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玉田县窝洛沽镇《吴氏家谱》,其中记载吴三桂。
吴三桂 1612年出生
崇祯四年(1631)八月,任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22日,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清康熙元年(1662),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
附:吴-政权变迁动态图(视频)
手机观看,请点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xNDQ3NDM0NA==.html
清王朝在吴三桂的历史问题上究竟隐瞒和歪曲些什么呢?
一、山海关之战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清王朝为什么销毁了山海关之战的相关文件?
二、吴三桂是什么时候真正降清?
三、吴三桂云南起兵的真正原因是什?
四、所谓的“三藩之乱”吴军与清军的真正战况怎样?康熙王朝掩盖了那些丢脸的战役?
五、吴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山海关之战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呢?
清王朝的文档资料保存完好,为什么唯独销毁了山海关之战的有关文件?清王朝究竟想对世人隐瞒什么?不妨我们来探讨一下。
1、清军最早决定从西协就是今天的密云入关。后来为什么要改由山海关入关?
2、吴三桂如何知道清军的计划?并决定配合清军引诱李自成攻打山海关。然后让清军从中协(喜峰口)入关,抄李自成后路。把李自成一网打尽。
3、多尔滚口头上答应借兵一万给吴三桂。而实际上又一拖再拖不肯兑现?这是为什么?
4、吴三桂最初设计山海关之战,原本是一个歼灭战。后来为什么又改变为仓促的击溃战?
5、清军到达山海关的当晚,为什么深夜炮声不断?步兵半夜移阵。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6、清军和李自成军为什么在一片石这个地方发生了遭遇战?
7、后来李自成为什么又与吴三桂几次谈判联合抗清问题?
以上这些历史问题都被清史忽略。更确切地说被清王朝有意隐瞒了。
吴三桂与清军征战数十年。并且与多尔滚是老对手了。一夜之间怎么可能变成亲密伙伴呢?敌手之间往往充满猜疑、诡诈、相互利用。多尔滚与吴三桂也决不会例外。山海关之战的许多疑问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历史证明,早在吴三桂与多尔滚接触前。多尔滚就已经出发。这时候多尔滚打的旗号是消灭李自成帮助明朝平定内乱。并且决定从西协就是密云入关。绕道北京之后。抄李自成后路。这完全是洪承畴的主意。
因为洪承畴与李自成曾经交战多年。深知李自成的战术。洪承畴说李自成吃软怕硬,一触即溃。要清军从西协(密云)入关,抄李自成后路,防止李自成逃窜。清军正是按照这个计划行动,并且已经进至阜新。
吴三桂显然是通过洪承畴得到这一情报的。因为洪承畴曾经是吴三桂的老上司。可以肯定的是:吴三桂是通过洪承畴与多尔滚接上头的。因为在这时候,崇祯皇帝已死。他们可以公开接触而不用忌讳什么。
吴三桂向清军借兵一万的事也由此而来。并且不多不少只要一万。是吴三桂担心打不过李自成吗?引诱李自成攻打山海关是吴三桂的主意。哪里有既怕打不赢,又要引诱人家来打的道理?
清军战斗力远比李自成军强悍,但吴三桂从来就没有怕过。更不用说吴三桂拥有的是五万久经征战沙场的正规军。而李自成军纯粹就是拼凑起来的农民军。吴三桂军拥有清军多年久攻不下的坚固防御工事。无论怎样讲吴三桂决不会担心打不过李自成。
那么为什么又要借兵一万呢?这其中的奥妙在那里呢?
松、锦大战之后。洪承畴亲自指挥的松山明军。被俘人员是三千人。祖大寿的锦州被围困降清明军七千人。两组人数相加正好是一万人。与吴三桂借兵一万正好吻合。
康熙王朝在吴三桂的历史问题上做了手脚
清王朝一直声称这两支降清明军。除祖大寿全家人外。其余全部都被清军屠杀干净。这种说法可信吗?清王朝为什么要这样讲。他们想要掩盖什么?
我们知道连最笨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都应该懂得,要瓦解敌军和削弱敌军的最好办法就是优待俘虏。清军并不笨。如果连降兵都要杀。那么今后谁还会投降你呢?
多尔滚最拿手的办法就是让汉军和汉人剃头。汉军降兵如果不剃头换装。那么他今天降了你,明天就会反戈。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就三投三反。汉兵一担被剃头换装,就无脸回家见爹娘。这时候的松锦降兵以经被剃头换装。外表同满人一样。一些松山将领就是因为不肯剃头而被清军杀害。
很明显吴三桂想要收回这一支队伍。并且想把这一支队伍收编在自己部下。这个计划在老上司洪承畴和亲舅舅祖大寿的配合下,是很容易实现的。只要多尔滚把这一支军队交给吴三桂指挥,就甭想再收回去了。这就是吴三桂借兵一万的真正原因所在。
当然多尔滚不会轻易让吴三桂的如意算盘得成,同时多尔滚又不得不借此拉拢和欺骗吴三桂。这就是山海关之战展开的戏中之戏。
吴三桂与多尔滚商定。多尔滚从中协(喜峰口)入关,抄李自成后路。两面夹击李自成。可是多尔滚却直接扑山海关而来。这不能不引起吴三桂的警觉和不安。
正在这时候。清军与李自成军却在一片石这个地方发生了遭遇战。事情很明显了:多尔滚想从一片石抄李自成后路,李自成也想从一片石抄吴三桂后路。结果清军和李军在一片石撞到了一块。
这时吴军和李军加在一起,也只不过十一万人。并且他们两支军队都是孤军,根本就没有援兵的可能,更不会有皇帝从海路运送粮食支持他们。
这时多尔滚统帅的久经征战的十四万清军。已经从宁远起程急行军,向山海关扑来。清军的后方沈阳,可支援多尔滚的军队至少二十万。
清军一担抄了李军后路,也就断了吴军后路,形势对吴三桂极为不利。坚守山海关只能死路一条,吴军唯一的生路只有杀开李自成军才有逃脱的希望。
吴三桂军向李自成军发动击溃战的当天。有人看见吴军中夹杂有清兵。李军中有兵士大叫:“鞑子兵来也!”李军大乱。李自成掉转马头就跑。”
世人和史学家以此记载推断,吴三桂这时候就投降了清军。满清也以此为荣,他们默认了这个推断。但吴三桂本人承认的是在他追剿李自成到潼关以后...
如果按史学家这种推断。山海关之战的许多疑团就无法解释:如果吴三桂这时候就投降清军。那么他就没有必要发动这场击溃战,把本来以经落入圈套的李自成吓跑,让李有逃脱的机会,去杀死自己的父母及全家几十口人。
李自成很快就明白:吴三桂军中的“鞑子兵”不是真正的清兵,他们是身着清兵服,剃了半个头,留有一条大辫子,讲一口流利汉话的清兵。说白了他们是松、锦降清明军。他们原本跟吴三桂军是同一支军队。
据记载,这支清军是分三路夹杂在吴三桂军中的。如果是素不相识,敌对了几十年的两只军队。在汇合后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能这样十分融洽,连一点戒备心都没有地相处在一起吗?如果是真正的满兵,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就更不用说了。
可想而知:这支清军和吴三桂军的关系非同一般,与吴军有这种亲密无间关系的只有松、锦降清明军。因为他们原本与吴军就是同一支军队。他们的数量正好是一万人。结合满清声称“这两支降军以经被屠杀”的说法。其中的奥妙就不言自明了。
吴三桂军对李军发动击溃战以后,一追就是四十里。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摆脱多尔滚的包围。李自成很快就明白吴三桂的意图,故派张若麒与吴三桂谈判联合抗清问题,吴三桂提出的条件是;“请归太子二王,速离京城,奉太子即位而后罢兵”的条件。
另外南明小朝廷封吴三桂为蓟辽王,并表彰他借兵打败李自成,这也说明吴三桂当年并未降清的事实是十分清楚的。
为什么清王朝硬要扭曲这一段历史?隐瞒山海关之战的真相为清王朝带来那些利益?
1、多尔滚是打着吴三桂请他们入关,帮助明朝平定内乱的旗号进入北京的,山海关之战的真相会戳穿他们的这个骗局。
2、吴三桂成功收回松、锦降清明军。令清人丢脸。
3、丑化吴三桂让他遗臭万年,为此他们大事渲染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送信求救兵,吴三桂穷途来归等等。……
结论:这就是山海关之战的真相。
李自成出人意外地进入北京。满清认为李自成抢占了本来应属于他们的胜利果实。因而决定出兵讨伐李自成。洪承畴认为李自成不堪一击。建议清军经密云入关,抄李自成后路进北京,主要是防李自成逃窜,清军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且已经进军至阜新。
清军同时派人到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同时李自成也派人到山海关招降吴三桂,这时候的吴三桂是他们双方争取的重要人物。
李自成 吴三桂最初决定投李自成,但是北京传来坏消息,吴三桂的父亲被抓并且遭拷打,爱妻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李自成的士兵抢劫糟蹋百姓。这时候吴三桂认为投李自成无前途,于是转而与清军秘史谈判消灭李自成的问题。
当吴三桂从清军秘使口中获悉,清军准备进攻北京消灭李自成的计划时很感兴趣,决定与清军合作。并提出引诱李自成进攻山海关。让多尔滚从中协(喜峰口)入关,切断李自成后路,两面夹击李自成。按照这个计划,如果李自成敢于进攻山海关,将插翅难逃。作为合作条件,吴三桂提出借兵一万,并且点名要松、锦降清明军。
这时候的吴三桂并不害怕清兵入关。因为在这以前清军已经多次入关。并且他们每次入关都是为经济目的烧、杀、抢、掠一番后又回关外去了。
但是这次吴三桂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皇太极刚死,政权刚刚落到多尔滚手上。他接受了范文程等一大批降清汉人的建议,决定入主中原。并且经汉人范文程的帮助,颁布了禁止烧、杀、抢、掠的禁令。
多尔滚收到吴三桂来信后,决定利用松、锦降清明军为诱饵,让吴三桂与李自成相互残杀,等他们两败俱伤后,清军再从宁远直赴山海关把吴、李两军一网打尽。
多尔滚的计划败露以后,他又想利用喝血酒,定盟约来稳住吴三桂。然后从一片石,抄李自成军后路,包抄吴、李两军。
多尔滚没有按照计划从喜峰口入关,不可能不引起吴三桂疑心。清军与李军在一片石的遭遇战说明:多尔滚企图一口吞下吴、李两军的战略目的暴露无遗。
吴三桂初识陈圆圆 吴三桂迫不得已连夜发动攻势,解救出被多尔滚管制下的松、锦明军。第二天一早,便向李自成军发动击溃战,主要目的就是要冲出多尔滚的包围圈。
李自成获知吴三桂的意图后,便派张若麒与吴三桂谈判联合抗清问题。但是当李自成获知诱导其攻打山海关是吴三桂的计谋后,是又气又急,当时就在永平杀害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
李自成逃回北京后,又进行疯狂的报复性屠杀,在北京二胡同杀害了吴三桂的母亲全家共三十六口人
吴三桂军由于没有找到皇太子,仍然是孤军一支,坚守北京当然不可能了,于是借追剿李自成为名,大踏步撤退至潼关。两天以后,多尔滚打着吴三桂请他帮助明朝平定内乱的旗号占领北京。
二、吴三桂是什么时候真正降清?
早在松、锦大战后吴三桂退守宁远、山海关,崇祯皇帝封他为关宁四镇提督时,皇太极就多次写信派人招降吴三桂,如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舅舅祖大寿等等一大批早期降清明朝旧官僚,但这些招降都失败了,因为吴三桂根本就不想降清。
清军入关前又派洪承畴、祖大寿前往山海关招降,都没有成功。相反吴三桂却想利用清军消灭李自成,结果反被多尔滚利用。吴三桂与多尔滚双方已经失去信任感,因此在多尔滚执政期间吴三桂根本不可能降清。
但是在南京南明小朝廷覆灭后,吴三桂开始动摇了。
吴三桂从潼关西进汉中,满清就开始吹嘘说是受他们的指派,但我们从唐通给满清的奏折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破绽。
老谋深算的多尔衮 “平西王”的封号最早满清是授给唐通的,从唐通给清政府的奏折中我们可以看出,唐通已经受命向汉中进发。但是不知为什么吴三桂却出现在汉中,“平西王”这个封号却变成吴三桂的了。这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唐通到汉中后与吴三桂的关系都没有了下文。这说明满清在撒谎。
一个汉中怎么可能封两个“平西王”呢?从资料中我们只看到唐通给清政府的奏折,却不见吴三桂的奏折。说明这时候的吴三桂跟本就不是满清的人。所以根本就不必写奏折。吴三桂给清政府的奏折一直到十多年后进军云南才出现。这说明了什么?……
“平西王”的含意就是要消灭四川的张献忠。据吴三桂的实力要消灭张献忠是没有问题的。而多尔滚又命令豪格进军四川围剿张献忠,后又任命李国翰为四川总督,其目的显然是要限制吴三桂向四川发展,扩充军事实力。但由此可见吴三桂进军汉中,并不是受命于清廷,而是把汉中作为自己的割据领地,满清政府无可奈何。
吴三桂在汉中一呆就是十多年。这期间他没有为满清做任何事,后来顺治十五年吴三桂受洪承畴之邀进军云南。
很快西南的抗清势力全都投在吴三桂旗下,吴三桂的势力大增,清廷逼吴三桂把明朝最后的皇帝朱由榔引渡回昆明。朱由榔到昆明后,吴三桂身着明朝官服参拜朱由榔,可见吴三桂根本没有把清王朝放在眼中,公然藐视清廷,意在辅助朱由榔恢复明朝。可是朱由榔却“不识好人心”而故弄玄虚大骂了吴三桂一顿。
吴三桂要辅助朱由榔恢复明朝的消息一传出去,四面八方的旧明朝官僚云集昆明,又吹捧起朱皇帝来,于是朱由榔不思进取又腐败起来。
面对如此乱象,倍感失望的吴三桂决定放弃这一计划,把朱由榔交给清政府。但是狡猾的清政府把奏折退回,用杀不杀朱由榔来考察吴三桂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要留朱由榔就必定要与满清开战,也许是出于没有进取心,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吴三桂选择了和平。在昆明金殿的那面铜旗上的四个大字“天下太平”代表了吴三桂这时候的思想。
杀了朱由榔后,可以说吴三桂这时可算是真正投降了满人,但是满清仍旧不放心,他们用招驸马的办法,逼吴三桂把自己已经结婚,有妻室儿女的大儿子吴应熊招到北京做人质——这就是吴三桂真正降清后的第一个代价。
三、吴三桂起兵云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满清说吴三桂在云南的军费开支过大,清政府无力供养吴三桂军,所以决定撤藩。后又指责吴三桂在云南私自开采铜矿、银矿供做军饷。清政府这种自相矛盾的表白,说明了什么?
其实吴三桂在离开山海关后,就没有谁为他提供过军饷。吴三桂的军费一直都是靠自己筹集,有谁能为一个敌对势力提供军饷的道理?况且在清政府撤藩前,清廷用分化瓦解的办法,陆续把吴军一支又一支地调出云南。如甘肃的王屏藩、平凉的张勇、汉中的王辅臣、四川吴之茂、贵州的李本深等...
这时在云南的吴军也不多,吴军自筹的军费也用不完,吴三桂把多余的铜建造了昆明金殿,可见军费问题是借口。
吴三桂这时六十七岁,早已无心争夺名利地位,况且大儿子吴应熊还在北京做人质。这时的吴三桂也想回老家辽东安度晚年,所以吴三桂请求撤藩的奏书显然是出于真心。
其实吴三桂云南起兵的主要责任在于年少狂傲的康熙。史学家们总爱吹捧伟大的康熙皇帝,好像他不会犯一点错误。
年少轻狂的康熙 康熙忽略了一个问题,吴三桂手下聚集的是一伙反清人士,他们在吴三桂的管治下勉强降清。吴三桂的离去他们本来就不高兴,康熙轻率地就派遣一名朝廷奴才朱国治做云南总督,他根本就管理不了吴三桂的部下。
就在吴三桂将要离开云南之际,吴应麟、吴国贵、高得捷、夏国相、胡国柱联手杀朱国治逼吴三桂反清,事发突然令吴三桂措手不及,无奈之际吴三桂只好下令封锁消息,其目的是为了营救正在北京做人质的大儿子吴应熊。
可是当康熙得到消息后。一怒之下,杀了在北京做人质的吴三桂的大儿子吴应熊、大孙子吴世霖、和硕公主及其全家,噩耗传来,吴三桂在万分悲痛之后,决定讨伐满清...
事后,康熙王朝为掩饰自己的错误,反复声称吴三桂反叛早有预谋。
四、吴军与清军的真正战况怎样?康熙及其清王朝掩盖了那些丢脸的战役?
吴三桂在云南誓师讨伐满清清政府后,早就不满满清清高压统治的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纷纷起来响应,愤怒的火焰很快就燃遍江南数省,狂妄的康熙一时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吴三桂命令马宝为先锋经贵州进湖南,贵州总督甘文焝想立头功,于是调集兵马想阻挡吴军前进,结果反被部下捕杀,贵州军在李本深的带领下全部归顺吴军。
吴军继续向湖南挺进,所到之处地方官带领民众打开城门迎接吴军,吴军很快就占领了衡阳、长沙、岳阳等地。
吴军继续向北推进时在武昌受阻,吴三桂命高得捷、夏国相经江西南昌、九江打通北上的路,吴军在江西螺子山伏击清军获胜,消灭岳乐、喇布清军两万多人马,占领了南昌、九江...
岳乐、喇布兵败,撤退到鄱阳湖后得到董卫国、希尔根带领的清军援兵,汇合后共计十万清军杀向南昌、德安。吴军韩大任从九江渡长江北上遭遇清军水师杨捷,韩大任部三万多人马覆没于长江中。
韩大任全军覆没后,岳乐和董卫国清军继续进攻湖南吴军夏国相部,吴军胡国柱重新任用高得捷。高得捷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大败岳乐、董卫国清军,清军损失五万多人马逃出南昌、九江,从此清军在江南处于守势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清军统帅军机大臣莫咯在西安调动重兵进攻四川,因吴军最得力的指挥官高得捷病死九江,吴三桂怕吴军再闹出韩大任那样的乱子来,于是布置湖南、江西吴军按兵不动。
吴三桂赶往四川,亲自指挥西北吴军。这时候清军瓦尔喀军为先锋军已经攻到四川保宁,莫洛为中军进入阳平关,贝勒察尼为后军正向凤翔挺进。
吴三桂命令郑蛟麟挡住清军瓦尔喀军于四川保宁,命令甘肃固原的王屏藩、吴之芪领军南下占领略阳切断清军后路,命令吴应麟进汉中,策反王辅臣军暗中切断清军后路。
这样一来莫洛、瓦尔喀的十万清军实际上已经被吴军战略包围了,后勤供应已经被吴军彻底切断。吴三桂同时命令广元地区民众坚壁清野。于是清军瓦尔喀军因缺粮兵变不战自溃。王辅臣乘机收编瓦尔喀军溃兵,又引诱莫洛军进汉中,途中伏击莫洛军,莫洛大败退守阳平关。吴军合围阳平关,全歼莫洛军。清军统帅莫洛战死,十万清军被全歼。
广、平大战后,吴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吴三桂亲自率领,从汉中出发经郧阳、均州进军河南;一路由王辅臣、组成,向凤翔、平凉方向运动。
吴三桂计划西路军在继续追歼消灭清军贝勒察尼军后,西进平凉消灭张勇军,然后再进军延安,大迂回包围图海、贝勒察尼、瓦尔喀等清军残部。
但是吴军王辅臣部在追歼消灭了部分贝勒察尼军,到达宝鸡以后,不按吴三桂计划进军平凉先消灭张勇清军。王辅臣部反而与王屏藩、吴之芪军分手,王辅臣部转而向东占领了西安。
这时候吴三桂在郧阳生病,因战略部署被王辅臣打乱,吴三桂命令吴军暂停军事行动。
贝勒察尼、瓦尔喀等清军残部逃出西安后,满清清廷一片混乱,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地方官纷纷逃到北京。孝庄被气得大骂群臣;“吴三桂有三头六臂啦!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康熙重新任命图海为军机大臣,急调兰州清军回守延安。
王辅臣因连打胜仗而骄傲起来,清军新任军机大臣图海很自信。他用诱敌深入之战术,把王辅臣军引诱离开西安,并命张勇军偷袭攻占西安成功。西安失守王辅臣军后路被切断,又被清军围困,最后因缺粮、断水全军覆没.
王辅臣兵败被俘,王屏藩退守固原。吴三桂料定图海下个进攻目标一定是固原,于是派谭洪、马雄图从汉中带兵增援固原王屏藩,同时授计给固原吴军,布置怎样消灭图海清军。
谭洪、马雄图吴军从汉中带援兵绕道秘密直接进入固原。图海误认为吴三桂所派援兵不多,因为援兵都进了固原,于是仍然按计划集中十多万清兵攻打固原。
图海清军刚一接近固原,按照吴三桂计划,马雄图、吴之芪两军分左右两路秘密出击攻占泾源、镇原。亮出钳形攻势抄图海后路。图海一看不妙中了吴三桂诡计,于是命令全军向平凉撤退。
按照吴三桂计划,图海要是向平凉撤退,吴之芪、马雄图两军则继续向凤翔、长武攻击。王屏藩、谭洪两军则出动马步兵,同时追杀清军。图海军大乱,逃到平凉一看不行,又向长武逃窜,吴军穷追猛打,从固原、平凉一直追杀到长武。
图海军大败,十多万清军最后剩下不到两万人马,由图海、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带领残兵,逃回西安,至此清军在北方的主力军基本被吴军消灭。吴三桂十分高兴地回成都称帝。建立大周朝。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吴三桂称帝的地点不是湖南衡阳,而是在四川的成都。在湖南衡阳的衡山是吴三桂的二孙子吴世潘继位的地方。因吴三桂突然中风病死在松滋。故吴世潘继位是有点仓促。清政|府借此丑化吴三桂,因而隐匿了真实的地址)
吴三桂在成都称帝。国号为“周”。登极典礼后,吴三桂计划带十万大军亲征,推翻满清清王朝,一统中国。
吴三桂在松滋集结军队准备北伐,不幸中风病死在松滋。吴三桂遗体顺长江进金沙江,回云南安葬在金沙江边。
五、吴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吴三桂与满清的战争中,清王朝实际上已经被吴三桂打垮,吴三桂是在胜利声中登上王位的,而不是像清政|府吹嘘的那样在风雨飘摇中,仓促称帝登上皇位。
吴三桂在湖北松滋集结军队十万大军亲征,准备最后推翻清王朝,一统中国,不幸中风病死在湖北松滋。
吴三桂的病故使得吴军失去了得力的统帅,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够统一指挥吴军庞大的军队。吴三桂死后其部下各自为战、互不协调,又与清军征战了三年,最后被清军各个击破 ...
吴三桂死后其部下,除新建水师林兴珠投降清军外,其余无一人投降,全都战斗到最后一刻。川军有一将领想投降清军,结果被自己反清的部下杀死。
清军攻占昆明五华山,当时在五华山的宫女丫环和其他人员数百人全部自杀,无一人投降。可见他们反清,完全出于自愿,并非吴三桂威逼。
可见吴三桂的突然病故,是吴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满清的强大不可战胜。在满清王朝的整个历史当中,这样天外飞来的反败为胜,反复出现了几次......……
历史随想
为大家展示一下1592年日军的实力:1592年3月日本军阀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三十万六千二百五十人,以十五万八千七百人区分为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其余军团编制如下小西行长率第一军团18700人、加藤清正率第二军团22800人、黑田长政率第三军团11000人、毛利秀成第四军团14000人、福岛正则第五军团25000人、小早川隆景第六军团15700人、毛利辉元第七军团30000人、宇喜多秀家第八军团10000人、羽柴秀胜第九军团11500人、再加上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师和七百艘舰船作运输士兵和海战。而为了补充兵源,命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政宗将他们的旗下的军队集结在名古屋作为预备队,共10万5千人。一时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战略上,采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陆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攻明,于4月正式开始了攻略朝鲜的战争。4月12日其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七百人先渡海至对马岛待命。4月13日九军出发之命到达,4月14日侵朝的日军首先于釜山登陆,19日后的5月2日攻陷朝鲜王京汉城,6月15日攻陷平壤。
日本如果不是在1592年动手,而是在1644年动手,希望大家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满清军、吴军、农民军、日军,究竟是谁来统一天下,或是划江而治。
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彩排,有的只是每一天的现场
中华5000年政区变迁图
http://www.iqiyi.com/w_19rsp87gzh.html
世界五千年政区变迁图
http://www.iqiyi.com/w_19rss9iyg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