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吴氏千一公支源流繁衍考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宿松千一…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23 21:43:43  文章录入:吴晓阳  责任编辑:admin
 

宿松吴氏千一公支源流繁衍考略  

(选自千一公支十修宗谱,文字上略有改动)  

 

宿松吴氏共一十八支,均自江右迁入。千一公支迁松始祖乃泰伯仲雍第八十一代孙,讳千一,自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迁松,至今已有639,传世27代,后裔分布于宿松境内长溪山、高墩山、团林山、隘口、北浴、二郎及江西、湖北、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人口四万余。

(一)

相传千一公兄弟四人,本定居于江西瓦屑坝。后四人携手渡江北迁,并相约过江后,逢地名含“花”者即筑舍定居。四人行至宿松县油榨岭坡北“花桥畈”(今名新垦畈),千一公便定居此处;行至太湖县“花凉亭”,千二公便落脚定居;行至湖北蕲春亦有地名“花桥畈”者,千三公便定居于彼;行至湖北广济,亦遇地“花桥畈”,千四公便定居该地。

(二)

   千一公定居花桥畈后,生子华兴公。华兴公字嵩乔,生子五:宗一、宗二、宗三、宗四、宗五。宗一偕宗二、宗三、宗四兄弟四人同由新垦畈迁至宿松西北乡长溪山封火屋(此屋仿江西民居而建,四围青砖,火不内延,故名“封火”),又名“夹门楼”定居。这四支后来衍生出五大股:宗一公生福一名蓝轩;宗二公生福七名松窗;宗三公生福五名失考;宗四公生二子,长福六名锦堂,幼福八名云阶。这五大股俗称“长溪山吴氏”。宗五则由新垦畈迁往县城南九姑新前乡高墩山吴家大屋,生三子,长福九名天朗,次名天月,幼名光远。俗称高墩山吴氏。

由于战乱等原因,长溪山吴氏与高墩山吴氏渐渐失去联系,两地各修宗谱;直至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千一公八修宗谱时,高墩山福九股才与长溪山各股取得联系,千一公支下福一、福五、福六、福七、福八、福九方得团聚。

宗一、宗二、宗三、宗四,同葬在封火屋后山排拜台下。宗五公、福九公之墓原在新垦畈之月山,2000年迁葬至高墩山吴家大屋老坟峦。

(三)

长溪山吴氏开始定居于封火屋,后人口迅速繁衍,于是大多数便由封火屋外迁,各寻福址安居。福一公迁至离老屋一华里之保障湾、宋家岭,传二十二世,人口4920人(包括南北冲一股);福七公迁至离老屋南十华里之大地埂﹑古亩山,传二十二世,人口4156人;福五公迁趾凤河团林山定居,传二十二代,人口892人;福六公二股迁邱家山,一股迁薛家坞,一股迁上、下鸭蛋河,传一十九代,人口4456人;福八公开始留居风古屋,后人口繁衍,又分出大部迁至今柳坪乡之大新屋、石壁河、蒲家河、黄梅白石洞、后山岭,隘口乡之燃灯寺,北浴乡之黄家山,二郎乡之南北冲传二十二代,人口6426人。今天,长溪山吴氏遍布整个柳坪乡乃至全县各地。

高墩山吴氏存福九股一支,传二十二代,人口1040人。总计千一公支下留居宿松者22000余人。在这六百余年中,各股均有因经商、谋生而外出未归者;清朝顺治年间,大批南人西迁,千一公后裔迁居本省外地以至外省的,亦不在少数;解放后,因支边、招工、大专院校毕业分配而定居各大城市、外省外地者,更是越来越多。人数较多的居住地有陕西的商南、高安等八个县, 河南的栾川﹑卢氏等地,以及江西﹑湖北、山东等省,人口共计数万,有的仍同家乡经常联系,有的已失去联络;旅居台湾、香港、澳门,流迁海外的,亦大有其人。

(四)

总体上看,千一公后裔最集中的定居地还是长溪山。长溪山的范围与今天柳坪乡的范围正好相同。它东至陈汉北浴,南邻隘口的古山,西与黄梅一山之隔,北与蕲春背山为邻,呈长方形,长约十五公里,宽约四公里。南低北高,最北面是巍巍耸立的罗汉尖,最南面是虎踞龙盘的亭子岭。长溪河如一条闪亮的白练,自罗汉尖飘出,缠绕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南去。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数百年间,千一公的后代,就在这巍峨的青山之间,长流的绿水之畔,开山辟壤,艰苦创业,将这荒僻的山区,建设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被人们赞为“黄金乡”的富饶家园。

在党的领导下,近三十年来,长溪山的建设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上世纪70年代,在政府的支持和长溪山人民的努力下,公路修到了罗汉山巅,宽阔的马路代替了昔日的羊肠小道;不久,高压电线拉进了柳坪山区,菜油灯、煤油灯为雪亮的电灯代替。80年代改革开放,更让长溪山人开阔了眼界,转变了思想,提高了生活水平。如今,走进亭子岭,人们将看到平展的公路上奔驰的汽车,青山之巅耸立的楼房,山冲里架起的高压线路和电话线路,山坡上高耸入云的手机信号塔,还有山里人自己办起的工厂,公司……现代科技、现代观念,正以现代化的速度,走进长溪山吴氏一个个普通人家。

(五)

千一公的子子孙孙,在历史的变迁中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清朝末年至光绪年间,由长溪山迁往陕西商南的吴封翁二子吴庚扬、吴庆扬同为进士及第,庚扬官福建瓯宁令,后迁员外郎衔刑部主事加二级;吴庆扬官江西知县,后迁刑部主事:昆仲二人,政绩卓著,德肇乡贤。民国年间,长溪山风古屋吴氏吉慎公祖孙父子集道德、文章、政治、法律、教育于一堂,公次子继俨,三子国桢均大学毕业,先后任法院承审官,县长等职。公孙西庚,北京政法大学毕业,留学日本,先任县长,后在在国务院工作。吴占鳌、吴景云(嘉祥)、吴蕴玉、吴泰阶、吴硕彦、吴秋舫等名儒宿冠,均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职一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溪山为皖、鄂边区革命发源地、根据地之一;坐落在罗汉山脚的长溪山小学,更是马克思主义在宿松的最早传播地。在全国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吴氏子孙前仆后继,许多人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福七股贵新公,千一公第18代孙, 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宿松县赤卫队总指挥,宿松县暴动委员会委员,1930年参加红15军,1931年牺牲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争中。千一公支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中牺牲并进入《宿松县志》的就达十几人。人们将永远铭记这些英烈的名字。

解放后,我千一公支子孙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福八股景阳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勇炸敌军军列,牺牲在朝鲜战场,埋骨异国。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吴氏新一代中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作出卓越贡献者,更是数不胜数。千一公支吴氏,正在祖国的四化大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