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先祖仲雍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4/17 9:16:04  文章录入:吴李才  责任编辑:gohwu
 

拜谒先祖仲雍墓

作者:吴李才  (2016-4-16)

近日,华夏吴氏网站录入《吴氏宗亲常熟拜仲雍公》、《广东廉江吴文化会宗亲赴无锡常熟祭祖祈福》等多篇新闻报导笔者阅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拜谒先祖仲雍墓及其遗迹有更浓厚的兴趣。多少年来的清明时节,扫墓祭拜惯例是对开姓始祖泰伯公在无锡是如此隆重,而对传代始祖仲雍公在常熟却是如此冷落。这次是由世界至德总会主持的祭祀大典,有明显改观,起码看到了在同一天中,隆重、简朴地进行了泰伯和仲雍的祭拜活动。

拜谒先祖仲雍墓


     送上一束鲜花寄托我们的思念,缅怀先祖仲雍之功绩,弘扬至德文化之精神。

(图片来自百度,笔者加相框文字制作)

常熟拜谒先祖仲雍墓的照片很多,笔者选录有典故性的几张图片(图1-图7)说点史料简介,加深对先贤往事的回忆,仅供参考。笔者水平有限,写得不妥之处,请指正。 


1、清权祠中的仲雍塑像,图片载自新浪博客网,《钟山居士的博客》秋游虞山,笔者截图加相框。

仲雍墓道边的清权祠(图1),是拜谒仲雍的祠堂。正中安放着仲雍铜像,上悬“让德高风”匾额,是明弘治年间常熟知县计宗道的手迹;像前有供案,两旁立柱有楹联“道中清权垂百世,行侔夷惠表千秋”,内容来自仲雍墓道“南国友恭”石坊;像两边壁上一为《吴国世系表》,记录了从商末泰伯建立勾吴古国直至春秋后期吴王夫差亡国,吴国22代、25位国君的传承;另一为《吴国疆域变迁图》。

清权祠由来:孔子曾在《论语》中称赞仲雍“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说的是仲雍隐居独善,放弃言谈,不论世事;淡泊名利,持身高洁;隐居自废,符合权宜之道。祠名即取其中“清权”二字是赞扬仲雍让国的高风亮节。

2、第一道牌坊“敕建先贤仲雍墓门”

图片载自《名城新闻网图片频道》,拜谒吴地先贤之仲雍墓》笔者截图加相框。

仲雍墓在现今江苏省常熟市西北虞山,始于明朝成化间,由周仲雍106世裔孙浙江参政周木,奉旨修缮并建墓道,直达清权坊巷(绣屏巷),在巷口建石坊一座。墓道石级上依次耸立着3座建于清代的冲天式牌楼。仲雍墓门在山麓下,面临北门大街,门前的第一道牌坊是清乾隆清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裔孙周士烈、周祖烈等表请所建,上书“敕建先贤仲雍墓门”(图2)

图3、第二道牌坊“南国恭友”

图片载自新浪博客网,《常州晚霞客的博客谒常熟虞山仲雍墓,笔者截图加相框,(下同)。

进墓门,沿山坡往上先走数十步,可见到这第二道牌坊(图3),正面刻有江苏学政、江南督学使曹秀先题写的“南国恭友”四字,柱上刻江苏学政曹秀先所题对联道中清权垂百事,行侔夷惠表千秋背额刻有江苏督粮道胡文伯所书“让国同心”;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裔孙周觐文等重修;现坊为1979年重修。


图4-1、第三道牌坊“先贤虞仲墓”门


4-2、横额刻“先贤虞仲墓”

图片载自《常熟记忆(李笛)仲雍墓—熟古墓,笔者截图加相框。

墓穴前立有第三道牌坊(图4-1/4-2、),为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常熟知县张耀璧所建,额刻“先贤虞仲墓”,坊柱上刻江苏参议程光炬所题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背额刻“至德齐光”。这些文字凝重地赞誉着仲雍清廉淡泊,道德崇高的品质。

仲雍,又名虞仲、吴仲,为殷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周太王)次子,为避位与兄泰伯同奔荆蛮,“断发纹身”,与民同耕,共建句吴,泰伯无子去世后,由仲雍继位,成为吴君。

在史书的记载出现了前后两个虞仲,而前一个虞仲名为仲雍,后一个虞仲是仲雍的曾孙,排行第二,受封虞国,故称虞仲。但两人是曾祖父和曾孙的关系。宋代范成大的理解是他们的名字前都被后人冠以国号“虞”,因此历史上出现了重名,两个“虞仲”。乌目山自从埋葬了虞仲(仲雍)之后,就改名“虞山”。

5、仲雍墓

图片载自《名城新闻网图片频道》,同上图1出处

过了第三道墓门,便见茂密的树林中一条石道,石道尽头是一圈用黄石围砌而成的矮墙,矮墙中间有一座用黄石块垒砌而成的圆形坟墓,没有看到祭坛,一切都显得安静与平淡,这就是仲雍墓之正面(图5)。墓冢封土直径4.5米,高约1.5米,四周黄石驳砌,1979年重修,围绕墓一周有黄石砌筑的罗城。墓后罗城圹壁正中,嵌有四块墓碑。

6、仲雍墓在明、清时期先后立有四块墓碑,

照片左起:第一、二块碑石模糊不清,只能依据记载推断如下:

第一块碑,始于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苏松巡按御史路振飞重修所立“商逸民虞仲之墓”。其后于清康熙四年(1665),常熟知县赵育溥重镌碑:“商逸民虞仲周公墓”。

第二块碑,因前碑断裂,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重修,由江南布政使司督理苏松常镇粮储道巡视漕河兼管苏松地方事务参议捐俸助建。

第三块碑,“先贤虞仲周公墓”,原碑仅存“虞”的下半部及“仲周公墓”等几字,为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苏松常太粮道兼巡视漕河参议程光炬题,常熟知县张耀璧、经办平文熙、督办李文龙再立。

第四块碑,“先贤虞仲周公之墓”,原碑只剩下半“仲周公之墓”等几字,为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江苏按察使王繻奉敕立。

在仲雍墓陵,令人遗憾的是未能看到由吴氏人创建的牌坊、立碑等文物,唯一看到挂壁上有明代吴讷的一首诗文赞仲雍

仲雍随伯氏  让国来荆蛮  放言求自废  民迹终忘还

端委治勾吴  子孙列雄藩  配食至德庙  丘陵寄空山

缅怀雍门言  临风为长叹

明吴讷詩一首  辛卯夏月张建会书

另一首在钱谷《吴都文粹续集》—《访仲雍墓》:

虞仲随伯氏 冺迹逃荆蛮 至今仲雍处 犹自称虞山 遗迹邈难寻 废冢留山间

乡邑失开陈 嵗逺埋荒菅 贱子忝末裔 有泪自澘澘 谁为禁樵牧 陈辞扣天关

笔者注:【吴讷1372~1457)简介】明代一位清正名臣,字敏德,号思庵,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此公素以“散慎直廉,不务矫饰,议论举指,自耻诡随”而称誉古今。吴讷为官期间,始终坚持操守清廉,勤政爱民,因而深得国家重用和百姓爱戴。初为太医院医士,用杨文贞荐,历官都御史,谥文恪。讷博览,议论有根柢。平时生活淡泊,常布衣食蔬他在明洪熙元年担任监察御史,由于政绩卓著,又晋升为南院佥副都御史,所以历来人们都称他为“吴御史”。著有《小学集解》、《文章辨体》《思庵集》等,皆可垂于后。

7、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仲雍墓》

正面刻字   时代:商  公布日期: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常熟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日立

背面刻字   仲雍,亦名虞仲,商末古公嬗父次子,与兄泰伯为让国从渭水之滨避居江南,为吴国始祖,卒葬虞山。是墓南朝梁时己具视模,现存墓区建筑始于明成化间,清代多有修建。

拜谒先祖仲雍墓,笔者有三点初步思考提纲(不在本文中论述):

第一点,《吴氏宗亲常熟拜仲雍公》一文的作者说得好:“此次全世界的至德宗亲,特别是吴姓后人从世界各地赶往常熟公祭仲雍,因为仲雍才是他们真真正正的始祖。”

第二点,仲雍墓由周仲雍106世裔孙浙江参政周木,奉旨修缮并建墓道,直达清权坊巷等,因为仲雍也是周氏一支脉的传代始祖(图8)。

第三点,泰伯仲雍是周太王亶父下传的第二代人,亶父是中国历史上远古世系周朝与吴国君主世系的一个链接阶段之历史人物,因为这部分家谱很有远见地记载了亶父是吴氏始祖第一世(图9)。

8、江蘇-無錫-周氏家乘,1885,

笔者注:周氏族谱以仲雍为始祖的各地家谱记载有無錫、錫山、五牧、浦城等。


9、江苏-江陰-吳氏家譜,《始祖第一世》周太王亶父;江蘇-泰縣-富安吳氏重修族譜,《一世祖古公亶父系,二世祖泰伯系》。

 来源:载自在美国犹他家谱学会(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

(笔者注:以亶父为吴氏始祖第一世的各地家谱记载,有江陰、泰縣、丹陽、信豐、浦江等。)


图10、福建-浦城-周氏合修宗譜,1872,亶父公像赞。

福建-浦城-西吳宗譜,1891,孔子赞泰伯、朱子赞仲雍。

来源:载自在美国犹他家谱学会(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

明代诗曰:“遗迹邈难寻,废冢留山间”;“缅怀雍门言,风为长叹”;空山葬处惟荒草,到处人来必拜之”。座历尽沧桑之明清时修建的,常熟虞山仲雍墓之牌坊、墓碑等,也大部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重修。从现存的仲雍墓(冢)遗址看来,也许地表已经看不见商代的一丝遗迹。然而,自古至今,我们依然拜谒仲雍墓,理由何在呢?

因为仲雍墓是中华姓氏文化遗产之一笔辉煌,能唤起今人对仲雍公的记忆。

因为我们在拜祭仲雍墓中,探索寻求史海沉浮之印记,倾听历史的回声!

 (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