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逢千禧,家庙遇重光。2000年正月十三日,修祠理事会聘请了善公在祠堂驱邪安龙。晚上,由佛家颂经召列祖列宗灵魂,等待上龛各就座位。十四日凌晨四点十五分,由族贤永胜、淑泉分别捧我德广公祖牌、祖炉升龛就位,继而进行简朴而隆重的祭拜礼仪。七时许,各地20多个代表团、队相继而来,从环城路出发,进行民俗游行。是日,风和日丽山欢水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丰良镇万人空巷,到处是人头涌涌鼓乐喧天。正如昌荣族贤写的《古城盛景》:祖庙重光新纪年,古城盛景数空前,龙腾狮跃鼓乐奏,十里长虹舞蹁跹。众岭群山同庆祝,千家万户喜开颜,高歌改革垂青史,国泰民安百姓欢。
那天,130辆大小汽车停放环城路,一切车辆不得进入祠宇周围,“一中”观礼台上下三排,座无虚席。族内老者、族贤、名宦、精英、嘉宾永胜、昌荣、淑泉、省三、友添、家松等,及外姓氏嘉宾前排就座,观礼台周围,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喜气洋洋。
上午八时,游行队伍从环城路出发,经庵下段至中山公园,从老市下街至上街鹅东桥,转左经丰顺一中、大水坝。首先是六辆摩托车开路,接着是丰良镇公安分局的警车,然后是台湾宗亲敬贺的《报本明伦》和五华宗亲敬贺的匾额,接着是族徽(高2米,宽1米,它形似梅花,代表吴氏受姓祖泰伯公发祥地,古渤海郡梅里村。五片梅花由五个吴字组成,寓意全世界五大洲,全中国五湖四海吴氏子孙心连心,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底红色,意味事业兴旺发达,前途光明)。然后是祭品:四个大木盛(郑)放糖果糕饼,全猪全羊。开头大埔队,高举御赐六奇公之三层次红罗;南厢50人的大锣鼓队,有十多副“祠宇生辉”,“代有英豪”,“源远流长”等标旗;少女彩担,儿童火龙队,五彩缤纷。松崖队百余人,有彩旗队、锣鼓队,由十六人擎摆的长龙;大龙华长布队有彩旗,十多人的管乐队等,广西、四川、梅县安和队有一百多人,贺匾是“并蒂连根”,有舞狮大锣鼓等;五华队100多人,有舞狮,“渤海家声”等木制大匾额两块;丰良上吴队有锣鼓彩旗等;东厢队近百人,有彩旗、茶担、锣鼓队、管乐队,还有二十副横标旗。太平队,由吴哲凡教授领队,有彩旗、茶担、锣鼓队、管弦乐队,潘田代表队、西厢队有彩旗、管乐队,揭阳玉湖队有300多人,队伍最为庞大,60多人的潮州大锣鼓,有30多件丝绸刺绣大标旗(横3米,竖2米),四位少女擎扛“振兴中华”、“风调雨顺”等刺绣浮字。大锣鼓、茶担人员一律古装装扮,还有十多位演员以潮州古装装扮的“状元游街”、“穆桂英招亲”等,其余所有成员服装也一律而整齐,深得观众好评。黄金、田贝、汤坑后营、蕉潭等队都有大锣鼓、彩旗、茶担参加,尤其汾水队的大锣鼓,鼓手已78岁,技艺不减当年,弹月弦的83岁老宗亲也深得广大观众称赞,两位耄耋老人仍前来表演助兴,此情此谊实属难得。
十一时,各代表团的狮班、大锣鼓、舞龙、乐队等分别进入祠内参拜,或在门坪表演。拜毕,为分流人群考虑,先由接待员引导至东厢周围10处地方暂作休息。各代表团的狮班、锣鼓、乐队、茶担、彩旗、标旗人员,统一安排到五家餐厅饭店就餐。各团队代表则陆续入祠参祭。
上堂祖龛主牌黑底金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礼桌上摆放各种祭品,有由40多斤花生精心堆砌而成的一雄一雌两只狮子,栩栩如生。有房房富贵、财丁兴旺的糖包。全猪全羊摆放在礼桌两旁。上天井用特制的铁架竖起四柱大龙香,其中两柱系玉湖来的再美、家松祖孙三代由宝安荣归故里揭阳,在当地特制订购的,大龙香重达100多斤,专车从揭阳运来,给宗亲们一新鲜感。香烟缭绕,烛光四射,给祖祠增辉不少。各房派各地区代表肃立中堂,在祝礼生的唱礼声中,中乐伴奏下,深怀崇宗敬祖之情,频频叩首,徐徐而拜,场面庄重肃穆。
从十四日开始,每天都有宗亲前来祠内焚香拜祖。至二十二日止,共收香仪钱四千多元。祠宇安排专人管看和打扫卫生,接待前来参观和焚香拜祖的宗亲和外宾。是日中午共摆270台饭席(包括各酒家餐厅),不含丰良镇内各村自行登席桌数。
十五日,由台湾代表团邀请各地代表团参拜猛虎地(四世祖妣严质婆墓),中午宴请各县市和本县各地代表,以及去年高考中考拨尖的学生和家长共二百多人。午饭后,由旅台代表雨村、淑泉、省三为十九名优异学子颁发奖金,每人四百元人民币,其中全县第一名吴柳州(东厢人)荣获800元奖金。会上,振华理事长代表族人对学生们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并期望鼓励他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学生代表吴刚生则表示:决不辜负族人期望,争取更大成绩为丰顺汤田吴氏争光。
接着,来自四川青神县的裔孙吴建堂画家当场献艺。建堂是我德广公第二十世孙,其上祖270年前迁居四川青神县。其捻条画被誉为“国画艺术的奇葩”。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日,一连四个晚上聘请广东汉剧团、丰顺青年艺术团、丰良国乐团等公开演出古汉剧、现代剧、歌舞、小品等精彩节目,既给祖祠增光,又为丰良镇增添了元宵节日的欢乐气氛。
祖祠修建,庆典盛会能够圆满祥和的完成,全赖海内外宗亲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旅居台湾的雨村叔公、省三叔、淑泉叔、恩笃弟,及在台长辈族贤的大力支持。更难能可贵的是,雨村叔公和淑泉叔夫妇八九十岁高龄,仍为了本次庆典而提前返里指导工作,为此我们深受感动,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感激。
通过这次活动,使广大宗亲得到一次“明伦报本”的教育,真正认识到“亲戚百年,宗族万年”的真谛。进一步把全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继续全面推进建设有特色的吴氏家庙,使之既有纪念性又具现实意义。【 吴振华(敦伦堂理事会会长) 撰于2000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