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赞诚:淮军重臣 两次巡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楚水吴山的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6/2 16:43:38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提要]  作为一代名臣干吏,吴赞诚为洋务运动、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付出了一生。玩:盛桥镇内除吴赞诚墓遗址外,还有烟墩古墓、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金城寺遗址等去处,以及明代庙碑、圣旨碑等大量遗散于民间的珍贵文物。

  他是洋务运动时期淮军中涌现出的一代名臣,其子孙与李鸿章家族有4房姻亲;他是晚清政府对台湾加强统治和建设的先驱者,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称为“勤事忘身”,并奏请朝廷要为他在台湾建祠祭祀。他没有进士出身,却拥有能吏之名;去世时却家无余财。

  他,就是淮军重臣吴赞诚。身后,他长眠于庐江县盛桥镇夏家田埠村。日前,记者来到吴赞诚墓遗址,探究这位晚清名臣的辉煌一生。

  为官清廉家无田产

  记者来到这里时,看到吴赞诚墓掩映于林木之间,现在保存完好的尚有墓碑、坟茔。墓碑之前的树林中,还可发现散落其间的石鼓、石人、石兽、下马石等物。

  村民告诉记者,吴赞诚是由李鸿章亲自安排下葬的。吴赞诚病逝后,因为官清廉,家无田产,去世很久仍没有下葬,李鸿章知道后,就叫吴赞诚的儿子在庐江李府田庄内选一坟地,并亲自安排了相关事宜。

  在村民的描述中,吴赞诚墓规格很高。作为朝廷大员,他的坟茔在建造时是用糯米浆浇筑,确保整体光滑、坚固。可惜后来这里曾遭破坏。不过据村民回忆,墓园原先占地数十亩,光湖泊就有两个,一名“砚台”,一为“印台”,代表了其文人和朝廷大员的身份。墓园当年有专人看管,并配有几十亩墓田用于开支。

  吴赞诚虽是淮军重臣,但淮军诸将中由李鸿章亲自安排下葬的却不多见,吴赞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值得李鸿章如此重视呢?

  洋务重臣功勋卓著

  吴赞诚于道光三年(1823年)八月初一出生在庐江县城关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吴赞诚原名道生,考名道成,字存甫,一字秉之,号春帆。因“吴道生”和“吴道成”均以谱字辈取名,但谐音有“无道生”、“无道成”之嫌,无道不能成事,无道更难生存,均不吉利,考官力劝其改名“吴赞诚”。一代名臣从此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同治十一年,李鸿章奏调吴赞诚至北洋,随办洋务制造事宜。因吴赞诚诗文与数理皆精,既懂制造,又精通管理,李鸿章十分器重他。一年之后,李鸿章在《奏留吴赞诚片》中称:“天津机器局仿制西洋枪炮、军火,事体繁重,督理需才。前经臣访闻,广东尽先补用道吴赞诚……该道实为直省不可多得之员。”此后,李鸿章将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兵工厂——天津机器局托付于吴赞诚。当时李鸿章自己也常驻津门,筹办洋务的一些疑难、棘手之事,他往往与吴赞诚商榷。由此,李鸿章与吴赞诚保持着密切联系。我们可以从李鸿章致吴赞诚的诸多信稿中,知晓他对吴赞诚的信任和倚重。后来,两家更是结为姻亲,吴赞诚子孙与李鸿章家族有4房姻亲。可以说,在淮军中,李鸿章对吴赞诚可谓亲厚第一。

  此后,吴赞诚的仕途越走越顺,先后担任福建船政大臣、福建巡抚等职。在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中,有能力的吴赞诚,是开拓的先锋,处事的砥柱。

  诏赴台湾宣示威德

  早在刘铭传之前,吴赞诚就曾两次巡台。在闽省大员巡台史上,两次巡台是不多见的。光绪十五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称吴赞诚在台“勤事忘身”,曾专折奏请清廷为吴赞诚在台湾建祠祭祀,并建议国史馆立传。

  光绪四年夏,吴赞诚奉旨署理福建巡抚。为了稳定民心,他殚精竭虑,为当时较为原始的台湾社会厘定规则。此后,吴赞诚的足迹几乎遍布台湾全岛。最重要的是,吴赞诚在台期间还理顺了台湾的通商事宜,可以说,吴赞诚为台湾社会的近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赴台也使吴赞诚被瘴气所染,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吴赞诚第二次渡海赴台抚藩,由于值夏秋之交,且历时月余,行程数千里,回福建后,不幸中风。吴赞诚于1884年5月24日病故,终年62岁。

  作为一代名臣干吏,吴赞诚为洋务运动、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付出了一生。(朱震宇 郭如琦)

  小贴士

  行:自驾,从合肥市内出发,由小西冲枢纽进入G4212高速,沿G4212行驶约55公里,从庐江/军铺出口下。再进入S319省道,进入庐巢路,到达盛桥镇。乘车,在合肥新亚汽车站搭乘合肥至盛桥的大巴车,到达盛桥镇后,再打当地的“面的”去夏家田埠村。

  玩:盛桥镇内除吴赞诚墓遗址外,还有烟墩古墓、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金城寺遗址等去处,以及明代庙碑、圣旨碑等大量遗散于民间的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