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于战国时代的《世本·居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吴孰哉居藩离,孰姑徙句吴。”(“孰哉”是仲雍的字,“孰姑”是寿梦的字)。
东汉宋忠注“蕃离,今吴之余暨也”。《元和郡县志》:“余暨本名余概,吴王弟夫概邑。”余暨是萧山的古名
但是汉代《越绝书》说:“传闻越王子孙在丹阳皋乡,更姓梅,梅里是也。”唐人陆广徽《吴地记》又注:“梅里又名番丽,今横山”。(横山在今日当涂县,横山也称为衡山,屈原误以为是南岳)
古代,县以下设乡、亭、里。里相当于村,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梅里可以称之为梅村。
藩离与番丽古音相同,从《越绝书》判断,仲雍的都城梅里,是在当涂横山(小丹阳),也称藩离或番丽,而不是余暨(萧山)。
东汉宋忠也提到夫概邑,而现实中,也有夫概城。夫概邑与夫概城是不是一回事?一说,夫概城在浙江湖州长兴,是在阖闾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城里村)以南60里处,在古代,60里即是一天步行的行程。
而夫概城如果是萧山,萧山距离阖闾城有150公里(300里),古代是五天的步行行程。萧山距越国都城(绍兴)是60里,一天的行程。
夫概城是在萧山(余暨、余概、夫概邑)还是在长兴?
注意,做为军事城堡的阖闾城,在当涂横山(小丹阳)东南方向100公里(200里)处。
参见: 考古界的周老虎:无锡阖闾大城--无锡阖闾城遗址考古疑点众多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108/22/5701732_343706320.shtml
也就是说,如果仲雍居于太湖以南的离越国国都非常近的萧山,后来吴国向北撤退300里,绕过太湖,退到太湖以北的苏州建城,确实比较难以说通。毕竟吴国在这个地区一直是一个强势国家,吴国是一步一步地把越国势力逼退到钱塘江以南的地区。所以越国一直仇恨吴国。否则,是吴国被越国从太湖以南逼退到太湖以北了。这显然不是事实。泰伯仲雍建国之后,国势是渐大还是渐小,是显而易见。当然是渐大。可见,仲雍不太可能建都萧山。建都横山的可能性更大。
史书常记载“吴东向伐越”,吴国向东攻伐越国。吴国从建国以来,凭借先进的生产力与文化,从横山开始,向东侵伐越地,一直扩张到太湖一带,将越国逼退到钱塘江以南地区。这符合历史的常理。当年楚国攻伐越国之时,也是将越国逼退到钱塘江以南,楚国并没有占领钱塘江以南地区,吴国也没占领过这一地区。这里是越国的核心地带,建国之初的仲雍更不可能在钱塘江以南的这里立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