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吴氏大宗祠东观西台 与 吴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9 20:14:15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泉州吴氏大宗祠是一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海滨街道办事处涂门社区涂门街西段吴厝埕 ,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原是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吴龙征的府第,因其官至东观侍读、西台御史,其第因而得名。

   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泉州吴氏宗亲共议兴建府级吴氏大宗祠,吴龙征九世孙吴朝铨慨然以其第之前三进改建为泉府五县吴氏大宗祠。留后一进自居。于是族人在18904月开始改建,由于清末民不聊生,筹建工作进展缓慢,历时5年。当建至第4年,晋江钱头村人吴鲁(字肃堂)以光绪庚寅一甲一名进士殿选状元,为闽南吴姓千百年来所未有,族人额手称庆,遂加速完成宗祠建筑,并于祠前竖起状元旗杆。

    东观西台里面,吴鲁曾经题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闻诗知国政,讲易见天心”,还为大宗祠的建造题写碑记,其中第二进的木柱联语,“御史大明开府第,状元光绪耀宗祠”,下联讲的就是吴鲁以光绪庚寅年恩科一甲一名殿选状元,为古泉州区域(含今莆田、仙游、厦门、同安等)自明代庄际昌高中以后270多年再出现的状元,也是清代泉州府唯一状元,更是闽南吴氏千百年来未有之盛事。

    东观西台是泉州市现存的少有的四进五开间明清建筑。该建筑占地近1700平方米,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内存多方清代重要碑刻,是泉州仅存的明代官邸和清代规模较大的府级宗祠建筑。199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百年来,大宗祠屋漏墙倾。海内外吴裔修复呼声四起。199710月,在吴捷秋宗长的主持下,吴氏宗亲共同发起修复吴氏大宗祠,海内外共捐资400多万元,遵照文物法修旧如旧的原则,大宗祠修复工程于199910月破土动工,历时一年整,至200010月竣工,并于1112日(农历十月十七日)举行修复竣工“文物重光庆典”。修复后的东观西台基本上保持原有面貌,仍为四进五开间木构古建筑,总面积1177平方米。祠内留存吴鲁等人撰写的碑刻。其中吴鲁撰写的碑刻《温陵吴氏合族祠堂记》分成4块,因“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现仅存一块。后由其后人重新补齐。

    新修复的吴氏大宗祠,左大门匾上书“至德流芳”,右大门匾上书“延陵衍派”,中大门匾上书“吴氏大宗祠”。中门屏风则是吴状元题诗,诗曰:“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闻诗知国政,讲易见天心。”二进大厅“记首世家”匾额笔划刚劲,气派雄浑。三进大厅有“状元宰相”匾额,为南宋著名诗人吴潜而立。另一块匾额“状元”则为清末吴鲁状元所立。大殿正中龛内有吴氏先祖泰伯、仲雍、季札的汉白玉雕像。正厅一角还有一眼元代古井,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20051119,吴氏大宗祠举行盛大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揭牌仪式。之后,修复泉州大宗祠的善款的剩余部分,约二百多万元,被一位参加主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揭牌仪式的族人所据有,据说原来商定,借去的善款,以每月1%的利息,将利钱交于泉州大宗祠,用于宗祠的维护以及宗族文化活动经费,但到后来,每年总共只有1%的利息到位,而且利钱还不能按时到位。这个传说的准确率是百分之百,还是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百之间,有待泉州族人与全体族人共同关注

 

相关介绍在此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905/03/2377452_4969534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