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佛山清代进士吴祖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参考宣统<南海县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7 11:12:49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wjq668
 

鲜为人知的——佛山清代进士吴祖昌  

吴祖昌 字鄂秀,号繩甫,祖籍广东佛山南海西隆堡释褐乡人。他的父辈早离开家乡,于粤西经商,寄籍广西浔州府桂平县,故又为桂平人。因此,佛山人很少知道,佛山有一个清代名臣——吴祖昌。  

吴祖昌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广西乡试举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考取进士后,从此步入官场,先任兵部主事;咸丰三年(1853年),补武选司主事,历升员外郎郎中;咸丰五年(1855年),补山西道监察御史署兵科给事中;咸丰六年(1856年),转掌四川道监察御史署工科掌印给事中;咸丰八年(1858年),他在清府衙任职已满规定年限后,成绩显著,即依例升调,称为“俸满”  

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吴祖昌被升调,授江西抚州府知府;同治五年(1866年),调补南昌府知府,担任过护理江西督糧道、管理马馆监督者、武会试提调者、武会试监试官者、会试磨勘官者、繙译錄科内监试者、管理街道衙门者、巡视西城者、稽查甲米储济仓及七省漕粮者等工作。  

吴祖昌在任职期间,工作莫不“匔匔如畏”,奉职维勤其居。也就是说:他不以功臣自居,态度格外谦逊(恭谨所谓匔),具有克己自谦、勤于职守的品德。例如:  

吴祖昌担任谏官的时候,他知无不言,参劾不避权贵,有骢马御史之风,时值国家多难,海口释骚,祖昌感愤时事,慷概敷陈;在筹备军务方面,则有屯田边省,以征调之疏本;在剿捻军时,则有请责成半鉴袁甲三,并严治赴援迁延不进员弁之疏本,还有疏陈收复江南方略并江西吉安股匪窜扰疏本,具体情况详见国史方略馆。  

此外,吴祖昌在筹划国计民生方面,则议疏通大钱,流行外省,上钞法十四条;请采办杂粮,以济京仓;劝谕畿辅富民,捐输粟米八旗减成折放甲米,酌增粟米搭放等疏本,皆当时要务。  

在统筹广西全省剿匪方面,提议广西东南各府团练,应归两广总督合办等疏,累计千言,形势得失,了如指掌。  

又请示在未恢复秩序的各郡,暂借邻近的考棚,按试查核广西捐输增广学额,并请以殉难学使沈炳垣,逾格施恩于历年殉难绅民、妇女,设局采访,各颁旌卹等疏本。  

被他参劾过的官员,在两广则有玩视海疆的某总督;在广西,则参劾藩司某糜饷殃民,参劾皋司某防守不严、纵贼窜扰;在山西,则参劾知县王心田、陈曜,图剥民肥己,纵贼殃民等疏本。  

每奏疏上輒,都得到皇上的接纳和嘉奖,调他出任江西抚州知府。在召见垂询过程中,皇上御览过他的章奏,全是严谨、有用之谕,同时,他的忠义才识,早已被皇上看在眼里,心数中游,因此,调他出任江西抚州府知府,就不足为怪了。  

当他刚到抚州上任之时,那里疮痍满目,民情浮动,他首先不辞劳苦,安定民心、抚慰百姓,又修治城垣,积储仓谷,购置军械,募集兵勇,无不先事预筹,以备不虞。  

当太平军首领李世贤、汪海洋以数十万人,薄城猛力围攻之时,祖昌统帅官兵于民众,登城坚守七个多月,太平军不能得逞,百姓托赖得以安居。当太平军刚到之时,休闲的百姓缺乏警惕,多被掳掠和要挟,当太平军退却后,则又有狡黠之徒,乘机陷良善或唆妇女控官,籍以图利,可苦了百姓。祖昌得知情况后,严斥这些狡黠之徒,与奸贼异,严加痛斥,从此诬控之风得以平息。  

在抚州府属下之崇仁县,有一个叫黄花宗的人,六岁时便父母双亡,他的家业本来富饶丰足,由于年轻不懂事,暂其岳父代理家政,却遭到族内人反对,经常发生争斗官司,又有豪强,从中作梗,告到崇仁县府,县府又不能决其曲直,上诉到抚州府,祖昌观察那些原告,皆非正人君子,长此下去,事情将不利于孺子,因此判其邑校官,代为收租,计得总数,报县府存案,待黄花宗成人后,才全部归还给他,使垂涎者,计穷而去。  

祖昌又查到抚州府郡有“溺女”之风俗,他恻然伤感,稽查旧档案,知前临川县令,曾有保护育婴遗产的条文,但日子久了,已无人知晓,便即尽力追查恢复之,如资金不足,则提倡捐助之,并劝商民,设法筹捐,成立育婴局,使许多婴儿得以全部存活下来。  

祖昌了解到抚州郡城,旧有六邑书院,经兵荒马乱,已被废弃,他即竭力筹备恢复,以各废寺牍田产,拨给书院,立讲堂,时集生童,历以学行,士风为之一变。  

鉴于祖昌以上种种政绩,巡抚沈葆桢,以江西治行第一疏,保于朝命交军机处,存记候旨录用,于是祖昌又得以嘉奖。祖昌因力保危城,得旨加道衔,并赏戴花翎,调补南昌府知府,寻护理督粮道。  

又有巡抚刘坤一,保荐祖昌入江西循史,首先以祖昌名义,入告两次大计,保荐他政绩卓异,以道员回任候升。  

咸丰九年(1870年),祖昌以母病为由,辞官归故里,复养疴不出。光绪元年(1875年),病逝于里第,终年六十有二。  

光绪十六年(1890年),江西巡抚德馨疏陈祖昌政绩,请旨宣付史馆,列入循吏传,奉旨依议。祖昌“生平于学,无不窥其大要,以躬行实践为主,其居官实事求是,无赫赫名,而所至民爱,所去民思,性复廉介,尝自言曰:吾来去分明,官豫章十年,惟饮西江一杯水耳,僚属贤者,蜜为推荐。”这是对祖昌一生的、最中肯的评价。  

祖昌著有《三树堂文集》、《三树堂诗集》和许多《奏议》,均藏于家中,没有发表,可能已经丢失,实属可惜!  

佛山人只知道有个《大树堂》的名人吴荣光,而不知道佛山南海释褐,还有个“无赫赫名”的《三树堂》名人吴祖昌。吴荣光的《大树堂》已经被毁,但吴祖昌的《三树堂》遗址犹存。  

                                        吴祖昌的《三树堂》,据释褐的老人说,原来广西桂平市和佛山南海联和乡释褐村,都有一个《三树堂》,桂平的情况不详,但释褐村的《三树堂》遗址犹在。原《三树堂》分南北两座,北边一座叫《资政第》,入门即为 “玻璃厅”,再深入分四座,每座均似“亭台式”;南边一座叫“荣禄大夫家庙”,入门即为“门官厅”,再进入有“家庙”、“颐晚楼”,南侧还有八角亭等。四周建有青砖围墙,总占地面积2184 21平方米 ,建筑面积1098。 96平方米 ,其余空地是种花木。《三树堂》门前设有石狮子和旗杆(功名)夹石,“家庙”内原设有祖宗牌位和祭坛。  

解放后,祖昌留在佛山的后人,于73-81年间,已分别把四座“亭台”和“颐晚楼”及“八角亭”变卖,余下的“玻璃厅”、“门官厅”、“家庙”,一直作为农会、粮仓、中学、小学等公共场所使用。现在是村的出租仓库。  

      看到昔日的《三树堂》,现今满目创痍,頹垣败瓦,文物尽毁,令人慨叹。在《三树堂》内,唯一一件被保护下来的,是被柴堆覆盖的,吴祖昌亲笔题词自勉的《履谦》石匾,下注“履德之基谦德之柄 有基克固 有柄慎持 遵师道也 攸往咸宜 祖昌铭并註”等语。  

在释褐村“中所吴公祠”堂前,还有一块吴祖昌高中举人的“功名石”,被弃置在路旁,“功名石”上,写有“己亥科中 第三十二名举人”等字样。