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代吴王500年的开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崇让堂  文章来源:当代吴氏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2/19 20:17:55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wty
 

15代吴王500年的开拓


 


历代吴王这些历代吴氏先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周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吴人娴熟的狩猎技术),不断东进(从泰伯仲雍开始,历代吴王的心理中,是不愿向西开拓,因为向西开拓,意味着向周国靠近,有夺取问鼎周国王位之嫌,这有违当初三让王位的初衷),不断地开拓进取的精神。到达太湖以西(阖闾城在安徽当涂横山东南方向二百里处,这是从周章开始到寿梦,十五代吴王,五百年的时间,向东南方向推进的成果之一,向东推进四百里,到达太湖以东的笠泽<吴江区>,向北同样推进四百里,到达淮河流域的河南境内)

-----------------------------------------

泰伯仲雍离周奔荆,最后到达的地点,有五种说法

一是无锡梅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注“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 
二是镇江丹徒,理由是,李伯谦根据田野考古成果认为:“太伯、仲雍奔荆蛮,即宁镇地区。”,这里有古国朱方。
三是安徽当涂,理由是,《越绝书》记载“传闻越王子孙在丹阳皋乡,更姓梅,梅里是也。”唐人陆广徽《吴地记》又注:“梅里又名番丽,今横山”。横山在安徽当涂县。
四是浙江萧山,理由是,《世本·居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吴孰哉居藩离”,东汉宋忠注“蕃离,今吴之余暨也”。余暨是萧山的古名。
五是安徽潜山,理由是,屈原的《楚辞·天问》中有“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孰期去斯,得两男子。”古南岳指天柱山,即现今的安徽安庆潜山县,而且潜山县的城关镇也叫梅城镇,按古时的语境,也可以称之为梅里。(古代,县以下设乡、亭、里。里相当于村,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梅里可以称之为梅村。)

总之泰伯仲雍在梅里,梅里或者又称为藩离以及番丽,而梅里或者是在江苏无锡、江苏镇江丹徒、浙江萧山、安徽马鞍山当涂、安徽潜山。

有分析认为:
无锡一说,没有田野考古证据,只有距离泰伯时代遥远的史料陈述与距离泰伯时代遥远的建筑(泰伯庙与泰伯墓)。
丹徒一说,由于丹徒有朱方国,泰伯仲雍不太可能在一个国家之旁再建一国。
萧山一说,此处距离越国国都绍兴只有六十里,也不太可能在这里建国。
潜山一说,只有屈原《天问》一辞的孤证。
当涂一说,梅里是后来的越王勾践子孙居住地而形成的名称,但距离朱方国二百里,距离越国五百里,可以建国。

所以,《史记》记载泰伯奔荆立吴,并未记载奔梅里,而且,关于梅里是在何处,也是众说纷纭。并且,各处的梅里或者又称为藩离以及番丽,其名称形成的年代,同样是众说纷纭。

现代考古认为,阖闾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城里村)可能不是国都,而只是军事城堡,而在阖闾城以南60里处(在古代,60里即是一天步行的行程)是夫概城(浙江湖州长兴),这从军事角度上来看,合情合理,两个军事城堡相距不远,只有一天的行程,可以相互照应。而认为夫概城(或称夫概邑)在萧山,由于萧山距离阖闾城有150公里(300里),古代是五天的步行行程。萧山距越国都城(绍兴)是60里,一天的行程。而越王与吴王阖闾的槜李之战,据称是在浙江嘉兴展开,嘉兴在长兴以东,距离长兴(夫概城)二百里,而且槜李之战是阖闾首先进攻,可见槜李是在越国境内。由此可以判断,萧山不可能是夫概邑,否则越国是断裂成两截的国家。

后来越王勾践主动进攻吴王夫差,在夫椒(无锡洞庭山)被夫差打败并活捉。这一仗,应该是越王从水路进攻吴国,绕过了夫概城与阖闾城,也绕过了苏州城。二十年后,勾践又主动进攻吴王夫差,在笠泽打败夫差,这是在吴都(苏州城)以南五十里处打败夫差,并包围吴都(苏州),三年后吴国灭亡。可见,笠泽是吴国的地域。笠泽是在槜李以北六十里处。可见这一带是吴越两国交界的地方(两者中间的地方,现在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江浙两省的交界处),由此也可以见得,萧山不可能是夫概城的所在。

所以,有人根据古籍资料分析仲雍在萧山立足,显然很不合理,因为,如果仲雍居于太湖以南的离越国国都非常近的萧山,后来吴国向北撤退300里,绕过太湖,退到太湖以北的苏州建城,说明吴国在立国之后,败退得太剧烈了。而史书记载“吴东向伐越”,吴国向东攻伐越国。吴国从建国以来,凭借先进的生产力与文化,对越战争是节节胜利的,如果吴国一开始是在苏州的话,那么,伐越只能是向南进攻,而不是向东。这只能说明,吴国原来是在西边。而且,正因为如此,越国统治阶层世代仇恨吴国,由于吴越两国语言风俗相通,吴国王室善于怀柔理政,所以,越民和越王不同,越民乐意由吴王接管。

吴泰伯立国之后,到周章时期,才被周武王封为子爵(周章的弟弟虞仲被派往黄河大拐弯之处,封为侯爵,建立虞国,比子爵高两个等级),按封建礼制,周章的子爵吴国,大小只能是方圆五十里,不能再大,否则违制。

但是,到了寿梦时代,五百年不到的时间,吴国己经是方圆几百里的大国。可见,历代吴王这些历代吴氏先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周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吴人娴熟的狩猎技术),不断东进(从泰伯仲雍开始,历代吴王的心理中,是不愿向西开拓,因为向西开拓,意味着向周国靠近,有夺取周国王位之嫌,这有违当初三让王位的初衷),不断地开拓进取的精神。(阖闾城在安徽当涂横山东南方向二百里处,这是历代吴王在五百年的时间里,向东推进的成果之一)

只是,立国比吴国迟近百年,而且立国之时也是子爵国家的楚国,同样也不断地东进,楚国从长江三峡附件的地方不断扩张,五百年的时间,向东前进一千多里,终于与吴国相撞。虽然楚国从水路向东而下,一直打到安徽芜湖一带(伍子胥过昭关,就是在这一带),也就是离当涂只有一天的行程的地方,但是吴国在淮河流域逆流而上,也曾将势力延伸到芜湖西北五百里的河南固始一带(鸡父之战,吴国大胜楚国)。吴楚争霸开始之后,楚国以军队数量占优势,吴国以军队质量占优势,最后吴国战胜楚国而得以称霸。

虽然后来吴国被越国所灭,楚国又灭了越国,但是,楚国灭越之时,也是将越国逼退到钱塘江以南,楚国并没有占领钱塘江以南地区,吴国也没占领过这一地区。这里是越国的核心地带,直到秦始皇时期才被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