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古村落:沉睡“九厅十八井”的清溪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上善若水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4 18:45:26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原题:赣县南塘:沉睡在山村的“九厅十八井”

  雄浑古朴的门楼。

  斑驳沧桑的外墙。

 

  古韵犹存的雕刻图案。

  在赣县南塘镇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清溪村,因溪水清澈而得名。据悉,很早以前客家祖先就在这片风景秀丽的土地上开荒拓土,繁衍生息。国庆节前夕,记者来到清溪村采访,发现这里还保存着一座历史悠久的“九厅十八井”民居建筑群,历经岁月变迁,这座沉睡在山村里的老宅显得愈加沧桑古朴。

  古韵十足的“九厅十八井”

  记者在当地通过查阅吴氏族谱了解到,这座始建于清代道光庚寅年的“九厅十八井”,是当地吴氏祖屋,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有9个厅堂,18个天井,100多个房间。在“九厅十八井”里,正厅分前、中、后三厅,左右设有厢房各四个,整栋建筑群里,厅厅相通,房房相连,做到居民晴天可晒日,雨天不湿鞋,具有冬暖夏凉,通风遮光,舒适安全的特点。前厅外面有宽敞的走廊,设有一对木柱,柱子上雕刻一对抬头狮子顶着横梁,显得威严大气。前厅上方,用雕刻的木板,搭起一个拱形的斗,凹处雕刻双龙,周围排列着八仙像,还有一对造型精美的凤凰横绕中间,展翅若飞。

  这座“九厅十八井”里的门楼,全用石条为框,门楼上方正中处,外面嵌“山川翠秀”四个大字,里面嵌“实笃光辉”相对应。外面上方塑有一对半凸起的柱子,柱子上刻着蛟龙,另一根柱子上刻着鲤鱼跳龙门图案。柱子下方,两边刻着一对鳌鱼互相观望,第二层泥塑小鸟在树上跳跃,再往里边,互配着富贵花。顶层,有麒麟、马、狮、象及各种花草,做工精巧、栩栩如生。

  乡愁记忆与传承保护

  随着该村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居住在“九厅十八井”里的村民们早已全部搬离,但这座承载着客家祖先的烙印与荣光的建筑,依然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这座“九厅十八井”历史悠久、规模恢宏、文化底蕴厚重,交通便利,是客家民居的代表之一,已受到赣县有关部门的重视。对当地村民来说,这座老屋,是他们的根,他们希望能将这座“九厅十八井”列入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九厅十八井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赣南有着大量的客家民居和宗祠存在,抢救村史,继承祖居文化,不仅为我们研究客家历史、弘扬家风正能量,延续文化传承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也顺应正在兴起的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的潮流。(记者刘念海文/图)

  相关链接

  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屋)之一,是客家先祖结合北方庭院建筑特点,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成的大型民居建筑,它继承了古代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其规模可以容纳上百户人家居住。九厅即指门楼、上、中、下、楼上、楼下、左花、右花、天厅等九个正向大厅,十八井包括五进厅的五井、横屋两直各五井、楼背厅三井。

  “九厅十八井”的厅、井布局科学合理,设计构思秉承“先后有序、主次有别”的传统观念,纵主横次,厅、厢配套,主体、附房分离,通风、采光、排水、卫生等安排合理有序。各厅各有功能,上厅供祭祀、族长议事,中厅接官议事,偏厅接客会友,楼厅藏书育人,厢房横屋起居炊沐,融家族聚居,集政、经、居、教、医于一体。另外,它还充分体现了客家先祖在建筑技术上的艺术才能,造出飞檐翘角、雕梁刻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