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溪山吴氏的造纸情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藻德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24 21:46:12  文章录入:吴晓阳  责任编辑:admin
 

长溪山吴氏的造纸情结  

吴藻德   


十里青山十里川,松苍竹翠水潺湲。兴新纸业财源旺,吴氏子孙独占先。  

这是吴氏先辈描述长溪山吴氏纸业的赞歌。  

据传,从明朝起,长溪山吴氏子孙就开始经营纸业,并逐渐推广,继而代代相传,纸业成为重要的谋生之道。吴氏子孙从此与纸业结下了深深的情结和不解之缘。  

长溪山地处皖鄂两省松蕲黄三县交界,属大别山余峰,这里山峦叠翠,绿荫覆盖,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最适宜毛竹种植与生长,给长溪山纸业生产提供了丰厚的原料资源。  

吴氏子孙造纸,大都是手工操作,将抽叶不久的嫩毛竹砍倒,破成片,用石灰水浸泡,使竹片变软,然后用水碓或石碾,锤碾成粉末状,放入水槽中加水调和,用脚踩匀,再加水稀释,然后用竹簾一张张捞起叠放,或露天晒干,或在炕房炕干。晒干者名曰“晒表”,其中有黄表纸,折恼纸,砧板纸,草壳纸。炕干者,称为“炕表”,炕表又有大炕,中炕,小炕之分:可谓品种繁多,规格各异。  

吴氏子孙造纸,技艺精湛,纸形美观大方,纸面干滑而有光泽,色彩鲜丽而纯净,纸张富有弹力和韧性,可用于食品包装、书法、绘画、剪贴等,亦可用作寺庙中焚烧的贡品,深受广大顾客欢迎。不仅常有潜山、舒城、岳西、广济、罗田、英山、商城等外省外县客商登门采购,而且还越岭翻山,飘洋过海,大批量运至印度、尼泊尔、越南等周边国家销售。在我国生产力还不怎么发达的岁月里,长溪山纸业成为吴氏子孙繁衍生息的重要的产业支柱。沿河三十多联水碓,八十多张水槽,日产各种规格的表纸百余担,是吴氏子孙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  

长溪山吴氏纸业,经历兴起、发展、鼎盛、萧条四个阶段。兴起于明清;发展于二十世纪初叶至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给长溪山纸业带来新的活力,使长溪山纸业进入鼎盛时期;今天,这一曾盛极一时的手工业,正逐渐趋向萧条。  

值得一叙的是,在八十年代长溪山手工造纸业发展至鼎盛时,面对水资源的不足,长溪山吴氏子孙,将柴油机引入表纸制作,用石碾子代替水碓,以柴油机带动,将工效提高了近十倍;水槽更是遍地开花,户户都有,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交通运输便利,大批江西、湖南的表纸冲击市场;再加打工潮兴起,长溪山数以千计的吴氏子孙觉得这手工造纸已经不能紧跟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不能满足小康生活的经济需求,因而忍痛舍去祖传的纸业,肩背行囊,北上南下,汇入全国滚滚滔滔的打工潮,以新的形式给长溪山带来了手工造纸业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  

如今你如果驱车进入长溪山,来到吴氏子孙的聚居地,也许将很难看到造纸的情景了;甚至连原来举目可见的水碓、碾子、水槽、以及浸泡竹麻的麻窖也难得一见。你能看到的是蜿蜒山腰的柏油公路,高高耸立的幢幢楼房,楼房顶上的电视卫星接收天线……长溪山吴氏纸业,完成了曾经哺育吴氏子孙的使命,永远载入光辉的吴氏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