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玑巷南迁原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27 10:36:57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admin
 

佛山张槎聚边吴绍德堂  

从珠玑巷南迁原因  

   

关于从珠玑巷南迁原因,在聚边族谱里,只简单用了四个字来表示,就是“因遭时变。”,但在珠江三角洲许多族谱里,包括有关这方面的历史学者,则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三点:  

1.         避“胡妃之乱”;  

2.         躲宋末元初战乱;  

3.         逃天灾地劫。  

珠江三角洲许多祖谱都写有,97户人家南迁是因胡妃之说,因而引出了一段南迁的传说,有人也把这一传说称为“胡妃之乱”。  

相传南宋度宗咸淳(1265-1273年)年间,胡妃因为奸臣贾似道陷害,被逐出宫,流落江湖,走到钱塘江畔,恰遇广东珠玑巷商人黄贮万,两人定下终生之事,回到珠玑巷生活,事隔多年,因家仆对黄贮万不满,到官府告发。朝廷诏令血洗珠玑巷,捉拿胡妃问罪,众乡邻为逃胡妃之祸,大批南迁,胡妃为了不牵连四乡居民,投井自尽,后人为纪念她,在井上建了石塔。  

胡妃之祸,引发珠玑巷居民大举南迁只是一个民间传说,给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平添了一丝人情味而已。但胡妃之乱是发生在南宋度宗咸淳(1265-1273年)年间,相距聚边和罗贵等97户人家南迁时间(绍兴元年,即1131年)晚了近130多年。所以,许多学者认为是不可信的。许多祖谱所载,多是附和其说罢了。我族谱只用“因遭时变”,包罗万丈,一语带过,高明!  

据考证,真正的珠玑巷先民的大举南迁,曾发生过3次,分别发生在南宋末年、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朝局动荡之时。  

南宋末年的珠玑巷移民,是岭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南迁。宋末(约1278年),元军从大庾岭进入广东,遭到福建、江西、广东军民反抗,南雄等地正好处在战区中心,双方互相争夺,战争惨烈。在多年的战乱之中,处在交通要道上的珠玑居民和附近村民,走避一空,几乎倾巢南下。珠玑巷居民南迁,沿水路最为方便,从沙水河,入浈江,到韶关入北江,一路顺水而下,直抵清远,继续下行,经过肇庆、三水可以到达南海、高明、新会、江门、中山等地。  

有关专家估计,在宋朝,直接由珠玑巷和附近58村迁出的人口将近10万,这样空前集中的南迁,在南海九江傅氏族谱上可以找到记载:逃难的人太多,沿河没有船,只好砍竹、木结筏顺水漂下,到了英德连州码头边,约有1万多人停靠在河边歇息,不料夜晚狂风大作,潮水猛涨,竹、木头绑起来的船筏,不能抵挡风浪,纷纷散开,淹死的人难以数计,满江都是哭泣的声音。  

宋朝以后,元明清三朝,珠玑巷仍然不断有居民南迁珠江三角洲。一些专家认为,数朝来,迁出珠玑巷的先民共达数十万之多,现今珠江三角洲许多家族都称来自珠玑巷,并非虚言。  

最近,翻阅吴日升撰写的《五修族谱序》,关于南迁一事,有这样的一段描写,“石碣进士 祖昌,序其族谱云:隐匿皇妃宋史不载,当从阙疑,考高宗建炎初年(1127年),隆祐太后被金人逼,避居江西虔州,建炎四年(1130年),帝遣人到虔奉如浙,先是江广群并起,绍兴三年(1133年),命岳飞讨平之,帝以隆祐太后在虔时,为土贼震惊,命飞屠虔城,飞请讨首恶,而释胁从,斯时江广之间,民不聊生,极思避地,且有因隆祐太后屠城之旨,风鹤之惊,远近播谣,或遂以太后事,附会隐匿皇妃,亦未可知。”  

石碣即释褐,虔城即今之江西贛州,贛州离珠玑巷很近,因此,“屠虔城”势必危及珠玑巷,引起大逃亡南迁,符合情理之中。同时,祖昌公曾在江西抚州、南昌为官多年,对“屠虔城”之事感触更深。因此,从珠玑巷南迁原因,除上述三个原因外,屠虔城”一说,也是值得探讨的原因之一,因为“屠虔城”前后的时间(1130-1133年),刚好与我祖南迁时间绍兴初年(1131年)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