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第,乃清初饶平右营参将调升琼州副总兵吴汉(号广如)旧居。汉为清初饶平铁印总兵吴六奇(号葛如绰号吴钩公)之堂弟,顺治壬辰1652年购置毗邻大麻圩镇之基业,时任大埔三河城守备。吴汉后随军移驻饶平大城所西林寨等地屡立军功,康熙六年诰授荣禄大夫,其于公元1661-1673年间建成之巨室“思成堂”,即为“大夫第”也!
吴汉当年锐意肇基大麻,建祠创居,训谕儿孙励志儒业,聘乡贤小留村庠士郭与三、郭楫父子为西席,谈经论道,弦歌诗礼。汉生二十二子,一人乡试中式武举,多人勤于诗书进为邑庠生。故乡中有人云:吴氏后贤蔚起,翘然旺族,其来有自也!思其时“五代褒封荣禄第,一门世胄簪缨家”,大夫第思成堂名盛一乡,当非虚传呀!
大夫第思成堂是客家民居“九厅十八井”,屋式为三堂两横。座落在大麻圩临街西隅,面朝圩镇之下街牛岗坪,背靠土岗。土岗由大屻岗、龙虎岗绵延自西而来。大夫第富丽堂皇,当时其规模宏伟冠于一社。“九厅十八井,落雨天噹噹点点”,是昔日大麻当地乡民常念的顺口溜,曾经家喻户晓,是人们对大夫第规模之大的描述。修筑于宅院右隅的一座炮楼,则尤其凸显了当时将门府第的威严。府第正大门前分内院和外门坪两部分,以围墙分隔。据说当初由门前大路拾级而上,至外门坪需走十九级石阶。由围墙偏左位置所开的院门(又称虚门)即可进入正大门前的院门之中。院门正对莲塘梅子岽,与正大门成夹角之势。院门额题之“丰汤衍派”四个大字,先祖不忘本族源流衍自丰顺汤田之意尽在其中!
(2016年参观西河张弼士故居“光禄第五知堂”时,据在场的自力族叔所忆诉,已年近七旬他自幼嬉玩于当年尚存的“九厅十八井”之内,印象中的“大夫第思成堂”,其上中下三堂和大门前围墙、院门的布局模式均与张弼士故居极为相似,只是整体规模稍逊于四横屋的光禄第。)
历经三百年沧桑,因洪水逐年淹浸,淤泥沉积,路面不断抬升,石阶渐而没于尘土,当年宅院高深的气势早已荡然无存了!“九厅十八井”终因周边地势渐高而备受洪涝侵袭,导致年久失修破败不堪。近代本地学究郭茂邦先生曾为此慨叹:“甲第延陵旧世家,金爵觚稜擅高华。旌旗蔽日今何似,古屋荒烟集暮鸦。” 如今炮楼、败瓦早无影踪,古屋残墙也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被爆破拆毁,移为新筑的“附麻村苏屋防洪堤”坚实的坝基了,大宅周围大量的铺路麻石板也被同时深埋坝底。据年长之族人所忆述,位于大夫第“思成堂”右侧的小溪码头也是从大宅内拆移麻石板铺就的。
近几年盛行全国的“楼市风”也影响到了大麻,大夫第旧址在一两年间就被快速地改建成了好几栋民居套房,仅存的遗迹“围屋岗”据传也只是近百多年间为躲避洪水才加建的。大夫第虽然很遗憾的没能留下它当年辉煌的真实印记,后人也仅能从口口相传的描述中,凭各自的想象力拼凑一下大概而已。然而三百年来,它曾经为历代祖辈遮风挡雨的不朽功劳,却应该是跟广如公的功勋荣耀一样,永为我们世代所铭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