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芮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生定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OK  文章来源:ddwu.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2/23 15:57:34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吴鸣镝
 


在古代的郡县制,县以下设乡、亭、里。里有里魁,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掌教化,这样一套的统治体系,而且是皇权不过县,县以下的乡、亭、里的长与老,均是乡间民主推举,而不是朝廷委派。


吴芮初任番阳县令,可见吴芮的职位是由上级委派,而非乡里推举。当然,番阳是吴芮的故乡,秦朝当局任命吴芮为番阳县令,也是看到乡里对吴芮的高度认可,才选拔吴芮为县令。

现在人们知道,秦国对民众的压榨非常厉害,据称实际税率高达50%,秦国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维持庞大的军队,同样的是,秦国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民众的贫困,从而使民众产生立军功而改善生活的愿望与努力。这是商鞅变法的政策设计的中心内容:国强而民弱,国家强大而民众贫苦。

显然吴芮不认可秦国的这一套做法,虽然吴芮接受了秦朝当局的委任,这并不代表吴芮接受了秦王朝的这种治理观念。这从吴芮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第一个响应起义,就可以看得出来,而吴芮得到番阳民众的拥护,也说明了吴芮并没有真正地实施秦朝压榨民众的那一套措施。可以肯定,吴芮以这样那样的借口,让民众少负担税赋,否则吴芮得不到民众的拥戴与喜爱。

虽然吴芮的时代,孔子的学说并没有成为国学,但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学说,吴芮肯定是读过的,孟子的“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学说,吴芮肯定也是读过的,也是认可的。而志不在浅的吴芮,也自然知晓秦国大势,有五十万兵在岭南平越人,有三十万兵在塞北抗匈奴,秦国中原与关中其实非常空虚,所以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吴芮就认定,只要速战速决,秦国朝廷必然不保。所以吴芮联合祖籍是梅里的越王勾践后裔梅鋗,起兵反秦,即符合吴芮个人的价值观---民为贵,君为轻---认为不应该重税压民而取悦国君,而是应当让“民为贵 君为轻”的观念通过起义来传遍天下,同样这也符合吴芮对天下大势的判断。

然而,吴芮没有料到,秦国的财政部长章邯纠集了三十万郦山刑徒,竟然打败了兵锋正旺的陈胜吴广的起义部队,秦国刑徒并没有象牧野之战之时那样临阵反戈,陈胜吴广集团很快覆灭。好在陈胜吴广起义引领了更多的起义,项羽刘邦以及其它各路起义大军依然不畏强秦,勇猛前进,而不是作鸟兽散。吴芮在这个时候,同样是积极响应团结,在秦王朝凌冽的寒风之中,抱团取暖,紧紧地与项羽刘邦等各种起义军团结在一起。

这个时候,也是秦朝当绝。因为起义军攻秦之时,岭南的五十万秦军在赵佗手中,按兵不动,塞北的三十万秦军,因为主帅蒙恬被赵高所害,名存实亡。而在朝内,赵高指鹿为马,使章邯受到排挤。所以章邯选择了向起义军投降,起义大军从而得到拿下秦都,灭亡秦朝。

虽然刘邦项羽在刚刚起义之时,所率领的军队并没有吴芮的部队多,但在这场战争中,刘邦项羽集团迅速壮大,而吴芮集团只是对其它起义军做鼎力支持,但自己并没有迅速壮大。所以,对秦战争结束之后,面对野心膨胀的刘邦和项羽,虽然按照礼制,吴芮和刘邦项羽都是平级的起义首领,即使项羽封十八路诸侯之时,吴芮与刘邦也是平级的王位,不存在谁对谁忠心的问题,不存在谁服从谁的问题,但是,吴芮根据己经形成的各自实力,迅速对自己的心态做出调整,自降一等,不认为自己和刘邦项羽是平级的关系。

尽管如此,吴芮仍然坚持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吴芮对于项羽坑杀四十万秦卒的行为,并不认同,所以,即使是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拥有着一大片的国土,即使吴芮的兵力远不如项羽的兵力,但是,当项羽命令他杀掉义帝的时候,吴芮断然违抗命令,拒绝执行,而当项羽集团杀掉了吴芮的女儿,侵占了衡山王国的国土的时候,吴芮毅然向着表现出有仁者之心的刘邦集团靠拢,并在楚汉战争结束后,欣然地向着在爵位方面与自己的平级的刘邦做出称帝的建议,以保天下和平。

这是吴芮根据各自的实力对比而对自己所做的自我定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接受。如果吴芮有力量战胜岭南的五十万秦军,自然可以让项羽刘邦对自己称臣,为了天下的和平,而让项羽刘邦对吴芮做忠心耿耿地表忠效忠。只是在实力相反的情况下,吴芮立即调整自己,正确定位自己,不惜自降一等,以保障天下和平。而且即使在自己表忠效忠的情况下,吴芮还是得不到刘邦的完全信任,而被刘邦委派到衡山国都黄冈以南六百里之外的长江以南的长沙为王,即使这样,吴芮根据各自的实力对比,仍然毫无怨言,毫无反叛之意,很快地顺从了原先平等的同为王爵的刘邦的意愿,到达长沙。可见,吴芮的心理是成熟的,吴芮的心脏是强大的,并不是一颗玻璃心,并不是一有委屈就崩溃了,从而导致战火再起,生灵涂炭。

由此可见,吴芮有着一颗强大的心,能够正确地给自己做一个人生的定位---可以拜具有仁心的平级为君上,并且不违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在民众能自由生生之息的基础之上,保障天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