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磁灶镇大埔村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小茶生  文章来源:晋江经济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7/4 11:06:13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热烈祝贺磁灶镇大埔村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党委


    昔日贫瘠的“红山坡”,变身今日美丽的新农村。在福建晋江,说起新农村建设,就不得不提磁灶大埔村。

  大埔村位于晋江市磁灶镇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46人,外来人口3500多人,村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党员123名。村里先后被授予“晋江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晋江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优质服务窗口”“泉州市五个好先进党支部”“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美丽乡村”“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回顾过往发展蜕变的历程,大埔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龙头”,村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党员干部的团结奋进,焕发出了共产党人创业豪情,释放出团队强大战斗力、号召力的巨大能量,深刻地影响大埔村的发展进程。






01 发
   挥党建龙头作用 带动旧村改造

  从2003年开始,大埔村实行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实行“阳光工程”和民主决策,通过经常性地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及重大事项村民民主听证会等,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党务、村务管理,形成一股强大合力。

  2012年,大埔村在晋江市率先成立村级党委、纪委、党校,进一步健全了村级的组织领导体系,强化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切实抓好党建工作,发挥党建龙头作用,大埔村党委书记吴金程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大埔村一方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活动承诺,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

  另一方面,大埔村还依托村级党校,不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同时做好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党员远程教育,学习有关新农村建设知识。

  吴金程说,通过抓骨干培训强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了大埔党员干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中,起到了带头表率作用,农村旧村改造牵涉面广,投入资金大、阻力也大。因此,在改旧建新过程中,该村始终牢牢坚持干部带头,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拆旧、带头建设,用实际行动和整治成效带动其他群众。

  大埔村新农村建设从2000年开始。截至目前,村里已完成一、二、五期旧村改造,总占地13.33公顷,建成安置房13幢504个单元、店面100间、别墅及跃层住宅151幢;三期、四期改造现也已全面启动。同时,村里还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立足本村企业多、外出商人多的实际,大埔村还注重发挥外出经商党员回乡二次创业的带动作用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共同建设作用,每年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都组织召开外出商人座谈会,征求有关村庄建设的意见并争取工作上支持,取得明显成效。


 02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带动村民致富

  1997年,大埔村结合村情实际,开始对全村资产资源进行摸底,盘点核实和登记。2009年9月,晋江市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后,大埔村又及时组织重新清查,做到不漏项、不漏登、不重登。

  当年,共清查17个村民小组,审查资金累计672万元,清理资产约2053.80万元,土地面积12公顷,并及时按村务公开程序逐项张榜公示在村务公开栏上。

  对清查中认为不明和不实的固定资产,由村委会拟订处理意见,提交资产和资源登记簿等在内的“三资”账簿。同时,对于个别问题进行妥善处理,防止矛盾激化。

  “我们将村内闲置土地和被占公共土地回收整合后,建设成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通过村务公开、民主听证会等形式进行发布、招租,村集体每年收入50万元以上。”吴金程说,依托磁灶镇中心居住区的改造工程和印刷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旧村改造的同时,村里还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建设了一个占地5.8万平方米的商贸中心区,实现与镇区建设的有机对接,成为村集体收入的又一主要来源。

  近年来,大埔村还成立了旧村改造投资公司,即村集体以资金或土地入股、规模企业现金入股、村民自愿入股的形式进行,共同进行新村建设开发。同时,依托本镇陶瓷市场,动员村民将闲置土地出让出来,由村集体或规模以上企业投资开发成库房、大场地,以储存、保管、装卸搬运、配送货物,以满足供应链上下游的需求。按照村民自愿入股的原则,成立股份合作社,明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集体资产中的权益,以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2015年,大埔村村财收入5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万元。


 
03 构建三张“网络”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在大埔村党委的带动下,除了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外,近年来,为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埔村还努力拓展“平安、民生、文明”三张网络。

  通过实施四级网格化管理,由村主干、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中心户长组成四级联防,形成全方位的平安网络,辅以一支18人的治安巡逻队,实行24小时巡逻;并在全村安装12个全球眼视频系统,对主要路口进行24小时监控。几年来,大埔村无越级上访或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2012年,大埔村投资1200余万元建设的占地1.3公顷、配有101个房间、220张床位的村级敬老院,成了全村老人享受幸福晚年的“安乐窝”。目前,敬老院为村里近200位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食宿等养老服务。此外,村里投入750万元建设的大埔中心小学和大埔幼儿园,目前接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生数已超过本村,他们和本地小孩享受着同等待遇,学费及课本费全免。

  “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村里还形成与邻为善、尊老爱幼、简办红白喜事新风尚。”吴金程说,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实施新的村规民约至今,大埔村全村累计节约不必要开支两三百万元。


  大埔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实施后,不少村民还将节省下的资金用于敬老、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几年来,通过移风易俗参与社会公益的资金已超百万元。村里为此成立了“大埔村慈善协会”,对低保、五保、困难户每季度、逢年过节发放油粮慰问,营造了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的文明乡风。

(来源:晋江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