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岭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面1800米。村民委员会驻排岭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81平方公里。辖排岭、朱家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52户,656人。耕地巳建新城,村民大多以务工、从事第三产业为主。村中有小商品市埸。
2012年,市委市府将排岭区块改造纳入溪西商圈建设大框架,与排岭旧区“三拆一改”工作同步实施。2013年9月开始实施,到2015年11月12日最后一户拆迁房拆除,排岭村改造全面推进,在排岭区块“绿城•兰园”项目建成后,原市场,营业房,商品住宅将回迁。这是继排岭新村建设后,市委市府实施的又一重大城市建设项目。
排岭自然村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村在山岗上岗名排岭,村以岗名。有村民小组4个,206户,481人。
朱家自然村又称为支家,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面800米。有村民小组1个,46户,175人。
排岭吴氏:先祖吴党,后周显德二年由湖州迁居淳安云村。始迁祖吴元奇迁居兰溪西郊环岭 (今兰江街道排岭村)。
追溯先祖吴党,其历史十分久远。相传中华民族祖神黄帝,因居姬水边,故姓姬。又因曾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又号轩辕氏。黄帝与四妃共生25子,传孙权称王,国号吴,母为“吴国太”,追尊外公吴偳,“太师吴国公”,谥“明惠”。 偳子熊庆,为孙权娘舅,袭父侯爵,留居苏州,主持泰伯庙祀。卒,孙权追封“太傅吴国公”,谥“靖”。熊庆子康年,孙权封为“吴国中书令”,领太子太傅,改奉祖侯,康年子英延加封丞相中书令,领太子太师,改嗣贤侯。英延子之则仍拜丞相,嗣贤侯。东吴封拜,三代丞相,称盛江东。公元二八〇年晋灭吴,西晋武帝任命吴之则为大司马,因不就遇害。之则生子式,式子皋孟。吴皋孟东晋明帝时封为“昭衍公”,任吏部尚书右仆射。皋孟子佶,吴佶世袭昭衍公爵位,后成为晋国皇亲,又任命为中书令,封“渤国公”。佶子始泰,吴始泰袭父爵,因才德出众,被简文帝看重,任御使中丞,卒赠“延陵郡开国公”,谥“德献”。始泰子符隽,吴符隽被晋武帝改封为“燕国公”,辅国大将军,兼领尚书右仆射,卒赠“豫王”,谥“章武”。符隽子豫,吴豫拜镇国将军,在与北魏拓跋珪的战争中阵亡,赠号“宁国公”,谥号“烈”。豫子戢,吴戢六岁而孤,时母亲带他迁暨阳(今江苏江阴市)避兵乱,后又归吴地。生子荟,荟生子琨,琨生子襄,襄生子洵文。吴洵文拜南阳郡秩二千石,南朝齐高帝兵起,辟不赴遇害,赠“西丰县开国侯”,谥“忠贞”。洵文子騣,吴騣为季扎第四十一代孙,迁居汉阳山(湖北武昌)耕读终生。騣生子盾,吴盾于南朝梁武帝时任宁朔将军,历任大司马、侍中、左长史等职,后战死,追尊“翊左将军”,谥号“义烈”。盾生子奎,吴奎隋文帝时补中郎。奎子承休,有文名,卒葬江陵。承休生子若远,吴若远唐武德九年丙戌科(公元626年)进士第,补太子通事舍人,迁山南防御观察使,进户部侍郎,累进银青光禄大夫,封赞皇县(今河北赞皇县)开国男,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惠”。吴若远在先祖吴如胜基础上新撰完整的正宗吴姓族谱,这部族谱得到唐政府的首肯,评为“天下第一谱”。若远生世伟,吴世伟娶唐太宗第十二女平乐公主为妻,官封驸马都尉,封新丰侯,卒赠“晋国公”。世伟生子佐,以母荫袭新丰侯,佐生子可博。吴可博唐玄宗时官至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师,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银青光禄大夫,卒赠“渤海郡公”,谥“文哲”。可博生子舜治,吴舜治以父荫补山阴县令(今浙江绍兴),家住山阴。舜治生子翥,吴翥阴居山阴,不乐仕进,授徒为业,著书立说,著作有《山阴诗集》、《闲情集》、《招云集》等,卒时弟子悲泣声应数里,后人称“文简先生”。翥生子融,吴融是泰伯六十九世孙,季札五十一代孙,是唐代后期著名文学家。融子元三,卒葬咸阳县。元三子彬,彬子顼。吴顼是泰伯七十二世孙,因避兵乱迁居湖州归安射村(今浙江湖州射村),生子翦,官左宣教郎。翦次子党,在后周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与兄载米数舟到村淳安汪祈村贸易,当地正值荒年,吴党将米尽散之,救活了百姓,众人感其恩德,以田偿还。当地东太平乡有块田地名石村,吴党认为石村与老家射村音名同,逐卜居浙江淳安石村。
吴党是迁居淳安之始祖。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任本路监仓大使。之后是吴涟,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甲辰科进士第,任大理寺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