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正的中国画味——吴悦石人物画品读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25 8:23:0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吴悦石


吴悦石(图片来源:证券日报)

   说起中国画味,人们就会回忆起历代的中国画作品,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整体形象,在每个读者心中都形成一把尺子,使其得以对林林总总的中国绘画形成各种各样的价值判断。中国绘画,自其始创之时,就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追求对自然物象做科学而忠实的描绘,而更注重传神写照,以求作者意趣、心性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早在魏晋六朝,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再到宗炳的“以形眉道”,谢赫的“气韵生动”,直至元代倪瓒的“聊写胸中逸趣”和清代石涛的“吾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等,历代画家都在绘画中实践着“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和“技道合一”的审美理想,逐渐形成典型的中国画的审美、品评标准,特别是在宋、元以来形成的文人画传统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审美意识,在这种审美意识下所形成的绘画风格,整体上也呈现出典型的中国画味。顺沿着这种传统,历代都一些有责任感的画家以自己的绘画实践探索着传统中国画的延续与发展,细心维系着纯正的中国画味,当代画家吴悦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传薪者,他正以自己的绘画实践探索着中国画在当代语境中的传承与发展。

  读吴悦石先生的人物画,很难逃脱其画面弥漫着的文人情怀的感染。观其画面,无论是匠心独运的位置经营,传神的人物写照,简约的人物造型,随性而发的书写性笔墨,富于文化内涵的题材选择,还是富有深意的题画诗文和意味无穷的书法,都在经意不经意之间,传达着浓厚的文人气息,此番境界,非深厚的文化积淀不能企及。

  首先,我想谈的是吴悦石先生的人物画造型。观吴悦石的人物画造型,我的第一感叹是其为真懂画者。出此论断主要基于两个依据:一是其深谙传统人物画简约、传神的造型规律;二是其精熟中国画的笔墨造型理法。对于前者,二十世纪以来的西学东渐,西方学院派美术教育模式对现、当代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方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用西画方法改良中国画的思潮一直左右着当代中国画的教学与创作方向,这种改良在推动中国画变革与发展的同时,也削弱了中国画自身的特色,也就是削弱了中国画原有的味道。体现在人物画造型上,当代许多画家忽略了笔墨和线条的造型锤炼,而用皴擦等方法在画面上表现素描效果,并一味地抠颧骨和人体结构,导致画面徒有其形而精神、趣味全失。针对这种弊端,潘天寿早就告诫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说:“把注意力放在颧骨上很难画好中国人物画。”吴悦石深知此理,其延续正统的中国画文脉,继承顾恺之、吴道子等人的传神写照方法,承接梁楷、陈洪绶和齐白石等简约而富有意味的造型手段,以便追求个人理想和人物画造型的高度统一。品读吴悦石的人物画作品,往往被其所塑造的人物精神气度所打动。无论是抚琴的老者,扫地的顽童,还是目送归鸿的高僧,作者都赋予其启人心智的造型意味,传达出准确的精神情态,寥寥数笔,甚至仅人物的一个背影,就能传递饱满的情感和精神,足见作者的意象造型功力。中国画家虽众,而能精通中国画笔墨造形规律的却寥若晨星。许多画家认为中国画主要为线条造型,殊不知线条并非中国画所独有,诸如米开朗基罗、安格尔、毕加索、马蒂斯、米罗、克利等,许多西方绘画大师都是玩线条的高手,而笔墨造型方为中国画造型的精髓所在。通过笔墨造型不仅提高线条的质量并使其变化无穷,更重要的是笔迹墨气的运动变化体现着作者生命节奏的律动和宇宙运动的气机,是作者通过绘画达到“天人合一”的重要途径。故古之论者有云:“俗人喜画之寓意形色,雅士赏画之笔墨气度。”可见,能解笔墨气度的画家,画格一定不俗,而吴悦石正是深谙笔墨气度的画家。

  观吴悦石的人物画用笔,可谓既狠又准。观其作画,每每先相纸多时,使意象孕育于胸,每一下笔,则如同野战,笔笔写来,气机通畅,腕随于心,笔从于腕,千变万化,出于天然。此番忘我之状态,使其用笔全由意出,时而沉着痛快,时而举重若轻,变化万千,笔所到处,心迹藏于其中,笔未到处,意趣亦含其间。更为可贵者,随意书写之笔线,既能准确而简练地刻画出人物造型,又能微妙地传达人物的精神气度,可谓“形神兼备”也,此种境界,非经千锤百炼不能达到。黄山谷云:“心能转腕,腕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宾虹论用笔曰:“当知如金之重而取其柔,如铁之重而取其秀,金之重,而以柔见珍,铁之重,而以秀为贵,米元晖力能扛鼎,重也,而倪云林之如不着纸,亦未为轻。”用笔如不着纸,飘飘有神仙之气,不谓不重,而是举重若轻。吴悦石先生之用笔能如此轻重自如,收放随心,尽用笔之能事,深得用笔三昧。其用墨则或焦或淡,皆能给人苍润之感,深含古意。

  在画面的位置经营上也体现了吴悦石先生过人的智慧。其笔笔生发,一气呵成的作画方法已使画面气机连绵不断,形象开合有致,顾盼通情,生动感人。而极少的笔墨语言,简约的造型元素,经由画家以诗书画印综合呈现的形式巧妙地结合到画面里,在大开大合的画面构成中不露痕迹地体现着相反相成的造型规律,同时传递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和真切的文人情怀,让人感染于其所营造的精神氛围而忘却其经营所在,此乃万法于胸,殚精虑竭,又终归乎天然。

  中国画的品评历来以人品决定画品,这里的人品主要指人的整体文化修养。吴悦石先生早年得到画坛耆宿的亲授,又为国画名家王铸九、董寿平的入室弟子,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这些都为其绘画题材的选择、诗书画印的综合呈现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也是其人物画能保持纯正中国味的基础,加上其一贯坚持的文人画创作道路,逐渐成就其高迈旷达的绘画品格。宋代书画家米芾曾云:“功名皆糠秕,唯有艺术才有永恒的生命。”其认为书画作品的功能主要是供认雅玩清赏,令人精神愉快。今观吴悦石先生作画,痛快;欣赏其人物画作品,在愉悦中还得到启迪。深厚文化修养,平淡旷达的个人心性,使吴悦石身则诗人,犹有仙骨,如山林之僧,枯淡之外,不作它求。加上其纯正、精深的笔墨语言,使其人物画能出尘格,含新意,形成天真、平淡而又奇绝的画格,从而使其成为标立于当代人物画坛的一枝奇葩。

  

  许华新: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资料由《水墨味》杂志提供

  许华新

  吴悦石艺术简历

  吴悦石,1945年生,北京人。少年时开始学习中国画,五六十年代曾得到画坛耆宿的亲授,为著名国画家王铸九、董寿平入室弟子。有深厚的国学修养和对绘画理论的研究,精于书画鉴赏。青年时代开始遍游天下,深入生活,写生创作。其作品疏朗、洒脱、遒劲、苍辣、奇崛、生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国史馆特约研究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馆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