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吴氏宗谱资料汇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卫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2/24 23:35:05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wty
 


成都市吴氏

1、四川都江堰没头河吴氏肇基祖(始祖)吴来悦。1717年从广东省平远县坝头乡东片墩徒迁到四川省都江堰和崇州市交界处没头河居住。在入川世祖来悦公生松元\柏元\榕元\模元。其中松元公留原地,其他都迁来本地。字辈:兆明思汝友,来元应芳升,佰肇永维新,国家光玉泽,文士庆庭登。

2、四川金堂陈家沟吴氏。肇基祖(始祖)吴兆*(金监)。吴兆*(金监)祖婆徐氏夫妇于雍正元年**岁,自江西南昌府澧城县,迁来上川西成都府金堂县下四乡十甲二单地名陈家沟落业。先祖情况:一代启祖吴玄德,妣凌氏系江西南昌府澧城县祠化寺圳上*项人,有过填湖广长沙府湘乡县上里五十八都衡阳乡屋*冲..。字辈:玄茂都万蘅,国正朝兴世,兆应吉裘绣,绍宗定永贤,良才通天子,福寿载长春。

3、蜀川吴氏。一世始祖鹏立公端睦妣陈,子女五个,必凤、必文、必秀、必盛和必云。乾隆十七年壬申岁广东闹水灾,始祖婆携长子必文逃荒,于六月十九日首批进川,同月二十九日暂住简州(现在的简阳市)东乡双岔坝,后移居金邑(现在的金堂县)芭蕉沟柏树湾--吴家桥(今金堂县双流公社建设一队),当初佃一何姓家业,在始祖母内外辅助下,家业渐渐兴旺,同治八年建祠于芭蕉沟狮子山下中河坝。

4、邛崃道佐镇双溪村吴氏。原籍麻城县孝感乡大物村。入川始祖不详。今以吴尧、吴舜为一世。族迁徙史:先祖吴启汉,子吴成惠妣雷氏生六子。吴江、吴义、吴良、吴辨四子留麻城县,吴尧、吴舜迁川。先迁崇州麻柳湾,后迁邛州倒座庙吴大沟居住。

5、简阳吴氏吴斯先宗支。吴四六郎的七子吴源,原籍江西省吉安市,明初与子吴有全、吴有金赴广东博罗任县衙主簿,解职后定居和平县石角嘴湾开基,吴斯先是吴友全第14世后裔吴愈次子,于康熙六十年(1712)迁四川简阳河东黄家沟开基。

6、简阳吴氏吴嘉铨宗支。原籍福建龙岩州,于康熙甲午年入川,始居资阳后移居简州,后裔居简阳。与吴嘉铨由闽入川的还有他堂兄弟吴嘉铿,他们同属吴念一郎后裔。


自贡市吴氏

1、荣县新桥吴家坝吴氏。1376年吴洪道、吴仁道兄弟携家眷自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尖山子堰塘坝入蜀,托基于自贡市贡井妖滩子落业。吴仁道配余氏来荣县之南乐德镇创业。又越一世,吴思聪分徙荣县之西八十里帽子山、盘湖溪、马村坝寄迹,生三子安和、安泰、安邦,后裔分居吴家坝上中下坝。

2、富顺吴氏。湖广填四川时期,吴荗林、吴荗镇入川。居朱家坪、松林塆、小鱼村。字辈:纯、阳、谨、厚、正、大、光、明、登、占、文、圆、世、远、安、定、家、国、荣、华。

3、荣县“永兴祠”吴氏。入川始祖吴必秀,原籍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徒坡,元朝顺帝至正德年间特授泸州判官,占籍于泸州小石厢。


德阳市吴氏

1、中江县吴氏1。先祖光耀公在清乾隆三十四年从广东搬到四川。家谱记载的是宣公后的,依次是:宣公纶公宥公坤二公吉甫公五四朗千一朗六四朗念三朗逸创公应琮公勤惠公祖生公永庆公我品公文仁公子潘公光耀公。

2、中江县吴氏2。始祖为福建连城永清公,派下5世“长安于天喜四年岁贡选广东潮州府程乡县教谕”从福建迁广东,派下26世盛英公于清乾隆39年从广东徒步入川在中江县大西门外纸钱垭,即中(江)广(汉)路中江出城2KM安居繁衍至今。班辈:周英绍达中、怀开定祥隆、兴荣源自启、敦庆裕扬鸿、信义传世代、道德振家邦、先绪正远大、孝友必永昌、作述宗功继、勋名立朝堂、文明乃治国、斯维族之光。

3、中江紙錢埡吳氏。祖譜記載盛英公入川是在四川中江大西門外紙錢埡安身繁衍,宏(弘)興、洪周等人也安葬在紙錢埡。

4、中江回龙镇吴氏。康熙55年湖广填四川始祖吴一诚入川。字辈: 中尚云昌、其祥芳兴、守家开国、光显朝廷、明怀代选、履吉安贞。


绵阳市吴氏

1、三台县西平镇吴氏。吴念一郎于宋朝寳庆元年乙酉,公元1225年,从河南开封府迁往福建省漳州华崶社;念一郎之子十二郎,于宋朝咸淳二年丙寅,公元1266年,从福建省漳州华崶社迁往福建省龙岩州龙门里余炉官宅坊,是福建省龙岩州吴族始祖;康煕五十六年丁酉,公元1717年,吴一绅响应清政府向四川移民,开发四川的号召,命长子吴中掦,留守福建继承祖业,并带领次子吴中魁,三子吴中木,四子吴中贵,五子吴中赐,六子吴中旌到四川创建家业。入川始祖吴一绅带领次子吴中魁,四子吴中贵,五子吴中赐在四川富顺县下南路尹市坝置家立业。三子吴中木,六子吴中旌在四川三台县置家立业,三子吴中木的后辈迁居川北昭化,广元三堆坝,双流县。六子吴中旌在三台县观音埸(现在的三台西平镇)独创家业,其后辈子孙大多居住在三台县和中江县。

2、广东五华县移居四川梓橦吴氏。吴承泽(广东五华始祖)第十一世祥发生六子,其中长子宏江的三个儿子;次子宏清的长子和四子;三子宏辉的四个儿子中的长、次、三子;五子宏崇的两个儿子。共有吴氏十子从广东五华移居四川梓橦。


内江市吴氏

资中县孟塘乡蒲草堰吴氏。始祖吴法清,始迁祖吴位登。迁移:湖广宝庆府迁至资州苦竹林再迁至资州东一里蒲草堰。字派:仲位世永芳、洪祖享荣昌、光霞顺德泽、宗尧守正邦、天星显达远、国乐民安康。世系:吴法清-吴太昌-吴子荣-吴文龙-吴廷松-吴朝东-吴万让-吴仲贤-吴位登-吴世祥。


乐山市吴氏

沐川吴氏。康熙年间,圣祖皇帝诏填四川,吴元鼎公留长子滕兴(娶钟氏不知几子),于保昌故郡看守祖业,偕妻叶氏、偕子滕旺、滕启、滕荣、滕圣四子来川,抵四川省、所属直隶资州、陈家场,佃地谋生,住五年,于雍正二年,又移居荣县,住三年,雍正五年,又移居古戒城(即今之徐州府),棘道所属之马湖府,屏山县沐川掌管司地名猪牙堰,佃地居住。乾隆二年丁已岁,滕圣公移居沐川司水碾坝,乾隆十一年腊月初十日,移居大村乡、红石溪。今各族公议字派:国正安全久、家和杰士多、贤良明理义、甲第永联科。


南充市吴氏

1、四川南部县盘龙镇邓家沟(以前叫蒿子沟)吴氏。随湖广填四川运动入川。字辈是:奉子秀先兴学元明光德。

2、走马乡吴氏。大约300年前,湖广填四川由湖广省永州府零陵县麻城孝感乡高干堰、浸水湾迁往四川南充走马乡,是祖父带孙子迁移,父亲留在原籍。孙子名吴圣台、吴圣昂。派语:启尚大洪成,继先传德国,诗书裕后人(厚仁)。

3、营山县凉风乡母家沟吴氏。本支吴氏是泰伯的后裔中的吴念三郎的发派。先祖游仕江南,未归原籍,建业于上杭县。传至吴永礼,遂于明成化年间由福建上杭迁到广东南雄府始兴县青化司月光村,传派一十一代至吴发秀,其子侄辈在清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中,迁至四川顺庆府营山县、邻水县…….繁衍至今。


宜宾市吴氏

1、四川省兴文县大坝乡吴氏。口传开基始祖吴世林从云南清水河(现今为四川省叙永县高峰乡清水河村)迁徙到四川省兴文县大坝乡(老地名:下川南道永宁府大坝城太平里八甲锣锅圈)来的。开基始祖信息:第一世吴世林,第二世吴君贵,第三世吴元陞吴元兴吴元钦,第四世吴连华。

2、长宁县梅硐镇吴氏。入川始祖吴愈,明成化年间进士,因出任四川叙州知府入籍四川;吴愈后裔吴有璠有宜宾迁兴文县再迁长宁县梅硐镇。

3、高县吴氏。(1)吴一善支系,来自湖北麻城,以焦村为主;(2)吴仕志支系,来自广东梅州市,以四烈为主;(3)吴朝富支系,来自于湖北麻城;(4)嘉乐吴氏支系,来自于湖北麻城;(5)沙河吴氏支系,来自湖北;(6)符江吴氏支系,来自于湖北麻城。

4、合什吴氏支系。清代从广东兴宁迁入,均为吴宣后裔。有五支系:(1)后坝子仁祥支系;(2)塘房坳碧荣支系;(3)祖屋山家琰支系;(4)箭竿坝舜云支系;(5)瓷窑坝启光支系。

5、沙沟罗家湾吴氏。入川始祖吴仁深,乾隆五十年随湖广填四川,自广东省兴宁县迁入。

6、观音向坝吴氏。始祖吴恩祖,乾隆十三年戊辰岁率长子吴仁元随湖广填四川,自广东省兴宁县迁入。

7、月波场吴氏。吴宣22世孙吴君瑞,祖籍广东兴宁东厢五晨里外高寨上,乾隆十九年率四子云珍、云珠、云汉、云光迁入月波场。

8、月波茶馆头吴茂魁支系。吴茂魁祖籍广东兴宁甲水约下空堡。于乾隆三四十年代迁入四川嘉定州黄旗坝,后迁宜宾月波坝上。

9、蕨溪吴家嘴吴氏。始祖吴伯川、吴伯魁兄弟,于明朝洪武年间从湖北蕲州关帝庙迁入四川叙州府宜宾县山外乡(今七里乡)观音岩石桩。

10、泥溪吴涛支系。明洪武八年,吴韬率马氏杨氏、以及儿子吴可禄等6人由湖广麻城孝感乡芋头田入川,直接插占宜宾县宣上乡泥溪场。

11、泥溪吴君银支系。洪武八年,由湖广黄州府广济县天德乡入蜀,入川者名字失传,相传入川始祖来川占籍四川荣县金花地区,至张献忠作乱,后裔退回湖广麻城孝感乡桑树窝居住,至吴可福、吴可禄、吴可寿、吴可喜兄弟4人被迫填川来金花时,吴可福居新桥,吴可禄居金花,吴可寿居月和坝,吴可喜居熊家坝。

12、玉龙吴氏。始祖吴一钦,原籍江西,后迁湖北麻城孝感乡;明朝崇祯末年率妻董氏庞氏,子吴启胤等5人,迁入宜宾梁姜沟、后入北门外梁家坎居住。

13、花古马场吴颖学、吴弼学吴氏支系。明末清初,吴颖学、吴弼学与吴明学兄弟三人随湖广填四川,吴颖学落户宜宾县花古殷家山,吴弼学落户马场乡,吴明学落户庆符县义节乡落角星。

14、仙马吴氏。始祖吴仕仁,乾隆年间,吴仕仁孙吴文荣、吴文华、吴文义,从湖北宝庆府城步县八都九甲谭家冲,迁入宜宾宣下乡仙马场新店子落户。

15、青山湾吴氏。始祖吴从周,祖籍江西豫章端州府高安县。明洪武年间迁入湖广永州府零陵县开远乡龙庆里平冲头三渡村。后裔继迁广西。清雍正元年9世孙吴在德、吴在杰、吴在明、吴在贤兄弟4人,迁入四川资阳县东乡三岔沟汪家坝,后吴在德、吴在贤迁入青山湾。


广安市吴氏

1、四川省邻水县西门外石堰口吴氏。 肇基祖(始祖):吴宗受。 吴念三郎之子吴永礼(真一郎)系上杭渤海吴氏派系,成化年间永礼公自上杭迁自广东南雄府青化司月光村,生一子宗受。宗受生五子,长子福先和次子福成自南雄迁自韶州仁化,三子福万/四子福松/五子福崇的后代均在康熙年间移民入四川。先祖情况:泰伯...吴宣(71)- 纶-宥-坤二-吉甫-五四郎-千九郎-六四郎-吴念三郎-吴念三郎(居福建上杭)-永礼(成化年间迁广东南雄)-宗受-福万-衡二郎-吴兴-叙一郎-一忠-魁宇-道登-其粹-發秀(康熙五十六年迁四川邻水石堰口)-献瑞-崙山-修文-起蒿-家顺-声鵉-世陶-代星-飏普-仰华-吴军

2、四川邻水县吴氏1。老家是从达州大竹县花旦桥搬来。始祖吴文南从江西赣县来到四川的。部分字辈,贤才季会昌(有族谱)。

3、邻水县土堡寨吴氏。湖广填四川时期,吴隆飞入川,子孟才。字辈:儒万儒毕国、元隆孟子文,应显康宁永、寿福兴荣华,竞秀增祥达,富贵禄崇添。

4、岳池县吴氏。 泰伯99世晳公31世盛公16世万总公11世奉天公7世吴朝德,自康熙癸未(1703)年迁居四川岳池城南罗家沟为开基祖,娶杨氏,子五:廷武、政、臣、基、怀。  

5、四川邻水县吴氏2。入川祖吴德隆。元朝末年由湖北省麻城市孝感乡峨掌大丘高坎堰入川,住大竹县邻水镇。     

6、楠木园(倒水桥)吴氏。公元1361年为避陈友谅之乱,先祖由江西省庐陵县迁湖北省黄府麻城县孝感乡。入川始祖吴治权(弟吴治柄)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水井湾人氏。宣宗(德)元年(公元1426)正月,吴治权与长子吴彰焕,次子吴彰清带领500义旅由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入川平乱。公元640年张献忠剿四川,文祖,成德祖,文长祖避居贵州遵义府遵义县后村。清平定张献忠之后,我祖成德祖移居顺庆府北门外三十余里伏二甲大地名个邻水县太安里太安乡倒水桥坎上的吴家嘴各宅居住(今柑子倒水桥金鼓村二组)。文长祖一支/仍居顺庆府邻水县西关外百余里地的复兴乡(今椿木乡)楠木园。

 7、湖南长沙迁四川邻水吴家槽居观音,龙安,柑子支。入川始祖吴首登,配张氏。祖籍湖楚长沙府真隶州宜章县南观(关,音)上村,永平乡。该支字辈如下:廷良天文显,国家集德延。永正三才秀,万代大宗传。朝学孔孟光,世代禄禛荣。明显绍思隆,远道治安邦。该支二房:吴若臣,配谢氏。吴若彩,配郑氏。二人世居湖南长沙未入川。

8、邻水鼎屏吴氏一支。该支入川始祖:吴德隆于元朝未年,由麻城县孝感乡鹅掌大丘高坎堰入川。住大竹县邻水镇,值明玉珍处重庆国朝。洪武四年,蜀平籍祖,为成都中卫军武。湖广原老谱20字辈:积善忠有余,业坊毕成杰。德西天镛汉,早明龙定国。


达州市吴氏

1、四川省大竹县白坝乡袁家湾吴氏。肇基祖(始祖)吴盛柏。原籍:广东省韶州府、永康都江泽乡,地名车头寮湾岭背人氏。迁移情况:吴仕忠(宗君益)在顺治元年迁移湖广直颖郴州桂阳县玉城乡地名东岗岭石简头和尚坠麻地坝居住、忠公生有二子长曰嘉麒(字明生)次曰嘉麟(字显生)麒公逝葬桂阳县和尚坠后提检葬杨梅龙虎形豹子冲。麟公逝葬桂阳县东门教场坪。麟生国柏(字茂山)麒生国盛(字友文),清朝康熙六十一年由盛柏抄、其谱入川。字辈:清仕嘉国人兴旺,忠厚传世名显扬、唯有心德光先祖、万代永远大吉昌。

 2、渠县建国乡琏环村氏。源于渤海郡(相当于今河北,辽宁的渤海湾沿岸),先祖于明末清初从湖广填入四川。始迁祖先移居今营山县四喜乡迁秋塝大石盘,并建有吴氏大祠堂,在此繁衍数代后,分支四弟兄迁入渠县。老大落业青丝乡吴家嘴;老二吴胜朝、老三吴胜模落业建国乡;老幺落业宋家乡小黎山。

3、开江吴氏。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8)吴庆玉奉旨由湖南填蜀,系开江吴姓入川始祖。先辈世系:吴宣-纶-珍(珎)-式富-承让-添禄-共一-景德-木兜-学高-启先-齐文-家禄-助民-国相-兴绍-通良-必全-政详-福宗-受森-忠鼎-廷泗-永鹰-喜亨-嘉礼-友仰-庆玉

4、达县石梯镇吴家坪吴氏。始迁祖吴均熙,原籍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高梯子(今湖北省红安县高楼村)。洪武元年,与吴均寿、吴均自兄弟三人“奉旨入川”,被派发至达州通川县宝芝乡(即今达县石桥)。老大吴均寿落业巴灵寨(今平昌县元山区灵山乡场镇近郊);老二吴均自落业达县罐子乡黄石坝;老三吴均熙落业达县石梯镇石河沟。后因吴氏后代家族昌大,聚渠而居,逐以吴姓而授地名吴家坪,再分上湾、中湾、下湾等。

5、渠县岩峰镇蒿子坝吴氏。始迁祖一行三人于明末清初由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高埂堰迁川。老大吴联玉落业于渠县白兔乡高泥滩;老二吴报玉落业于渠县岩峰蒿子坝;老三吴念玉落业于营山县小桥镇的青岩铺。


巴中市吴氏

1、四川南江吴氏。黄州府后人,老派:三国略朝喜,一元正天星,新派:怀思于士终……

2、巴州吴氏。巴州始祖道隆,清祖顺治年间,自四川广元县七眼垌黄连坝因避乱,迁居于巴郡,分支插占巴郡城西门外大溪口及东门外桃角溪二处,遂得以蒙世,安聚于斯,分衍巴州、保宁子孙派系。自吴昆之子启新派二十八辈:朝、芝、宗、川、毓、秀(后改为“廷”)、传,德、化(后改为“志”)、昭、明、文、治、联,长、兴、昌、大、恩、光、远,永、兆、升、荣、吉、安、全。

3、通江县瓦室啸口吴氏。始祖吴诰原籍江西金溪县杭奚里十一都人,于明朝嘉靖年间因官场失意来到四川省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梁隐居。


雅安市吴氏

名山县车岭镇吴氏

       家族迁徙史:(1)吴沟一支吴氏应是明永乐初由中原一带迁入四川名山县的。(2)邛州石头场、红星街上及邢岗为吴守信后裔。(3)名山贯坪一支原由湖广麻城县孝感乡迁川,先居眉山张河坝,数载后又迁洪雅苦竹岗。以贩畜为业,后代四支分别落业贯坪、吴沟、吴岗、一支不详。(4)丹棱王场金花村(上二甲,又称“吴岗上”或“庙子嘴”)一支,明初“自[西]楚入蜀以来,由湖广落业于仁寿县儒社乡人氏,授南京锦衣卫,经历司告职还郡,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正月中旬……移居于丹邑上二甲置买茶立业。”(5)百丈、红星、吴斑竹林(石头场)吴揆之一支,“吾先祖入川分鼎足状,一居邛崃、一居峨嵋、一居雅安包城坝,则吾始祖吴揆之故园也。”吴揆之原名:“应通”,“揆之”为字。明崇祯时为京官,后告之归田,安居邛州石头场。后裔有分迁百丈、红星者。(6)中峰吴坝一支,入吴坝始祖吴应高。明朝末年随闯王入川,后避迹杨柳,再迁崇庆,最终落业中峰吴坝。原谱又说“吴应高杨氏系渤海郡人氏,元世延陵人,为周泰伯之后,后辗转河南(洛阳)湖北(汉水)楚地……”。

       入川始祖:(1)名山吴沟吴氏入川始祖不详,今以明末祖吴守智为一世;【世系】守智—承玉—藩—相良——耀光、洪先……。(2)邛崃石头场吴氏入川始祖不详,今以明末祖吴守信为一世。【吴守信先居名山吴沟,后迁邛州植河坝石头场,先前世系不详。今仅知吴揆之于明末清初人,是否是吴守信之后不详。】(3)名山贯坪(今蒙阳镇贯坪村)吴氏入川始祖不详,今以吴守相为一世;【世系】守相—启杰—1九鹏(2飞鹏、3明鹏)—1思先(2思连、3思鲜)—思先—宗琦——启德、启仁。(4)丹棱王场吴氏以吴春扬为入楚始祖,明中叶祖吴时勉为入川始祖。【世系】吴春杨→吴加元→吴承俸→吴芹→吴时勉


眉山市吴氏

仁寿吴氏

       始祖普望公明初由湖广麻城孝感之蒿子沟北极咀入川,居仁寿下安乡金佛坝(亦作金佛寺)。普望公育六子三女,六子为:必显、必达、必富、必贵、必忠、必全。献乱族人四散,同治年修谱,寻德长房(必显公)后人9支,二房、三房、六房后裔,四房、五房不知其详。先祖昇公系绍官公子孙(四世祖璋、昂二公,璋生绍官、绍清)。传至十三世昇公居简阳郭家沟,育五子:又周、臣周、耀周、祚周、曰周,世存“五周祠”。


资阳市吴氏

1、四川乐至吴氏。肇基祖(始祖):吴国藩。原籍:贵州省遵义奚阳县朗水里三甲,地名麻窝院生长人氏。迁移情况:吴国藩自康熙年间,与次子正彩一同至四川成都府居住,择吉安宁于成都府,地名黑虎庙立墓。吴正彩所传支流,现分散居住于四川省乐至县\中江县\内江市,以乐至县为主。先祖情况:吴国藩—吴正彩—吴朝建 吴朝仲 吴朝兴。字辈:永登国正朝,天德开洪志,通光昌大有,世代显荣华。

2、安岳县附郭乡吴氏。先祖吴通良公后裔在湖广填四川的大潮中,有众多的后裔去了四川,陕西,广西,广东等地;仅四川宗亲初步估计,在川的通良公后裔不下十万。各支系情况如下:(1)忠銮-----廷周-----永显-----喜守-----嘉爱-----友彩----庆伟----新应(入川);(2)忠銮-----廷周-----永显-----喜守-----嘉爱-----友彩----庆伦----新耀(入川);(3)忠銮-----廷周-----永显-----喜守-----嘉爱-----友实----庆位----新闾----世魁(入川);(4) 忠銮-----廷周-----永显-----喜守-----嘉爱-----友实----庆仕----新汤(入川);(5)友泰----庆天……(入川);(6)……庆富----新文(入川);(7)……新骑(入川)。

新应,新文后裔住安岳县通贤镇重石村、长虹村等处;新耀,世魁后裔住安岳县通贤镇龙塘沟;新汤后裔住安岳县徐家沟;庆天后裔住安岳县城东乡吴家坝;新骑后裔住安岳县下七桥(今之安农),部分后裔迁乐至县双河乡

 3、受(寿)钰公还有以下后裔入川:(1)受钰---忠銮---廷周----永显----喜清------子孙入川;(2)受钰---忠銮---廷周----永荣----喜凤----嘉敬------庆思入川

 4、简阳黄家沟吴氏。本支吴氏由广东和平县入蜀简阳黄家沟,肇基祖吴斯先,号振文。


广元市吴氏

1、四川广元旺苍九龙吴氏。 入川祖吴正。明末从抚州金溪来。吴正子五:仲甫,仲财,仲富,仲贵,仲荣。天瑞祖,号宏美,生康熙廿六年,为本支承册之祖,迁五官寨。字派,天月泰文光,坤山川秀长,林中习尔远,万世大昌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