列架”由柱、梁、枋、椽四个部分构成。柱子竖立,下以石墩支撑;厅堂一般有14根柱子,东西各7根。枋从上中下三个部位穿柱而过,将7根柱子紧紧连成一个整体;梁又横架于立柱之上,使东西14根立柱两两相连。每根椽横跨两根或三根横梁,椽与椽又首尾相接,两端钉于横梁之上。(椽上盖瓦。)整个房屋的列架都这样构成,组成一个非常稳固的整体,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立柱与立柱之间以木板填充,形成木板墙。整座房屋的外围用青砖墙围起。青砖墙分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约3米高,用“三六九”砖和“三三九”砖混合砌成,墙厚1尺;上半部纯用“三六九”砖砌成,墙厚6寸。用铁板、扒钉将整个墙拉紧在立柱之上。从里面看,主要是木结构,古朴轻松;从外面看,整个是青砖墙,也无窗子,便于防止非常人等攻入,很有安全感。  

整个建筑横向分为三个部分:中间、东头、西头。中间是大门,东西头各有小门。大门小门皆雕石为框,木轴木门,门板厚实。前后一进三重。走进大门,是一个小厅,宽约5米,进深4米。小厅后是下天井,天井四周屋面上的雨水都流进天井,这叫“四水归堂”。再进是中堂(厅),然后是上天井,然后是上堂(厅)。匾额都悬挂在中堂厅后方的木墙上方,祭祖的祭器都陈列在上堂厅靠后墙的几案之上。厅堂的东西,第一重与第二重之间,第二重与第三重之间,都有“弄”,共4条,东西对称;“弄”的两边是正房、厢房、长房等,同样东西对称。4条“弄”的中点部位都有一道门,门里是主人的住房,门外是客房、杂房等。  

厅堂的地面以石板和青砖铺成;天井地面则纯以条石和石板铺成。这些青砖、石板和条石,表面都极为光滑,经常有人走动的地方,石面、砖面光滑如镜。天井里有通水沟,这是明沟;明沟的水又从暗沟流向屋外。  

上面说过,整个屋子周围都是青砖围墙,没有窗子。窗子都朝内开,朝天井开。每间房都有窗子朝向天井,从天井采光,靠天井通风。这样,仅有上文提到的两个天井是远不够用的;因此,两端三重建筑之间还有6个小一些的天井,一端三个。全屋的房间才能都向天井开窗,或朝东、或朝西、或朝南、或朝北,而且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窗子都是木雕花的。  

除厅堂外,其它房间都有木楼。楼上朝天井也开有窗子,所以楼上采光、通风都很好。东西端的楼各自互通(因为中间厅堂上无楼,所以两端的楼不能互通),在当地叫“跑马楼”,其意为楼上可以跑马。  

墙面上抹有一种特制的面料。这种面料以石灰桐油调制而成,据说还掺和有捣烂的糯米饭。墙面涂有这种面料,不仅表面光滑,而且耐腐蚀。有的房屋建造已经200多年,墙上还留有这种面料,仍然光滑而结实。  

长溪山吴氏民居以柳坪村封火屋、大新村大新屋、蒲河村老花屋、大地村下弯屋、三房屋、崖上屋、五房屋、嘴上屋为代表。但由于人口增长,老屋不够居住,多数老屋已拆除重盖。现在保存得相对完好的是五房屋、三房屋。  

   

(参见本专栏文章《宿松吴氏民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