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端碑刻《白衣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莲子三生…  文章来源:莲子三生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13 23:33:1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山东青州市博物馆珍藏有一通刊刻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碑(以下简称《白衣经》碑)。该碑石灰石质,高82厘米、宽37厘米、厚8厘米。碑文楷书,分为经、跋两部分。经文正文16行,满行多至29字。跋文正文11行,满行多至10字(图一)。现将碑文迻录于下

 

     
        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
  

        净口业真言/唵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萨婆诃/安土地真言/南无三满多没驮南唵度噜度噜地尾娑婆诃/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授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启请/稽首大悲婆卢羯帝从问思修入三摩地/振海潮音应人间世随有希求必获如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阿弥陀佛/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佛/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白衣观世音菩萨/前印后印降魔印心印身印陀罗尼我今持诵神咒惟愿慈悲降临护念/即说真言曰/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铄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噜尼迦耶唵哆唎哆唎咄哆唎咄咄哆唎娑婆诃/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终/万历四十一年癸丑之吉端阳后三日勒石/吴门仇大家浴手写
  
        佛说此经有能持诵一/藏随心所愿获福无量/若欲求男即生智能之/男重色之异保灾救难/无不显应以上数语白/衣经之所不载敬录于/左奉/佛弟子石愔同室邢氏/虔诚捐施/奉佛弟子邢从言重沐拜/敬书经/吴门吴尚端临摹上石并刻

      按:今将上面经文排句于此,若有诵念者可抄录:

                             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

净口业真言:唵,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萨婆诃/ōng,xiū lì xiū lì,mó hē xiū lì,xiū xiū lì,sà pó hē。安土地真言:南无三满多,没驮南,唵,度噜度噜,地尾娑婆诃ná mó sān mān duō, mú tuó nán ,ōng, dù lu dù lu ,dì weǐ suō pó hē.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授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启请:稽首大悲,婆卢羯帝。从问思修,入三摩地。振海潮音,应人间世。随有希求,必获如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阿弥陀佛           〈“南无”音na mo〉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白衣观世音菩萨

前印后印降魔印,心印身印陀罗尼。我今持诵神咒,惟愿慈悲降临护念。即说真言曰: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铄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噜尼迦耶,唵,哆唎哆唎,咄哆唎,咄咄哆唎,娑婆诃。〈喝音阿,啰音拉,怛音搭,哆音多,羯音揭,铄音少,埵音朵,迦音吉,咄音拙。〉)

     

   《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简称《白衣五印心经》或《白衣经》。白衣大悲(或大士)系观音菩萨别称,因观音喜着白衣而得名。由于诵读此经被说是能够得子,在封建社会中后期,特别是明末一度极为流行。当时,寺院和世俗家庭多有供奉。(在青州地区现在仍有"白衣老母"之尊称,白衣老母可以送子,能够护佑儿童,所以本地常有画像供奉的.本地父老相传,白衣岭上有白衣老母.白衣岭即青州市王坟镇黑虎山水库南面的一座山岭.)这通《白衣经》碑的珍贵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篇明版《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全文,可以与传世众多的该经版本进行对勘,具有重要的宗教文献价值。碑面中心为一线雕送子观音菩萨画像,旁缀树鸟,刻工精湛,线条流畅,堪称佳作。这种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非常便利于信徒观诵。
  
        经文、送子观音菩萨画像款署为“吴门仇大家浴手写”。
  
        仇大家称呼,名不见经传。我们认为,应指仇英。众所周知,仇英(1493—约1560年),明苏州太仓人,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出身漆工。后移居苏州,喜绘画。清人徐沁《明画录》卷一《仇英传》称:“摹唐宋人画,皆能夺真,尤工人物。”他是著名的“吴门四大家”(另三位为沈周、文征明、唐寅)之一。《白衣经》碑款署“吴门仇大家”之于仇英,不仅籍贯相同,而且身份相合。以理推之,经文、画像若出仇英之手,则款署必系他人添加无疑。因为自称大家,毕竟显得太不谦虚。况且,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白衣经》碑刻制时,仇英已逝去半个世纪。如视后人心怀崇敬之情,将仇氏遗作添加款署予以刊布,则甚合逻辑。
  
        跋文款署为“奉佛弟子邢从言重沐拜敬书经”。
  
        邢从言,青州益都人。其父邢玠(1540—1612年)万历年间任兵部尚书,乃一代抗倭援朝名臣。《光绪益都县图志》卷三六《邢玠传》载:“次子从言,字素庵。官生。仕至马湖府知府。”邢从言在仕至马湖府知府前,至少还曾任过两个官职:一是青州市博物馆藏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明诰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西冈邢公暨配累封一品太夫人郑氏合葬墓志铭》(下简称邢玠父母墓志)所记“后军都督府经历”;二是《白衣经》碑中邢从言钤有“邢从言印”、“部郎之章”印章,表明他当过六部中某部某司郎中。据明叶向高《苍霞续草》卷十一《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崑田邢公墓志铭》载:邢从言曾任“户部福建司郎中”,“部郎”即指此职。由邢玠父母墓志知,从言兄顾言、弟慎言俱有子,唯其无后嗣。邢从言当然求子心切,这应是他虔诚的“重沐拜敬书经”的直接原因。
  
        从跋文“奉佛弟子石愔同室邢氏虔诚捐施”知,《白衣经》碑是由石愔、邢氏夫妇出资镌刻的。
  
        石愔,青州益都人。其父石茂华(1522—1583年)万历年间官居兵部尚书。《光绪益都县图志》卷三五《石茂华传》载:“次子愔,字钟歧,以荫授户部检校,转工部郎中……寻升平乐府知府。岁旱,百姓流离,愔至多方振济。……楚省矿徒,哨聚千余,逼近富川。愔时署兵备,即选练将士,授方略,擒渠魁,散其党羽,远近以安,郡人为建生祠。”据邢玠父母墓志载,邢玠生有四女,其中三女儿“适……兵部尚书……石公茂华男邑廪生愔”。《白衣经》碑中的“邢氏”即邢玠三女儿。由此可知,石茂华、邢玠两位兵部尚书为儿女亲家关系。
  
        石愔在《白衣经》碑中钤有“石愔私印”、“恭襄公裔”印章。恭襄公,即石茂华。《光绪益都县图志》卷三五《石茂华传》载:石茂华,字君采,号毅庵。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历为浚县知县、扬州知府等职。万历元年(1573年),迁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后升兵部尚书。居秦六月,以赈灾事繁,积劳成疾而卒。赠太子少保,谥恭襄。石茂华“生平清慎,自持不越,检押在官四十余年,家资不称其官。论者谓‘有古大臣风焉’”。其事迹两见于《明史》:一是曾提拔过宁夏叛将哱拜。《明史》卷二二八《魏学会传》载:“哱拜反。……前督抚王崇古、石茂华先后奏加副总兵,遂多畜亡命。”二是曾率军打退青海少数民族的挑衅。《明史》卷三三0《西域传二》载:“茂华乃集诸军分道进讨,斩首百四十余级,焚死者九百余人,获孳畜数十群。诸番震恐远徙,来降者七十一族,斩送首恶四人,生缚以献者二人,输马牛羊二百六十。稽首谢罪,誓不再犯,师乃还。”石愔以“恭襄公裔”自居,表明他颇以乃父为豪。
  
        《白衣经》碑刻工吴尚端,苏州人。他与父吴应祁、兄吴士端并称“江南吴氏”,为当时镌刻世家,闻名全国。吴氏在碑末留有“吴门吴尚端临摹上石并刻”款署,并钤“吴尚端印”、“仲冕氏”印章。应予引起重视的是,吴尚端石刻作品在今山东地区多有发现。根据笔者统计,青州市博物馆除《白衣经》碑外,还有邢玠父母墓志和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明奉政大夫南京户部郎中西屿董公暨配封安人徐氏次配钦旌贞节丘氏合葬墓志铭》分别署款“吴门吴尚端摹上并镌”、“吴郡吴尚端刻。”而且,五莲县叩官镇丁家楼子村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所建柱史丁公祠内镶嵌的10方石碑中有2方为吴尚端镌刻。一为万历四十年(1612年)“吴郡吴尚端摹上并镌”的《柱史丁公石祠记》碑;二为年代不明的“姑苏吴尚端刻”《题少滨丁宪副公祖石祠四首》碑。现存临邑县邢侗纪念馆的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由晚明四大书法家之一邢侗临摹的米芾小楷《西园雅集图记》碑上赫然题有“吴门吴尚端摹上石并镌”款署。临朐县沂山东镇庙由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状元、礼部尚书赵秉忠撰文的残碑后也署有“姑苏吴尚端镌。”这样,在山东境内的青州、五莲、临邑、临朐四县市都有吴氏作品发现,总数竟达7件之多。需要加以说明的是,上述聘请吴尚端镌刻碑志者,无一为寻常百姓,全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官宦或名流。种种迹象显示,这确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苏州籍镌刻大师,他在明后期于山东一带的创作活动相当活跃,推测山东各地还应有不少出其之手的石刻作品存世,今后很有必要留意搜寻,以便作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