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长子幼书《嗣位图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9/29 9:26:01  文章录入:吴李才  责任编辑:吴李才
 
  

吴王夫差长子幼书《嗣位图序》

作者:吴李才(2016-9-28)

2013年9月份,我浏览美国犹他家谱学会网站时,新发现了这篇吴王夫差长子幼书嗣位图序》,笔者以熟悉的名字和叙述方便,简称为《太子友序》。从发现至今,经过了3年时间的寻找文献依据,如司马迁《史记》、赵晔《吴越春秋》等,只提到越王句践伐吴,“吴太子友”;又如无锡《吴氏统谱》1951年版记载“国亡奔楚其后别详”,安徽休寧臨溪《吳氏族譜》1641年版记载“吴失国太子友奔楚潜处于郢历十九年”;隐姓埋名,改“友”为“幼”。通过部分文献比照,初步探讨认为:它写于周贞定王十三年(公元前456年)是一篇巳知的年代较早、可信度较高的家牒序言,对当年吴氏后裔各支泒由低潮期到逐渐的发展壮大,有很強的亲切感与号召力。刋载在200多年前的浙江省某地的一本《吴氏宗谱》(图1和图2,流传迄今有2471年了,这是末代吴国君主夫差王之长子吴友(幼)遗留给吴姓人的一份嗣位图序》文化遗产,是有重要的文献史料参考价值。它的发现应该有利于对吴文化历史的深刻理解,期待引起各级吴文化研究会的关注,共同探讨、辨析这篇佚文。

近日,吴锐麟先生亲笔书写嗣位图序》(图3,在《华夏吴氏网》上曝光,公开报导,以飧读者,现写出文,一已之言,仅供参考

    一、《太子友序》

                  1、太子友《嗣位图序》—载自淅江《吴氏宗谱》卷之一,原序(1),

  来源美国犹他家谱学会(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

(笔者注:由于本《吴氏宗谱》24卷之年代较远,存在破旧泛黄露白等陈迹,“嗣位图序……比死者”是原文〈指数码页〉第4页,“而一洗之……幼书”是第5页。为使读者观看方便,故截原件合并为一页面,加上相框,特此说明。)

 夫差之子太子友尊称阖庐王为“大父”即他的祖父。而《吴越春秋》却说,夫差是阖庐之孙,并记载夫差不聽伍员和太子友之諫,导致吴越之战失败,但没有说太子友被杀之事,有待寻踪辩析之。

 二、太子友源流

 

 

2、源流简介闔盧、夫差和幼王(尊称,指吴幼、太子友)

—载自淅江《吴氏宗谱》24卷,卷之三,源流,第78页,(1),来源美国犹他家谱学会

 (笔者注:本页面列出诸樊世序和季扎世序,其中季扎之长子大益的子孙:呂莫、吴莫、少文、小德、小仁等内容。)

本《吴氏宗谱》源流及全文记载的是季礼支泒的史实,而在季礼支泒《吴氏宗谱》中,刋载诸樊支泒之吴幼书《嗣位图序》是十分珍贵的,更显示它的重要性和真实性。

三、太子友《嗣位图序》点校

     3、广州新风凰吴氏宗长吴锐麟先生用硬笔书写、点校《嗣位图序》,致感谢!

嗣位圖序

昔我周泰伯、仲雍让位季历,避居荆荆蛮(注:同“蠻”之人,咸以为仁人义士而从之。至武王驱残伐暴,受天命而为天子也,以为我所以嗣诸侯者,泰伯之诸侯也,我所以获天下者,泰伯之所让也。于是封我祖章府君,以子爵树屏姑苏,世守伯仲之祀。至十九世    祖讳寿梦,南侵北伐,而国始大。自东迁而后,周室凌夷,诸侯僭竊(注:同),吴亦称王。乃不意祸起无虞,先大父阖庐(注:一作阖)王,被越所败,重创而死。我    父夫差王,誓于复仇,举师伐越,败之于会稽。恨不听伍员之谏,而许越行成,反为所败,至于灭亡。此我之所以傍徨、悲悼、涕流无巳者也。然思,既往莫,將來宜續,诚恐傳聞無據,後人或失其由來故謹述先人嗣位二圖,以詔來裔,使知剙(注:同“创”)垂之绩,燕翼之谋,皆伯仲开之也。今者,国虽灭绝,而神明之后,天将申之焉,吾之宗人,尚其奋身自励,比死者而一洗之,固所愿也

    

周贞定王十三年(注:前456年)岁在乙酉五月朔日

二十四世孙幼书

(笔者注台头文字:祖”和“父”,尊敬长辈之意,横向书写时,移后两空格,特此说明。)

四、我对《太子友序》的思考

一、从题款称《嗣位图序》,使我们首次看到,当年竹简时代,太子友称“嗣位图”的提法,也许是“家牒”或“家谱”的一种形式表述之一。他遁于徐州著《嗣位图》及《支泒图》,正是说明他写的是详细的文字族谱。笔者未能找到这两份“图”谱,可能失佚。越灭吴之战(前510-475年)至夫差(528-前473年)失国后,有不同族谱记载他的多个支泒(其中有吴芮、吴潜等支泒)后裔,仍流传民间(2-4)。《吴甄源的博客》有文稿:东吴大帝母系先祖世系考》、《[转载]关于吴王夫差后人的信息》等,对吴太子友及其后裔的解读,很有参考价值(5-6)。

二、太子友怀着悲痛心情,总结了先祖之历史与经驗教训,思维敏捷,源流清楚,吴国浮沉,著述嗣位圖圖,以詔來裔,重建诸侯吴国,固所愿也。太子友含畜地用八个字表述了泰伯之让:“让位季历,避居荆蠻”,只说是一让,而不说三让或“三以天下让”。这与历代名家对孔子(552-前479年)《论语》泰伯首章注疏与评说有差异(7-10)。 他说诚恐傳聞無據,後人或失其由來”,这正是至今我们仍对诸樊支泒和季扎支派世序世糸争论的原因之一。可见太子友之预见性是有依据的。

三、太子友对首位君主谓称“周泰伯”这是真实的,因为那时泰伯不姓吴,直至武王克商建立了周朝,成为“天子”,才受姓周章,而追封诸侯于吴地,其“章府君”以子爵树屏姑苏,直至十九世寿梦称为吴王。当年太子友也许认为,周太王才是笫一世祖,太伯为笫二世,或仲雍是传代始祖,示作笫二世,传代至寿梦为十九世的说法。在各地部分家谱中有称亶父为吴氏笫1世祖(11-12),有待商榷。我们应该重视周泰伯、周仲雍至周章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史实研究。

四、从落款可知,太子友是在周贞定王十三年(注:456年)书写的序言,按一谱说,“越灭吴注:473年)太子友奔楚潜历十九载焉”(13),由此推算这篇序言是在他去世前2年[19-(473-456)=19-17=2]书写的。署名写“二十四世孙”是后裔录入的,按目前认知为二十二世孙。“幼书”是指吴幼书写之意,隐居时“友”改名“幼”,幼与友同併音字母(you)。

五、《嗣位图序》全文共有317个字,文字精练,语句畅顺,充分表达他的爱国爱民之思想感情。“咸以”、“悲悼”、“然思”“诚恐”、“尚其”、“今者”、“一洗”、“垂”,“垂之绩,燕翼之谋”、“奋身自励”、“固所愿也”等词语,应该是周朝时期的语言表述之一。

六、从三位名人序言的发表时间对比上看,周贞定王十三年(前456年)发表的《太子友序》比大汉文帝四年(前176年)发表的《贾谊序》(15)早280年,而比东汉永兴二年(154)发表的《糜豹序》(16)早609年。我们研究历代名人序言及家谱中更多的序言,对探索吴文化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七、我阅读过珍藏在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太子友序》,目前主要有2个版本(17-18),均来自不同年代、同一地方《吴氏宗谱》中记载本文公开报导的是年代较早的版本;而年代较晚的版本,则存在着修补改等情况。各地如有发现《吴氏宗谱》记载吴幼(太子友)《嗣位图序》及其史料信息,欢迎网上交流报导。

 八、我们吴幼书《嗣位图序》(简称《太子友序》持有不同见解疑问,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正史对吴太子友没有文字记载,各地家谱文献实录也不详,我们只能在现知的文献中继续寻找它的踪迹与探索为避免引起争议,故不录入详细出处及其它相关页面之内容,留待笔者收藏结集,敬请读者谅解。

参考文献1-18,略)

(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